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祥
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宣布,将带着本国外的宇航员进入太空。处处与美国竞争的苏联坐不住了,要抢先做同样的事。由此,苏联的“国际宇航员计划”应运而生。
“送”每个华约国家一个太空人
当然,苏联只考虑兄弟国家的宇航员。具体操作开始,东德、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有幸进入第一批行列,三国各选拔出4名米格战斗机飞行员,送到苏联加加林航天员培训中心。而实力决定地位,这首批三个国家既是苏联在东欧地区最重要的卫星国,也是华约组织中自苏联以下实力最强的国家。
经过加加林培训中心的严苛训练,捷克人弗拉迪米尔·雷梅克撞了大运,成为首位美苏两大超级大国外的太空人。捷克同志比东德和波兰同志更优先,得益于克里姆林宫的政治考量。让捷克人高兴,多少可以改善1968年“布拉格之春”以来捷克斯洛伐克民众对苏联的感情,1978年恰好是10周年。
1978年3月2日,雷梅克和苏联宇航员阿列克谢·古巴列夫进入联盟28号飞船,运载火箭喷出巨大火焰和浓烟,随后升空。他俩的目的地,是地球近地轨道上的礼炮6号太空站,已有两名苏联宇航员早早等候在内部密封容积约90立方米的太空站里。4人在外太空里紧锣密鼓地开展多项科研实验,如测量人体在失重环境里氧含量的变化、观察海草在失重环境里的生长情况……
雷梅克之后,波兰宇航员米罗斯瓦夫·赫尔曼谢夫斯基,以及东德宇航员西格蒙德·雅恩,分别在1978年6月27日与1978年8月26日,和一名苏联同伴进入太空。这三位东欧人和苏联人结伴成行的三次任务都差不多,皆在太空站停留7天。至此,“国际宇航员计划”的第一阶段完成。
亚洲小兄弟也有福利
随后的阶段里,东欧卫星国都得到了机会。1979年4月10日,保加利亚人格奥尔基·伊万诺夫上太空。1980年5月26日,匈牙利人法尔卡什·拜尔陶隆进入太空。1981年5月14日,罗马尼亚人杜米特留·普鲁纳里乌也去了一趟太空。至此,所有华约成员国都拥有了一名宇航员。
当然,华约在亚洲还有三个观察员国,越南、蒙古、老挝。所以,越南人和蒙古人之后也有幸搭乘顺风火箭上了天。
首位搭乘苏联火箭上天的亚洲宇航员、第三世界国家上太空第一人,是越南空军中尉范遵。苏联在亚洲优先挑选越南,也是出于政治宣传意义。就在1978年6月,越南加入了经互会;11月,《苏越友好合作条约》签订,苏联对越南加速军援并启用金兰湾海军基地……
1980年7月23日,范遵乘坐联盟37号飞船上天,同行的是苏联人维克托·戈尔巴特科。
这個范遵是个十足的幸运儿。1972年12月27日夜晚,他驾驶米格-21战斗机在河内上空,击落了一架美国空军的B-52战略轰炸机,成了第一个击落B-52的人,完成了全体华约战斗机飞行员的梦想。范遵因此先后获得胡志明勋章、列宁勋章、苏联英雄勋章。
但即使如此厉害的人物,后来在回忆宇航员受训时,也不免感慨:“我身体强壮,有时也感到疲劳。最吃力的是前庭旋转检查机的训练,低头3秒、抬头3秒、连续10分钟,几乎无法忍受。”
不过一切辛苦都值得,落地回国后,范遵身上的英雄光环更加闪耀。1999年,范遵晋升空军中将,他担任的最高官职是越南国防工业总局局长,最终于2008年1月退休。
苏联的“国际宇航员计划”在1988年送完阿富汗人后就结束了,只是没有正式宣告。因为苏联不仅财政见底,国内各种危机也将一并爆发。
(摘自《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