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建筑可持续典范

2019-09-10 07:22陶蕊于志宏于翔海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奥运场馆国际奥委会总部

陶蕊 于志宏 于翔海

国际奥委会作为奥林匹克运动会(Olympic Games,简称“奥运会”)的领导机构,在奥运会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扮演着倡导者、推动者和践行者的角色。人们在关注国际奥委会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更关注国际奥委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身体力行。2018年10月,在国际奥委会发布的第一份国际奥委会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指出,“作为一个组织,国际奥委会必须证明其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因此,国际奥委新总部在设计和建设方面全部融入了可持续性原则”。

一、国际奥委会推动奥运场馆可持续

场馆等基础设施是奥运会举办的主要场所,其建设和利用对于主办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影响深远。随着可持续理念深入人心,人们的关注点正在从奥运会本身的顺利举办,向主办城市场馆等基础设施建造过程及赛后利用的方向发展。奥运场馆建设和利用的可持续性表现,既关乎主办城市能否因举办奥运会而真正获益,也关乎奥运会和奥林匹克运动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是《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核心内容之一。为落实《奥林匹克2020议程》,国际奥委会于2016年发布了可持续战略,其确立的五大重点领域中,基础设施与自然列在第一位(其余四个领域分别是:采购与资源管理、交通与物流、工作人员、减缓并适应气候变化)。在基础设施与自然中,明确提出奥运场馆、主办城市奥组委办公楼及国际奥委会新总部等基础设施,需坚持最大化利用既有设施,推行临建设施,最小化新建设施建造及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促进建筑与当地社区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深度融合等。其中,国际奥委会新总部建设要求通过国际可持续标准认证。

二、国际奥委会新总部建设的可持续性实践

国际奥委会总部,又称奥林匹克之家(Olympic House),位于瑞士洛桑日内瓦湖畔,由于2012年的一次事故导致旧总部大楼被迫关闭。旧总部大楼由四座建筑构成,建筑A是著名历史古迹Chateau、建筑B和C是分别建于1986年和1998年的办公区,建筑D建于2008年,拥有自助餐厅和会议室。综合各方原因,国际奥委会决定将旧总部大楼拆掉,在原来的位置重新建设国际奥委会新总部。

国际奥委会新总部,占地面积为2.4万平方米,建成之后预计为600名员工提供办公室。新总部的设计和施工完全按照可持续性原则开展,设计上注重与当地环境、历史文化等融为一体,施工中确保能源高效使用及成本费用节约,致力于实现LEED铂金级认证目标3,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在这100年的历史中,我们书写了许多重要且令人兴奋的篇章,我期待着下一个篇章,就是我们将在洛桑实现总部整合。因此,在我们谈论《奥林匹克2020议程》时,新总部将是国际奥委会在洛桑的根基和对未来愿景间的桥梁。”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说。

(一)精心设计,兼顾奥林匹克象征和社区融合

国际奥委会新总部以融合、运动、和平、统一为设计理念,可持续性是关键要素。丹麦3XN建筑事务所作为国际奥委会新总部工程设计承包商,其高级合伙人兼设计主管Jan Ammundsen表示,“为了代表奥运会的象征和国际奥委会的需求,国际奥委会新总部的设计工作围绕三个关键要素,即运动、灵活性和可持续性。”

1.展现奥运元素、国际奥委会理念、奥林匹克精神

新总部的设计与国际奥委会的背景高度契合,在融入奥运元素的基础上,彰显国际奥委会理念和奥林匹克精神。

首先,利用运动及奥运五环等奥运元素。新总部流线形状的灵感来自于运动员的运动轨迹,中央楼梯采用奥运五环的设计形式,建立起各楼层之间的联系,寓意连接来自全球各地的国际奥委会委员、奥林匹克运动爱好者。

其次,彰显国际奥委会“鼓励青年参加体育活动并从中受到教育,为建立一个和平、更加美好的世界而作出贡献”的理念。新总部的和平设计理念提出将新总部屋顶太阳能电池板的形状设计成和平鸽着陆的样子,体现体育对和平的价值。

第三,体现“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新总部外观采用透明玻璃窗设计,当地居民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总部的日常工作,反映国际奥委会促进相互理解、鼓励开放透明、倡导公平竞争的意愿。

2.综合考虑环境、社区及未来使用

新总部充分考虑建筑对自然环境和当地社区的影响。一方面,坐落在Louis-Bourget公园里的新总部以尊重Chateau古迹与公园自然环境为前提,实现从公园到建筑的柔和过渡,同时选取绿色作为地基和屋顶的主色调,给人营造新总部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视觉体验;另一方面,当地社区居民可与国际奥委会共用Louis-Bourget公园,促进国际奥委会员工与当地社区居民的沟通交流。除此之外,新总部设有包括雨水回收系统、太阳能电池板、低流量水龙头等节能系统和设备,为新总部未来使用提高效率、节省成本,创造环境价值。

3.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

国际奥委会重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让新总部成为全世界奥林匹克之家的设计理念,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及奥林匹克运动爱好者提供一个文化、信息交流的平台,创造相互交流与学习的机会,共同推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出于方便国际奥委会员工日常工作、适应未来多种工作方式的考虑,新总部内部尽可能减少结构限制,为员工提供模块化办公空间和开放灵活的办公环境,旨在鼓励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与互动,提升工作效率。

(二)细心拆卸,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国际奥委会最初在选择新总部建筑设计机构时,曾提出在保留旧总部大楼,也就是在不大规模拆掉旧总部大楼的基础上开展建设工作。由于多方原因,参与竞标的设计机构都没有提出符合要求的方案。對于拆掉一座既有建筑,目前有以下三种方式5:

拆除:既有建筑的一种毁灭性行为,废料在非现场分拣,没有重复利用的可能;

拆卸:逐个拆掉组件,以便日后可以在其他建筑项目中重复使用;

选择性拆除:在现场回收同类别组件。

通过综合考量,在无法保留旧总部大楼的情况下,国际奥委会采用拆卸和选择性拆除两种方式。在旧总部拆卸和选择性拆除过程中,国际奥委会做出很多努力,LEED认证专家Charline Seytier和Themaverde表示,“国际奥委会旧总部拆卸是一个杰出项目。”

为了寻找旧总部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佳方案,国际奥委会邀请由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建筑设计系学生组成的青年再利用工作组和建筑师等一起,共同运用废物管理研究方法Lansink’s Ladder,对国际奥委会旧总部拆卸下来的45种物料分别展开试验,最终实现97%的物料得到再利用或再循环。Lansink’s Ladder包含防治、再利用、再循环、热再利用、焚烧和填埋六种方式(如图)。

考虑到防治和焚烧的适用性,旧总部资源可持续利用仅选用再利用、再循环、热再利用和填埋四种处理方式,其中采用再利用、再循环方式处理的物料种类占比达到88.89%,因此旧总部资源可持续利用以上述两种处理方式为主。

在旧总部拆卸报告中,记录着每种处理方式的物料总量及占比、所有从旧总部拆卸下来物料的重量/去向等细节。该报告是国际奥委会委托Raphal Bach——青年再利用工作组中一名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建筑系学生编制的,他表示,“参与青少年再利用工作组,得到国际奥委会的委托撰写拆卸研究报告,我非常幸运。从国际奥委会员工到参与这个项目的每一个人,都得到了对建筑拆卸、材料再利用知识的提升。这项倡议为我们打开一扇未知领域的大门:拆卸。”

1.再利用

从旧总部拆卸下来的45种物料中,有25种物料实现再利用,包括装饰品、家具、大理石门、浴室配件、木板、电路断路器等,这些物料的再利用方案由国际奥委会、青年再利用工作组、Grisoni-Sotrag联盟分别研究提出,最终应用于国际奥委会新总部、国际联合会、洛桑2020年冬季青年奥运会等。

(1)旧总部入口的大理石门

旧总部入口设有标志性大理石门,对国际奥委会员工以及前来参观的游客而言极具代表意义。考虑到大理石门的象征价值,国际奥委会决定将其拆卸下来放到通往新总部的草坪上,继续发挥作用。

大理石门的再利用过程需经过拆卸、抛光、修复、重组等一系列复杂的工作,由专门从事石材处理的企业Lardi负责。整个过程耗费巨大的资金和精力,是旧总部物料再利用的典型。

(2)旧总部地下室的电路断路器

旧总部中有大量电路断路器,其中约100公斤重被捐赠给当地提供电学专业培训的非营利组织ACVIE。2016-2017学年,700多名学徒在培训中使用了国际奥委会提供的350个断路器。

ACVIE回收与国际奥委会旧总部质量相当的电路断路器费用较高。国际奥委会不仅帮助ACVIE节约大量经济成本,还让学徒们能够在培训过程中用到更好的实验设备,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对他们的未来发展有积极作用。“这次捐赠对我们的帮助很大,我们非常幸运能参加这个回收计划,再次感谢国际奥委会。”ACVIE讲师Yann Brechbühl说。

2.再循环

旧总部中共计15种物料实现再循环,包括混凝土、电缆、灯具、玻璃等。其中,混凝土在再循环材料总量中占比超过85%,对总体物料循环使用目标的实现做出重要贡献。旧总部混凝土总量大约为10000-12000吨,其中6540吨用于新总部建造。负责此项工作的企业Marti在施工现场安装混凝土搅拌机和其他具有分类、粉碎功能的机器,就地回收所有混凝土。不仅如此,该企业还与专业机构合作,寻找满足新总部建设需要的再生混凝土配方。

现场粉碎、分类、储存混凝土,在减少交通拥堵、能源消耗以及碳排放量方面具有巨大优势,有助于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结构工程公司Claudio Pirazzi Ingeni表示,“因为采石场不是无限供应自然资源,而且垃圾场的空间已经接近饱和点,现场回收的方法节省了砾石等自然资源的运输成本。这是我们第一次开展如此大规模的操作。”

(三)沟通与参与,提高工程运营透明度

沟通与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过程和方式。国际奥委会新总部建设需要周边学校、社区等多方的协调与配合,让他们充分融入建设工作的不同阶段,一方面献言献策,贡献智慧。同时也增进当地学校、社区对于项目建设的了解、理解、信任与认同,打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开通奥林匹克之家专栏,图文结合披露信息

国际奥委会在官网“组织介绍”栏目里设置奥林匹克之家专栏,全方位、多角度披露总部整合、拆卸与再利用、可持续发展等信息,将利益相关方参与、建筑材料再利用等經验以报告的形式记录下来,实现资源共享。

除此之外,有一个比较大胆的做法,是在网站中建立图片库,记录施工现场的景象。这种方式,满足了利益相关方随时了解工程进展的需求,也在监督施工单位时刻约束自身的施工行为。

2.成立青年再利用工作组,探索旧总部材料再利用最优解

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并称为3R原则,影响着经济、社会、文化领域的方方面面。国际奥委会与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开展合作,成立青年再利用工作组,研究旧总部大楼建筑材料的再利用方式。对于国际奥委会员工和EPFL之间的关系,EPFL建筑学副教授Martin Frhlich表示,“二者之间的团队精神值得称赞,因为双方都有扮演教练和运动员的机会。”

青年再利用工作组由Archizoom和EAST-EPFL实验室组织,来自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建筑设计系不同国籍、不同年级的23名学生,当地权威机构Canton de Vaud、洛桑2020代表积极参与;ROTOR(布鲁塞尔)和AFF建筑事务所(柏林)等专业机构/协会的建筑师等研究人员提供专业辅导和技术支持。

2016年2月1日-2月5日,青年再利用工作组召开研讨会。国际奥委会把内部文件和报告等资料分享给学生,让学生们在“奥林匹克之父”皮埃尔·德·顾拜旦的房间开展为期一周的试验。通过对旧总部进行整体扫描跟踪,系统研究和评估每一种建筑材料,工作组识别出旧总部大楼所有可以再利用的材料,提出许多回收方案及最优再利用方式。不仅如此,国际奥委会将研讨会全过程以报告的形式记录下来,详细介绍会议包含的五大主题、三场讲座、一个展览的具体内容,以及与会专家的基本信息,旨在实现资源共享,为后续开展类似活动提供经验和借鉴。

3.创新使用施工现场围挡,为内外沟通提供渠道

围挡是指将施工现场与外部环境隔离开,使施工现场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采取的保护措施,隔离往往是围挡最为核心的作用。在国际奥委会新总部施工现场,围挡被赋予新内涵——“联系”。

对于面向日内瓦湖一側的围挡,国际奥委会与当地著名城市壁画制作组织Chromatix协会合作,邀请当地居民在围挡上作画,促进当地居民广泛参与。Chromatix协会为此成立专项工作组,其中绝大多数成员是来自当地各个学校、年龄在9-16岁间的青少年,他们用绿色环保喷漆在围挡上画出和平鸽、体育运动等图案,使围挡成为施工现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施工现场的围挡一般要求板与板之间不得留有缝隙,国际奥委会却将花岗岩喷泉对面的围挡打开一个小口,允许路人看到场内的施工景象,打破人们对围挡固有的隔离思维,展现出围挡在新总部施工现场所扮演的“联系人”的角色。另外,新总部施工现场的另一部分围挡印着工程介绍的图片和文字,让人们更加方便地了解这项建筑工程。

三、从国际奥委会新总部建设看奥运场馆建设

随着可持续发展深入人心,建筑可持续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奥运场馆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在促进资源利用、环境建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肩负重要使命。国际奥委会新总部设计和建造中融入可持续性原则的行动,能够为未来奥运场馆建设及改造,甚至全球范围内建筑产业可持续发展带来重要启示:

(一)可持续规划设计,推动场馆转型

规划设计是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起点,是推动奥运场馆朝着可持续方向转型、明确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环节。对于奥运场馆等标志性建筑而言,要在工程开始之前综合考虑项目定位及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因素,制定可持续性规划设计方案,提前规划赛后利用。将可持续理念融入奥运场馆规划设计理念,促进场馆自身与当地环境、社区相结合,推广应用环保材料、环保工艺,创新节能设计方法等,走可持续发展的奥运场馆建设之路。

(二)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新旧交融

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奥运场馆改造是实现场馆可持续的重要举措。在保留原有外观的基础之上融入时尚的内部装饰、先进的技术设备等,回收原有建筑拆卸下来的物料,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达到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

外表整旧如旧,内部整旧如新。奥运场馆在改造外表时,以保留原有历史元素为原则进行修建,传承原有风貌和文化,做到外观看起来和之前没什么变化。对于奥运场馆内部,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实现在节能降耗、综合高效利用、竞赛观赛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提升,适应发展需求和竞赛标准。

捐赠回收再利用,实现生命延续。在奥运场馆改造前,应检测原有场馆中可回收的材料、物料,研究制定合适的再利用计划,将拆卸下来材料做分类处理,其中可直接使用的灯具、电器设备等物料捐赠给需要的企业、社区或组织。同时,在拆除过程中要小心谨慎,避免对其造成破坏。

(三)广泛参与和融入,加强相互沟通

奥运场馆建设具有技术含量高、施工周期长、物料消耗大等特点,需要赢得当地社区居民等利益相关方的的理解和认可。因此,奥运场馆建设应重视多方共同参与、协调配合,制定针对性参与和融入方案,鼓励专业机构、当地企业和社区等积极参与到建筑的设计、建设等过程,凝聚各方智慧、资源和力量。

拓展与专业机构的合作。奥运场馆建设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程,涉及材料选择、能源应用等多个可持续相关领域,聘请各领域专业机构为工程建设提供专业支持是实现建筑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支撑。

激发当地企业和学校的参与热情。在奥运场馆建设过程中,应制定多元化的参与计划,调动当地企业、学校等社会组织的积极性。注重扶持当地中小企业,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创业、就业机会,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组织当地青少年参与奥运场馆建设工作,培养动手能力,增强社会实践。

(四)坚持透明化运营,完善信息披露

应用网络等媒介通报奥运场馆建设进展是增进社会各界对主办城市奥组委、建筑承包商信任的核心所在。坚持透明运营,为公众持续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满足社会公众对建筑相关信息的需求,实现社会监督和企业自我监督的有机结合,助力负责任企业形象的树立,营造良好的行业及社会氛围。

在官网开设专栏,系统介绍工程进展。由奥运场馆所有者在官网开设专栏,向人们详细展现工程的设计理念、进度安排等内容,实现透明化运营。对于建设过程中的可持续性亮点实践,采取专项报告的形式记录并上传,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在专栏中建立图片库,直观、真实、吸引人们的眼球。

发挥围挡价值,建立内外联系的桥梁。将围挡视作宣传栏,考虑张贴工程概况、参建单位、工程效果图、工程建设目标等具体内容,方便过路人及时了解奥运场馆基本情况。在围挡某一位置留个窗口,打造开放式施工现场,允许人们看到施工现场里面的实际状况,为人们感受建筑拔地而起的过程创造机会和条件。

猜你喜欢
奥运场馆国际奥委会总部
2022年冬奥会背景下奥运场馆对北京建成世界体育中心城市的影响研究
2022年冬奥会背景下奥运场馆对北京建成世界体育中心城市的影响研究
238个城市争当亚马逊新总部
洛杉矶将2024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让给巴黎
两届奥运主办权同时揭晓
新“产品”
海地大地震重创维和总部
北京奥运会后体育场馆的后继开发使用探讨
卡贝尔工业总部大楼
奥运场馆大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