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筱明
小学《语文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它规定课外阅读量:随着学段增高,阅读量也显著增加。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需要借助丰富的图书馆资源。所以,图书室也就成了学生阅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就如何提高学生图书室使用效率、让图书在书香校园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谈一下看法:
一、以学生为本,逐步改进图书室的各项管理工作
(一)营造一个安静的阅览环境如允许学生有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准备阅读;安排任课教师负责管理,特别是管理好较吵的学生;
(二)创造一个更为温馨舒适的阅览环境
1.广播宣传
广播是学校宣传各项制度、信息的渠道之一,学校每周一有国旗下讲话,学校利用这段时间,对学生进行爱护图书、爱护图书室里的公共设施以及进人阅览室后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等方面的教育。
2.改进设备
可考虑把图书柜换成“田”字形座位,每张桌子的中间放一个“I”书架,每个架子上放四一五本书,学生就可以在这几本书里挑选,这样既可以看书又可以做笔记,还不太会把书弄破。下课后,四人中派一位代表当组长检查图书放置情况,图书也就不太容易少了,而且检查也比较快。
二、以学生为本,提高图书室的便用效率,合力共建书香校园
根据教育需要,将图书室必备图书进行科学分类,统筹安排,为低中高三个学年段分别推荐了应读书与可读书,由,此我们分层次、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了3段6年12学期的读书内容,形成了一个教育目标的层次化与课外阅读的系列化相结合的由低到高、循环滚动、纵横交融、不断充实的课外阅读的内容序列。
(一)立章程,构建读书育人机制阅读理应是一种自发性行为,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抓住时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他们营造一个“阅读的春天”,确保“书香校园”建设扎实到位。
1.教师的阅读引领机制
(1)“班级”读书机制
学校成立了教师“教育理论读书班”,在每个教室里添加一个座位一教师读书专座。每天早上和中午的时间,让教师和学生一道读书,写读书笔记。让教师通过自身的行动拨动学生的心弦,引领全校学生自觉阅读。
(2)“读书”论坛机制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从读书抓起。可在每周抽一小时举办教师“读书”论坛活动。每次3名教师轮流进行读书交流活动。在论坛上畅谈“读书伴我成长”的经历体会、收获,交流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感悟。
2.“35”课外阅读协进机制
(1)“三有”读书供给机制:家有藏书、班有书架、校有阅览室。
(2)“五一”读书约束机制:每日一报、每周一刊、每月一书、每学期一部长篇小说和每天一页读书笔记。
(3)“五会”读书促进机制: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汇报会、读书故事会、诗文朗诵会、美文鉴赏会、专题评论会。以一届“读书节”的形式集中进行。
(4)“五赛”读书激励机制:每学期举行一次手抄报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征文比赛、读书演讲比赛及古诗文诵读竞赛。
(5)“五段”时间保障机制:上午30分钟早读、中午30分钟广播说书、晚上布置30分钟读书家作业、周一安排一节读书指导课、周三定为“读书日”。
3.制订书香班级考核细则
根据实际情况师生共同制定《书香班级建设与考核要求》和《书香班级考核细则》,订立了读书公约,可启动课外阅读“学分制”,将课外阅读列入考查项目,将阅读成绩载人《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每学期获得阅读优秀学分方可评优,。
(二)勤指导,提高读书育人实效
1.心理上疏导:学生在读书中普遍表现出随意、盲目、浮躁和懒惰心理,他们读书就是图热闹、图好玩,一目十行,走马观花,心不在焉。对此注重学生阅读心理障碍的调治和疏导,努力培养学生自主、自制、自动的心理品质,并倡导学生做到“三多三少”(多听少儿广播少看电视动画,多读有字之书少看卡通漫画,多读百科全书少看武侠小说),并力求达到“三不”:不动字典不读书,不动笔墨不读书,不动脑筋不读书。
2.读法上指导:重视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开好读书方法讲座,总结推广导读法、迁移法、反馈法、交流法等行之有效的独立阅读指导方法,强化精读、略读、速读、跳读、朗读、背诵等读书技能的训练,并指导学生利用阅览室、网络等查阅资料,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的有创见的阅读。
3.学以致用:尤其要重视学以致用,努力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运用所获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督促学生在交际与作文中活学活用所积累的语言材料。
(三)严要求,培养自能读书习惯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我认为应重点在注重实践,授之以法、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上下功夫,可采取兴趣培养、情境创设、学法引路法等方法,,尽快让学生走上习惯养成的快车道。叶圣陶先生还指出:“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这就要求学生做到:善于抓紧时间用于阅读,善于选择思想健康、程度适当的读物阅读,善于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学习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四)重结合,夯实读书育人工程为夯实读书育人工程,充分发挥课外阅读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还应在五个层面上加强结合:一是感知性阅读理解性阅读、欣赏性阅读批判性阅读相结合,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提高育人实效;二是将课外阅读与语数史地常各科教学有机结合,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三是将课外阅读与育德、增知、启智、怡情、践行紧密结合,发挥综合效应;四是将课外阅读与学校自办童话节、科普节、读书节、艺术节及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主题读书教育活动相结合,形成育人合力;五是将课外阅读与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及少先隊“雏鹰争章(阅读章)”竞赛相结合,营造读书氛围,保证读书活动深人持久地开展下去。
实践证明,以创建“书香校园”为突破口,可有力促进学科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提高,综合素质获得和谐发展,良好习惯逐渐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