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也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在我国城镇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耕地资源较为缺乏,而基本农田是生产粮食的关键,因此,加大对农田的实施力度是落实耕地保护作业的核心点。不过,从以往的基本农田规划工作来看,因为使用的划定方式不合理,随意性强,使得基本农田的质量降低,不具备稳定性。所以,我们务必要深入探究基本农田的划定方式,保证其整体质量。在本篇文章中,主要从耕地质量以及空间集聚格局等方面入手,详细探究了县域基本农田的划定方法。
关键词:耕地质量;空间集聚格局;县域基本农田划定;方法
0 前言
现阶段,为了对基本农田划定空间布局进行深入探究,在本文中,主要是基于耕地质量综合性评价的过程中制定相应的耕地质量以及空间集聚格局的基本农田划定方式,从多个方面入手对耕地质量之间的空间差异性加以分析,比如自然质量、耕地稳定性以及生态环境和周围的区位条件等,以耕地质量综合分值为主,基于耕地面积和局部空间来明确集聚特点,获取最佳的耕地结果,这样一来,既能为基本农田运行提供良好的依据,同时还可以为农田保护划定以及建设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 研究的领域和信息
1.1研究区域论述
某区域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天气温和多雨,日照充足,能够帮助农作物很好地生长。在境内,主要是以低山岗地为主,大体上分布在南部或者是北部等区域内,中部的平原地势较为平坦。其中,该领域包含了诸多的乡镇以及农垦场,城镇化率比较高,土地面积辽阔,本身属于粮食大区。
1.2数据的获取
在本文研究期间,相关的数据大体上包含了以下几方面:
①数据库成果资料的整理:县区土地利用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库、耕地质量等级年度更新评价数据库与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
②土地利用的实际变更图纸、地形图以及土壤图等有关的图形资料。
③文件资料;交通水利规划情况、城乡和新农村规划等有关的文件资料。在这一阶段中,无论是图件还是数据库资料等,均是采取投影转换的方式落实于相对统一的坐标体系内,遵循平面坐标系以及高程基准的基本需求。而且,相同评价单位可以将地形、坡度以及土壤质量等数据有效地体现出来,因此,其被称之为内部属性的相同性。本文以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中的耕地图斑作为评价单元。
2 基本农田划定方式的应用
2.1对于基本农田综合性质量的判断
①建设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从基本农田实际运行情况来看,综合耕地自然质量以及区位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应当对基本农田进行合理的划分。最近几年,在城市化建设工作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其慢慢的朝着外面延伸,非农建设不可避免地占用了优质耕地,而优质、高产、稳定是确保基本农田稳定运行的关键,因此,对于耕地稳定性提升这一方面来讲,也是完善基本农田指标体系的关键。耕地属于一项复合型系统,其主要是将自然、社会、生态以及经济相互组合到一起,耕地的生态安全性能够将耕地生产对于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情况体现出来。综合性探究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在满足农田数量、质量以及生态保护需求的基础上,从耕地自然质量、稳定性以及安全性来选择最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引进农业、国土等相关行业的专家,采用特尔斐法来制定完善的农田综合性评价指标。
②对于耕地自然质量来讲,可以有效地体现出土地生产力自身的水平。首先,选择表层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酸碱度等,明确各个耕地土壤质量之间存在的差别,并且根据耕地的基本条件,比如坡度、灌溉保证率以及排水情况来了解耕地自然质量之间的差别。所谓区位条件,主要是指耕地地块和运输条件两者的差别,采取和农村居民点以及城镇之间的间距进行表示。稳定性需要重点考虑建设用地占据的面积,并且,耕地相邻土地的差异性也是影响耕地可持续稳定运行的一项基本因素,田块的不规整现象不仅不利于农业机械化运行,同时还会加大农转非农的出现概率。所以,选择耕地适宜性、田块规整性将稳定性指标反映出来是很有必要的。最后,务必明确生态安全格局的具体位置。
2.2对于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处理方式
基于不同评价指标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现象,可以应用赋值方式来处理相应的指标数据,分值的高低明确表示了不同指标对耕地质量产生的有关影响。此外,为了获取各项指标对于耕地质量产生的相关影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遵循规范性的量化标准,将属性分值转换为耕地质量评价分值,使其发挥出一定的价值。
①自然质量的评价;离散型因素是自然质量评价指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中,需要按照耕地质量等级更新情况以及基本的原理来制定相符的分级标准。
②区位条件;扩散型指标主要是指耕地到农村居民点、主干道以及最近的城镇间距,其被称之为扩散型指标。在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中,需要掌握公路、线状地物以及农村居民点等多项参数,应用衰减模型来明确耕地质量受到影响的情况。
3 探讨
3.1基于耕地综合质量的基本农田划定现象
县域耕地综合质量的分值、综合分值以及平均分值上下的耕地面积在总耕地面积中占据较大的比例,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县域耕地综合质量比较高,但局部空间有着很大的差异性。而通过引进自然裂点方式,能够将此种差异性降到最低,把耕地综合质量评价进行合理的划分。
从实质情况来看,大多数耕地综合质量处于平均水平之上,耕地生产效果良好。从空间布局来分析,总体耕地面积比较多,此种类型的耕地质量、区位条件以及稳定性等都是最佳,不会受到不良条件的约束。从行政区位方面来分析,其周围地质良好,交通便利,并且生态安全性好,耕地集中连片,不会被随意占用。
3.2根据耕地质量和空间集聚格局对农田进行划分
当前,以耕地质量综合性分值为主,对局部空间进行一定优化,获取最佳的耕地综合质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从上列表格中可以看出,HH型覆盖面积比较广,并且该地块的优势极高,其不仅交通方便,同时还拥有完善的排灌等设施,耕地性能良好,空间集聚性强,本身不会受到生态安全格局的影响。
①HL和HH型相互联系,处于综合分值较低地块中,和综合质量较高的地块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剩下少部分地块分布较为零散。再加上耕地综合性质量良好,耕地生产效果高等,因此,可以将清除该种类型的耕地以及零散地块,选择划入基本农田中,以此保障基本农田属于优质型耕地。
②LH型耕地在处于HH型耕地和HL型耕地之间,面积比较大。从实际情况来看,此种类型的耕地综合性质量偏中等,连片现象比较普通。该项区域一般是以农地为主,少部分非农地贯穿在其中,基于集中连片性和耕地的适宜性,可以将该区域包含的零散地块清除掉,然后划入基本农田中。
4 结语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在制定耕地质量综合性指标体系的时候,因为没有综合性从生态安全以及城镇規划等方面进行探究,使得耕地周围系统稳定性对于耕地可耕作性有着直接的影响,而经济快速发展导致非农建设大量占用耕地,从而导致农田规划的合理性下降,因此,这就要求在综合性探究生态安全以及城镇发展的基础上重视对于基本农田规划产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基于产能核算和空间聚类的县级基本农田划定研究[J].聂艳,吴学敏,何颖,于婧,于雷,姜艳,周勇.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06)究,2018,25(04):349-355+364.
[2]刘彦文,刘成武,何宗宜,周霞.基于像元尺度耕地质量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J/OL].农业机械学报:1-13[2019-03-01].
[3]基于耕地连片度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划区[J].杨建宇,赵龙,徐凡,岳彦利,杜贞荣,朱德海. 农业机械学报.2017(04)
[4]考虑耕地生态质量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J].任艳敏,唐秀美,刘玉,潘瑜春. 农业工程学报.2014(24)
作者简介:
赵锦玉(1990-),女,湖南湘乡,硕士研究生学历,工作单位:广东友元国土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