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8年,对金融人来说似乎是个特殊年份。维护金融稳定、去杠杆和化解金融风险始终是中国经济的重要主题。
在去杠杆大背景下,我们见证了资管新规的实施和影子银行的大幅出清,企业和居民负债率也得到有效控制。当然,受去杠杆影响,市场也经历了阵痛,资金大幅紧缩,股市也出现了下跌。2018年下半年开始,去杠杆逐步让位于稳杠杆,各項货币和融资增速逐步企稳。新年伊始,央行宣布全面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用以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毋庸讳言,贸易摩擦无疑是2018年金融市场的高频词。因为存在关税上调预期下的赶出口效应,仅从数据看,中美贸易摩擦似乎并没有对出口有太多影响。但是,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外需的下行趋势确实不容回避。
2019 年中国经济究竟会怎样?
我们习惯于在岁末年初展望来年,从这个角度来说,谨慎看待2019年的中国经济或许没错,但没有太多意义。
“风物长宜放眼量”。以外需为例,自加入2000年加入WTO的近20年,全球化让中国经济的发展受益匪浅,但近年来全球化红利也日渐消退。不难预见,随着“去全球化”升温和贸易摩擦的增多,外需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将继续呈下降态势。但是,换个角度思考,过于依赖外需的经济既不正常也不可延续,毕竟世界经济已经发生了趋势性、结构性和全局性变化。更何况,和十多年前相比,中国对外需的依赖度已大大降低,对GDP增长率的影响只在1%以内。
回到内需,中国拥有13亿多人口。超过了发达经济体的总量,年人均国民收入近9000美元,加之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内需市场绝对大有可为。考虑到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区域发展也不平衡,增加投资的潜力也不容小觑。
从投资角度看,房地产是投资者近20年最好的资产配置。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说,“通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某种意义上,中国近20年的房价变化也是货币现象。持续多年的货币超发导致了高通胀预期,而作为实物资产的房地产则是最大的受益者。
不过,高房价对于股市并不是好消息,当大量的长期资金都流向房地产后,中国股市的长期投资资金就相对缺乏了。另外,从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看,货币超发也使得中国经济“脱实向虚”,致使金融和地产行业畸形发展。所以,货币超发时代的结束也是中国经济的新起点,产业结构未来可能会更合理更有创造力,股市也可能会进入真正的回报时代。长期而论,作为一个整体,A股或许已经具备投资价值。
“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站在2019年起点,愿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