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痢疾短螺旋体感染病原与预防措施

2019-09-10 07:22张松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17期
关键词:病原学临床症状预防措施

摘要:猪痢疾是由猪痢疾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猪黏液性或黏液出血性下痢的肠病,它对猪生产有很大影响,并因其死亡率和不良性能而造成重大损失。猪痢疾短螺旋体杆菌是一种通过直接接触传播的病原体。该文论述了SD病原、传播因素、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并提出防治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关键词:猪痢疾;病原学;传播因素;临床症状;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17.078

0引言

猪痢疾是一种严重的猪黏液性肠病,对猪生产有很大影响,饲料转化率和增重指数降低。SD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的疾病,临床症状从一般情况未改变的轻度粘液性腹泻到死亡率为50% ~ 90%严重黏液性出血性腹泻。猪痢疾短螺旋体被认为是一种通过直接接觸传播的病原体,通过将亚临床感染的动物引入前未受感染的畜群。研究发现,猪痢疾短螺旋体感染是农场之间间接传播的潜在威胁,即它可在猪粪中存活很长一段时间,而且在野猪、产蛋鸡、野鸭、海鸥、啮齿动物、狗、苍蝇和其他昆虫中也有发现。

1病原学

最具特征性的SD病原体一猪痢疾短螺旋体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运动性、螺旋状(螺旋形)的厌氧菌,以黏液性或黏液出血性下痢和坏死性肠炎为特征的疾病(俗称为猪血痢)。断奶猪易发,对肠道细胞造成严重损害。猪痢疾短螺旋体长6~ 8.5μm,宽0.32 ~ 0.38μm,每个细胞末端有7 ~ 14根周质鞭毛,细胞由疏松的外膜覆盖。

2传播因素

2.1病原环境存活

猪痢疾主要以2~3月龄感染率最高,病猪和带病猪是主要传染源,以肠内容物及肠道黏膜发生病变为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尽管猪痢疾短螺旋体是一种厌氧菌,但它能在农场环境中存活较长时间,存活时间取决于有机物的存在和环境温度。猪痢疾短螺旋体在猪舍的环境中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它能在10℃的土壤中存活10 d。在有粪便的情况下,存活时间增加到78 d,甚至在纯猪粪中存活时间可达112 d。猪痢疾短螺旋体在0~10℃的痢疾粪便中能存活48 d,但在25℃下存活7d,在37℃下存活不到24 h。

2.2管理因素

这种病原体可在受感染的母猪中持续存在,这些母猪已克服感染,并产生保护性免疫,但粪便中仍有病原体。在这种生产系统中,设施的邻近性和动物的持续流动有助于将感染源传染给未受感染的动物。在受感染猪身上,传染给易感猪的传染主要是通过接触来自临床感染猪或螺旋体定居的无症状携带者的粪便物质发生。菌体经由粪便排出周围环境(饮水、饲料、饲喂用具)进行传播,猪痢疾也受年龄、应激、胃酸分泌、饮食和猪痢疾短螺旋体的毒力、高能量和高蛋白质的饮食及糟糕的饲养做法等因素的影响,都会促进疾病传播。

2.3带菌者

猪场感染的潜在因素包括野生动物和其他动物,野生啮齿动物是短螺旋体的潜在载体。研究表明,家鼠对猪痢疾杆菌感染都很敏感,并证明病原体从小鼠到猪的潜在传播能力。当粪便中螺旋体排泄相当频繁时,可能在邻近农场之间传播疾病以及在迁移中传播病原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野生野猪、家畜、啮齿动物、鸟类和昆虫中存在短螺旋体表明在农场之间间接传播的可能性。

2.4饮食与肠道微生物作用

猪日粮被认为是影响螺旋体定植和粘液性腹泻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饲料成分和突然的饮食变化与SD发病率的增加有关。日粮成分对SD表观的影响可能主要与其成分的消化率有关,进而可能影响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平衡。与菌群的组成相关,因为猪痢疾杆菌与大肠微生物区系的其他厌氧成员一起执行其致病作用,进而引起盲肠和结肠上皮表面的广泛炎症和坏死。

3临床症状

最常见的症状是出现不同程度腹泻。早期时黄色软粪,发展为粘液或带血的粪便。病情严重时排粪内有大量粘液、出血块及脓性分泌物的红色、灰色、绿色糊状。有时带有很多小气泡,并混有粘液及纤维伪膜。慢性病猪表现为精神不振、排粪失禁、肛门周围及尾根被粪便沾污、粪中含较多粘液和坏死组织碎片、行走摇摆不定、踢腹、被毛杂乱、进行性消瘦、生长停滞。

4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局限于大肠(结肠、盲肠),急性病猪大肠黏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炎症,有的发展为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粘膜肿胀且充血和出血,肠腔内有粘液、血液;病例稍长的病例以粘膜上有点状、片状或弥漫性坏死,坏死常限于粘膜表面且肠内混有多量粘液和坏死组织碎片为主要病变,其他脏器常无明显变化。

5诊断

病原检查:用棉拭子采取猪大肠黏膜或血样粪便用姬姆萨、草酸铵结晶紫或复红色液染色,显微镜观察具有3~4个弯曲的较大螺旋体的可怀疑是该病。血清学检查:凝集试验(试管法、玻片法、微量凝集、炭凝集)、免疫荧光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其中凝集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具有较好应用价值。可作为综合判断的一项指标。

6预防措施

(1)消毒:关键是应用高效的清洁和消毒规程。考虑到短螺旋体的易感性,提出过氧乙酸、来苏儿和氢氧化钠等消毒液能将其杀死。适当使用消毒剂能有效地去除猪群中存在的环境螺旋体。但是除彻底消毒围栏及走廊外,也应对可能与粪便接触的工具及设备进行消毒,猪痢疾短螺旋体可能会长期存活在隐蔽的地方。

(2)严格制定进出制度:生物安保方面对预防疾病传播也很重要。如设置防止野生动物进入的双重围栏,避免野生动物带菌进入,在养殖场大门登记(进出车辆、看管人员及外来访客),防止能从受感染农场传播病原体的车辆进入。设立单独可上锁的更衣设施,包括农场衣物和靴子,供看管人员和外来游客使用。此外,新引进的猪只应在检疫设施内存放最少3周。因为临床症状通常是由于运输出现亚临床感染的动物,确定无任何临床症状、健康的猪只放入养殖场内。

(3)猪处理有关的某些饲养因素可能是SD的潜在诱因或增强剂。无症状的猪可能会在应激因素管理中出现腹泻,如转移到新的围栏、来自不同来源的动物的混合、体重或饲料的变化。同时,适当的饲养密度和温度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4)抗生素治疗:治疗SD包括使用抗生素,对厌氧菌具有优异的抗菌活性。大环内酯类药物(泰乐菌素和泰洛辛)和密切相关的林可霉素(林可酰胺)、四环素、乙酰甲喹通常被纳入SD治疗措施。常用的还有痢菌净,用量是每次5 mg/kg体重,2次/d,连续用3d为1个疗程,治疗效果显著。

7结论

许多养猪国家,SD仍然是一种重要的地方性传染病,由于缺乏有效的疫苗和对普通抗生素敏感性较低的猪痢疾杆菌的出现,这些国家的控制受到限制。SD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复杂传播方式的多因素传染病。但最近发现病原体在粪便中的生存能力很强,野生野猪、家畜、啮齿动物、鸟类和昆虫中存在短螺旋体,表明在农场之间间接传播的可能性。此外,一系列潜在因素,包括生产制度、农场管理和猪的饮食,在制定控制措施时必须加以考虑,以有效预防SD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翁善钢.猪痢疾短螺旋体病的诊断与防控[J].养猪,2015(3):92-95.

[2]刘大卫.猪痢疾及其治疗[J].养殖技术顾问,2012 (2):133.

[3]Hampson D J,Combs B G. Harders S J,et al. Isolation of Treponema hyodysenteriae from a wild rat living on a piggeIy[J]. Australian Veterinary Journal. 2010. 68(9):308-308.

[4]熊毅,李昌林,李治芳,等.一例猪痢疾的诊治报告[J].养殖技术顾问,2013( 7):77.

[5]赵洪艳.猪痢疾的综合防治[J].农村科学实验,2012(12):31-32.

[6]翁志飞.喹赛多抗菌作用及对猪短螺旋体性痢疾的治疗作用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1.

作者简介:张松(1981-),男,江苏靖江人,兽医师,研究方向:畜牧兽医。

猜你喜欢
病原学临床症状预防措施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处理和预防措施
Go on the safest trip 踏上最安全的旅程
恙虫病60例临床分析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煤矿井下测量误区与预防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高危因素及病原学状况分析
老年糖尿病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与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