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对中医五行概念的再探讨

2019-09-10 07:22刘东灵谢莹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15期
关键词:中医新时代

刘东灵 谢莹

[摘要]任何学说的发展都要符合时代的需求。五行学说在历史上对中医的发展有过巨大的促进,但在当代却有越来越多的争议,难以满足新时代下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需求。中医理论要想走出国门,需要抛弃其他学科掺入的杂质,回归简单的概念表述,才能更好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医智慧。

[关键词]新时代;中医;五行

[中图分类号]R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21-0030-02

五行学说是中医临床和教学的难点。对此虽有较多文献进行讨论,但解释却越来越抽象。不但对临床实践无益,更对理论传播有害。长此以往,理论越说越玄的中医与算命看相的卜者又有何异。我们应该看到,中医学之所以源远流长,就在于它能与时俱进。在发展中不断吸取当时最先进的天文学、气象学、军事学等知识,同时逐渐淘汰不适应时代的祝由疗法、遍诊法、三部诊法等内容,以保证其理论总能符合时代的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国家民族的复兴需要我们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而中医作为中华文明的一张名片也应当为此担负时代责任。对五行抽象复杂的表述不仅外国学生听不懂,连国内学生都难以说服,故笔者认为,应当重新探讨当前中医教材上的五行概念。

1从读音的角度

汉语中“行”字不仅词义广泛,而且读音较多,其中以xing、hang两种读音的词义最易纠缠不清。但追根溯源,读xing音时一般与行走有关,而读hang音时一般与道路有关。从读音的角度来分析“五行”,其音为xing音,故“五行”之“行”应取行走义,可引申为运动。故笔者认为:五行绝不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而是升、降、出、人、停五种运动。

2从学科的角度

五行学说的内涵十分丰富,是古代常用的说理工具,不单是中医独有。比如,儒家有儒家的五行(仁义礼智信)。命理有命理的五行(官杀、比劫、枭印、食伤、财才)。即便是近代的“军神”刘伯承也提出过军事的“五行”(任务、敌情、我情、时间、地形)。把其他学科的五行学说掺人中医理论之中,很容易造成理论的混乱。故笔者认为:探讨中医五行的概念必须以医学为前提。

3从作用的角度

五行学说本属于哲学,而医学的目标是健康。在医学中加入哲学就是要解决达成健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在构建中医基础的哲学中,精气学说体现的是世界观,而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体现的就是方法论。故作为中医学奠基之作的《黄帝内经》在开篇的《上古天真论》阐述阴阳之后,紧接着便以《四气调神大论》阐述五行。而《四气调神大论》全篇都在强调要顺应四时五行。故笔者认为:应当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理解中医五行。

4讨论

总结以上思路,笔者以为:新时代中医五行的概念,应当表述为“动植物在五种气候条件下相应的运动状态”,则更加容易被当代社会所理解。

古人善于“取象比类”,老子提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孔子在《易传·系辞下》中论述八卦的起源中也认为是“庖牺氏……观象于天……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可见,古人相当重视对自然的观察,而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其气候有明显的四季规律。

春天来临,气候回暖,万物复苏。动物在经历了冬天的食物短缺后,会增加自己的活动范围以扩大觅食区域,而植物则开始生根发芽以便于吸取养分,获得光照。此时的自然界,无论动植物均在做“展放”运动,而代表植物的“木”有“向下生根、向上发芽”的运动特性,非常适合用来表达展放的运动状态。

到了夏天,万物的运动状态就会转为上升。动植物在这个时间段内高度的增长会非常明显。因为对于动物来讲,此时已到了求偶的季节,只有高大的个体才能在求偶中占据优势。而对于植物来讲,此时周围的植物均已长成,为了避免其他植物的遮盖,只有努力增加高度才能获得更多的光照。“火”字所代表的火焰有“火苗总是向上燃烧”的运动特性,故用“火”字来代表上升的运动状态。

到了秋天,万物的运动状态就会转为内收。动物会大量进食来储存脂肪,而植物则枝叶凋零但结成果实。其原因在于:冬天的食物来源会有明显减少,故动物需要储存脂肪来过冬。而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故植物需要通过凋零以减少水分散失。而“金”字所代表的金属有“收敛凝聚”的特性,故用来指代内收的运动状态。

到了冬天,万物的运动状态就会转为潜降。动物会减少外出甚至冬眠,以避免热量散失。而植物则会深藏地下,以避免水分丢失。代表流体的“水”有“向下流动”的运动特性,故用于描述向下的运动状态。

古人习惯将一年划分为五季,夏末秋初之间的一段时间称之为“长夏”,该时段的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动物在这种闷热条件下的表现是慵懒疲倦,而植物在此时也表现为生长的相对停滞。代表土壤的“土”有“稳定”的运动特性,故用来描述这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以现代思维来分析动植物在不同时间段所采用的运动状态,可以发现完全是“适者生存”的体现。动物如果在春天不“展放”,觅食区域小,食物来源少,则体型矮小,而体型矮小的动物在夏天的求偶上必然处于劣势,难以获得繁衍机会。动物如果在秋天不“内收”,以储存足够的脂肪,则难以度过严冬。植物如果在夏天不“长高”,则很容易受到周围植物的生长遮挡,进而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以结成果实。植物如果在冬天不“潜降”,将种子和根系深埋在湿润的地下,则难以坚持到春天来临。因此,自然界中的动植物要想“健康长寿”,就要春天奋发展放,夏天努力向上,长夏暂时休憩,秋天勤勉收聚,冬天蛰伏深藏。古人通过观察,把动植物在不同季节的运动特点归纳为“上升、下降、展放、内收、相对静止”五种,并用“金、木、水、火、土”这五种事物的运动特性来进行概括,这才是五行概念的现代意义。而将五行纳入中医体系,其作用就是借此阐明养生方法——要主动要调节自身状态来适应外环境的改变。正所谓“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逆其根,则伐其本……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另外,传统的中医五行还引入了五行生克,但这也是当代中医五行争议最大的地方,对此有大量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五行生克的局限性进行了讨论”,而笔者也对五行生克持批判态度。一旦我们将五行生克纳人中医五行之中,则中医五行便成为一个闭环系统。任何学术上的创新都需要附带做五行生克方面的解释,这将成为中医理论创新的重大负担。试看古人用“五德终始说”(其中也包含五行生克的内涵1来解释朝代兴替之后历史上各种混乱可笑的改制便可见一斑。反之,一旦我们抛弃五行生克,从“适应”的角度则理解中医五行,则中医五行便立即有了现代意义,非常有利于中医文化的对外传播。

5总结

五行学说对农业社会时代的中医学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随着中国迈人工业社会,五行显得越来越不符合社会大众的科学认知。对于青年一代来说,他们对宇宙构成的認识已经不再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而是原子,他们也难以理解五行生克为何是“水克火”,因为他们了解到沙也可灭火,而有些易燃易爆物遇水之后会燃烧得更剧烈。同时,中医界人士在是否应该用五行生克来指导脏腑用药和判断病情传变上也莫衷一是,比如国医大师邓铁涛就提出用五脏相关理论来代替五行生克。鉴于以上分析,笔者建言:应当从方法论的角度思考中医引人五行的目的,明确中医五行的概念,即动植物为了适应环境变化而做出的五种运动改变,并突出其核心思想“积极改变以适应环境”。只要能够成功改造五行这一说理工具,古老的中医学就能脱出温带季风气候和农业社会的桎梏,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可,进而帮助中华文化走出国门,为构建人类命运体贡献中医智慧。

猜你喜欢
中医新时代
糖尿病患者的中医饮食护理相关问题分析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社区中医干预初产妇产后焦虑及抑郁的效果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