信息化应用如何支撑国家数字经济发展

2019-09-10 07:22常秋池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15期
关键词:生产力数字人工智能

【摘要】目前,由信息化应用引领的数字经济已成为社会经济建设的大势所趋。本文以大数据、人工智能、5G建设为切入点,集中探讨了信息化应用对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的的支撑、推动作用,论证了在未来,随着数字经济涵盖的产业和部门的不断扩大,信息化应用将为传统产业带来根本性变革,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新的可能。

【关键词】信息化应用;数字经济

信息化应用究竟是如何支撑国家数字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明确什么是“信息化应用”和“数字经济”。

信息化应用,又称为信息化生产力,是指“信息劳动者以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手段作为生产工具等劳动资料,通过对信息的创造、采集、处理、使用等方法作用于劳动对象,从而获得新的信息产品,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力量”。通俗地讲,信息化应用就是将信息手段(如数字化、数据化)运用到日常生活、社会生产当中,以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

信息化应用具有“高智能化与网络化、高渗透力、全球范围运行等显著特征。与传统工业生产力相比,信息生产力具有更优的技术基础,能更好地满足人的现实需求,更符合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因此,信息化生产力作为21世纪的主导性生产力,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经济、教育、科技、军事、政务及日常生活等多个社会领域。

我国于2012年提出的创新2.0下的“互联网+”经济形态便是信息化应用与社会各行各业相“+”的典型:互联网+交通领域,催生了Uber、滴滴打车等移动出行平台;互联网+医疗行业,使在线问诊、网上挂号乃至“未来医院”、“医药O2O”等新兴移动医疗市场崭露头角;互联网+金融业则创造了余额宝、水滴筹、P2P网络信贷等新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行业也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这应证了周延云&李琪(2006)在生产力研究中的表述,“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结合体,而是建立在新兴的生产力之上的更加复杂、更加全面的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

中国银行于2015年发布的宏观經济专题报告《“互联网+”推动中国经济转型》中指出:中国2020年左右将发展成GDP接近100万亿元的巨型经济体,十三五期间,数据化将支撑和推动传统经济与新兴经济不断竞合,驱动居民、企业和政府行为的变化,使得社会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制度创新等各方面的都将产生史无前例的大转型。对投资而言,如果选择未来5—10年成长最快的行业,那么一定是坚定拥抱最顺应转型趋势、最受益于数字化的行业和企业。

由此可见,信息化应用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模式向数字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1.3万亿元,占GDP比重34.8%。数字经济的本质在于信息化,其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移动通讯网络、互联网、物联网,实现交易、交流、合作方面的数字化。在数字经济体系下,一切商品、服务的生产、分销和销售过程都将建立在互联网之上。网络技术对时间、空间等物理限制的突破将大幅降低工业化生产过程带来的边际成本,提高商品、服务等社会资源的流通效率,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以音乐产业中作为商品的“专辑”为例:在工业时代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实体专辑的制作要经历原材料的开采、工厂批量加工、包装等繁琐程序,而将成品运送到世界各地的零售店则更要消耗大量资源。现如今,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中的不断渗透,数字技术催生了“数字专辑”这一新型产业形式。数字专辑产业不贩卖实体商品,而是通过授权线上音乐商店来售卖数字格式(如mp3、AAC)的正版音乐。这直接省去了专辑的实际生产和分销过程,节省了人力物力,减少了传统工业生产对有形资源、能源的消耗,实现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网络传播的瞬时性也大大提高了音乐市场的营收效率。由此,数字经济的优势和必要性显而易见。

今年10月,2019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在河北石家庄成功举办。该博览会即以“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数字经济发展前沿,旨在展示数字经济领域国际国内最新技术、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在全球化语境下探讨数字经济的未来发展。可以看到,在产业趋势与国家政策的双重推动下,以信息化应用为支撑的数字经济已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那么,信息化应用具体从哪些方面支撑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又是如何支撑的?

1. 大数据方面

大数据,亦被称为巨量资料,是指“在传统数据处理应用软件不足以处理的大或复杂的数据集的术语”。“大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已成为驱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核心动能”。大数据的应用领域广泛,囊括天文学、大气学、交通运输、医疗、金融、大规模电子商务等等。理论上讲,信息化社会体系中的一切产业都将从大数据的发展中受益。例如,在电子商务领域,以信息化应用为基础的大数据技术已经成为行业内的核心竞争力:电商平台利用大数据可以轻松掌握注册用户的浏览记录、购买消费记录、用户对商品的评价等信息,描绘出极其精准的用户画像,并根据用户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投放为其”量身定做“的广告、商品。

可以说,大数据已成为驱动社会运行、经济发展的新兴生产要素。“相比其他生产要素,数据资源具有的可复制、可共享、无限增长和供给的禀赋,打破了自然资源有限供给对增长的制约,为持续增长和永续发展提供了基础与可能,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和重要资源”。

2. 人工智能方面

2018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要推进‘互联网+’来拓展‘智能+’,将其与医疗、教育、政务服务等各个社会生活领域相结合,推动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向前发展。”中国经济网(2018)指出,如果说“互联网+”是为大众创业,那么“智能+”必将成为中国数字经济领域各行各业智能化升级的强大动力,“智能+”将成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安晖(2019)表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会让数字经济内涵更加丰富。未来人工智能将成为主导性数字技术,带动数字经济形态的变革。人工智能赋予数字经济发展新的动力,它开启了数字经济发展一个新的时代,特别是人工智能能够拓展数字经济发展的边界。智能经济时代的趋势是一个是智能产业化,另外一部分就是产业智能化。智能产业化方面,未来智能产品创新发展将孕育催生新的增长力,包括新型智能终端、智能家居产品、智能运载工具,以及各行各业里用到的智能机器人。有数据表示,实际从2012年到2017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增速接近17%,不仅快于整个IT产业、装备产业,甚至快于整个全球GDP增长。由此可见,人工智能将成为促进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力助推器。

3. 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正式开启了中国5G时代。据全球移动通信协会(GSMA)预测,到2025年全球5G连接数将达14亿,其中中国占4.6亿。《5G经济》报告预测,到2035年,5G将在全球创造12.3万亿美元经济产出和2200万个工作岗位。中国信通院报告显示,在中国,从2020至2025年,5G商用将直接带动10.6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总产出。

6年前,4G开始在我国运行。其凭借高数据吞吐量、低时延、低成本等特点迅速兴起,并催生了诸如直播、短视频等当今人们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形式。近年来,抖音、快手等国产短视频应用在全球范围内的融资、创收不仅大大推动了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更促进了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而今年到来的5G技术的传输速度将比 4G 快达100倍,因此,在未来,5G时代催生的新媒体形式以及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将不可估量。

综上,在大数据、人工智能、5G建设等信息化应用的支撑、推动下,传统产业将发生根本性变革,数字经济涵盖的产业和部门将不断扩大,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新的可能。

参考文献:

[1]万雪梅. (2008). 信息生产力探析. 学术交流, 5, 180-182.

[2]孙海芳. (2008). 信息生产力: 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形态. 江漢論壇, 2008(1), 47-50.

[3]周延云, & 李琪. (2006). 生產力的新质态: 信息生产力. 生产力研究, (7), 90-92.

[4]逄健, & 朱欣民. (2013). 国外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与数字经济国家发展战略. 科技进步与对策, 30(8), 124-128.

[5]严霄凤, & 张德馨. (2013). 大数据研究.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3(4), 168-172.

[6]中国银行. (2015). 中国银行经济转型报告.取自http://pic.bankofchina.com/bocappd/rareport/201504/P020150409629692611803.pdf

[7]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信息中心. (2019). 取自http://gxt.hebei.gov.cn/hbgyhxxht/ztzl11/2019zggjszjjblh/index.html

[8]新华网.(2018).“智能+”将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取自http://www.xinhuanet.com/tech/2018-03/26/c_1122588496.htm

[9]Vance&Ashley. (2010). Start-Up Goes After Big Data With Hadoop Helper. Retrieved from https://bits.blogs.nytimes.com/2010/04/22/start-up-goes-after-big-data-with-hadoop-helper/

[10]中国改革论坛. (2018). 大数据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新引擎. 取自http://www.chinareform.org.cn/Economy/201804/t20180424_273429.htm

[11]张辛欣.(2019).从数字经济看发展新动能. 取自http://www.xinhuanet.com/fortune/2019-05/24/c_1124539347.htm

[12]秦帅. (2017). 大数据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取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27674994

[13]安晖. (2019). 人工智能开启数字经济新时代. 取自http://www.acfic.org.cn/zzjg_327/nsjg/hyb/hybgzhdzt/dsmdjt12/dsmdjt11_yj/201905/t20190527_126125.html

[14]中国经济网. (2018).“智能+”将成为中国产业智能化升级的强力助推器. 取自http://views.ce.cn/view/ent/201803/23/t20180323_28588419.shtml

[15]中国电子报. (2019). 5G商用赋能数字经济. 取自http://www.xinhuanet.com/tech/2019-06/26/c_1124672006.htm

作者简介:常秋池(1996.10—)女,河北石家庄人,汉族,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在读学生,研究方向为全球传播、传媒经济学、新媒体。

猜你喜欢
生产力数字人工智能
来不及生产力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答数字
数读人工智能
应投资于教育以提升生产力
数字看G20
下一幕,人工智能!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