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约翰·麦克菲
瓶颈并非总是短暂而无足轻重。“亲爱的乔尔……”这只是随机选取的一封信件,收信人是我曾经教过的学生;他们正在作家正常成长的路径上,自讨苦吃,自作自受,显得无能为力,终至号啕大哭;这些信件算是一种回应。“亲爱的乔爾……”这个乔尔将会赢得大奖,著作等身,成为全国性的联合专栏作家,但在我写这封信的时候,他刚刚明白,要跨过这道“电网”,由现实世界进入写作世界,至少要有跟写作本身一样多的创造。“亲爱的乔尔:你正在写,比如一篇有关灰熊的文章。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整整六个、七个、十个小时,你一个字也写不出来。你遭遇瓶颈,感到沮丧,陷入绝望。你无路可走,只能到此为止。你该怎么办?你写道:‘亲爱的妈妈。’随后,你向妈妈说到瓶颈、沮丧、无力和绝望。你坚持认为,自己天生不适合做这样的工作。你抱怨。你哭泣。你简要叙述自己遇到的问题。你说,那头熊腰围有一米四,颈围超过七十厘米,但跑起来一点儿也不比三冠马‘秘书处’(马的名字)慢。你说,那头灰熊喜欢躺在地上休息。熊每天要休息十四个小时。你就这样尽你所能,一直不停地写下去。接着,你回过头来,删掉‘亲爱的妈妈’,以及那一番抽泣和哭诉,只保留讲熊的地方。”
乔尔可能就是你,即便你的名字是珍妮,或者朱莉、姬莲、吉姆、简、乔。难怪你高兴不起来,原来你正进行一稿的写作。如果你缺乏信心,无法将一个单词码放到另一个单词的后面,由此觉得自己被卡在了什么地方,并永远不得脱身;如果你满心以为自己永远无法完成任务,天生不适合做这项工作;如果你的文章胎死腹中,你因此完全丧失信心,那你一定是个作家。相反,你如果声称自己看待事物有不同的方式,能积极描述自己做出的努力,还会告诉大家,你“就是热爱写作”,那么你可能存在错觉。任何事物尚未存在之前,怎么可能有人知道它的好坏?你只能说清哪些地方不成功——只能看见那些沉闷的黑点,因为在你的文章成形的过程中,正是它们让你的自我评价如此低下——否则你怎么可能振作起来,并投入正常工作?
(摘自《写作这门手艺》,湖南文艺出版社,题目为编者所加)
约翰·麦克菲(1931—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被公认为“创造性非虚构写作”的开拓性人物,影响了一代代的非虚构作家。从1963年起为《纽约客》撰稿至今,已出版三十多部作品。1999年,获普利策奖。2017年,获得美国书评人协会终身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