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芳
阅读的重要性不容争辩,但怎么能引导小学生有效的阅读非常关键。我是按照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小学生阅读的。
我课内利用的方法:
一、培养阅读能力,要加强词句训练。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把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例如:教学每单元的词语盘点时,首先让学生会读、会写,然后让学生理解词语,说意思,最后让学生选择几个词语说一段话。这样既加深了词语的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经历从低到高的过程,需要教师教给他们基本的阅读方法,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他们进入阅读的“大”了]”。在训练开始之际,教师应通过示范、提醒、启发等方式“扶”他们一把。随着学生对基本方法的掌握及其阅读水平的提高,教师则应减少干预,慢慢放手。
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感情朗读,让其读出情感,读出理解。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读,质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交流,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长久训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教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我课外利用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对一些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这时教师就要积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我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以解答,这时可以发动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把疑难解决。我在教学中我们还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没有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
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上他们阅读,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渐渐培养起来了。
二、教师做好学生阅读地督查鼓励工作。为了让学生坚持不懈地阅读,为了让学生阅读水平不断地提高,我还督促学生阅读。我把我班分成多个读书小组,每四人一组,有指定的阅读组长每周检查两次,然后写成单子交给老师,从而了解班里的读书情况,最后对读书佼佼者表扬,表扬的形式一般是加分,特别好的同学奖励一本书(书有家长提供,家长非常乐意),并且让他们讲自己的读书内容;对于懒读书的孩子,我要给他们讲名人故事,时间长了,受感动了,也就爱读书了。
总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逐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