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e
她的笑也是一本正经的。
这天,我见到了传说中的李敏。她是一名无法站起来行走的残疾人,她是一位创业者,她是一名投身于公益事业的“特殊红娘”。
这天,她坐在一把轮椅上,笑得如沐春风,我不自觉地站了起来,迎向她,也笑了起来。这时,我想起了联系采访事宜时,告知她我当天会穿什么衣服,隔着通讯器,我被她的气势影响竟忘了要采访的人是一位残疾者,我问她在当天的着装大概会是怎样的。她在电话里,哈哈笑了起来:“我很好认得的,就推着一把轮椅。”声音是那般的洋洋盈耳。我才猛然想起她的身体状况,可单从声音听,还真难想象。
“您好!”我迎面走前去,说。
李敏是一家珠宝首饰公司的创始人。整个公司有四十个员工,其中,有十几名残疾人。李敏告诉我,他们的工作要求都是统一的,并非按照有正常行为能力者与残疾者来安排他们的工作内容,但是会相对照顾些,“比如要跑要跳的工作可不能安排像我这样不能走路的人做,是吧!”她一本正经地打趣道。问及李敏现在的工作状态,她说,每周,会抽出三到四天的时间到公司看看,其余的时间则用于公益与兴趣等方面。
腿不能行,我也要一直走下去,带着他们。
“我的称号可多了!”说起所获的荣誉奖,李敏笑着自夸了下,但随后又低头,好似想到了什么。她抬起头,轻轻地说,从一开始的激动不已,到如今,已经麻木了,现在只想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好好做下去,不管他人的评价如何。
李敏并非天生残疾,但也与天生残疾差不了多少。一岁那年,李敏患上小儿麻痹症,在医院里躺了三年,直至婚后仍旧需要接受定期治疗,但是,李敏的腿已经没有任何知觉了。李敏的母亲对她说:“你一岁就会走路,别人唱歌,你就会跳舞,爸、妈和邻居们都说我比同龄的孩子要聪明。他们都非常地喜欢我。”到了上学的年纪,李敏被学校拒收。她的父母向校方保证:每天定会送她上学,接她放学。中学前,她是靠着母亲的背上下学,中学后,她是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白天仰头看着朝阳,晚上抬头环顾漫天星星。
李敏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一名残疾人,她说:“我只是觉得比别人的行动稍微有点不方便而已。”
1983年,李敏通过父母介绍相亲与一名老实木讷的军人结婚了,而后生了一个男孩,再之后,他们收养了一个孤儿女孩。1987年,李敏带着孩子们跟着先生离开了西安,随军来到深圳。在深圳,他们租了一个不到70平米的房子。李敏的母亲偶然间在报纸上发现一个关于残疾人的招聘事宜,她让李敏去试试。这是李敏第一次踏入珠宝行业的门槛,那时,她的月薪是100元。说到这个,李敏觉得欣慰,她说:“在内地,我上大学被拒绝,找工作也被拒绝,来到深圳后,我找到了工作,还上了大学,并在毕业典礼上,以一名优秀毕业生代表发言。”
1990年,她辞职了:“我不想一辈子帮人打工。”她另起炉灶,启动资金是父母给的5000元。
起初,李敏身兼多职,起早贪黑,早上五点多,天刚亮,她就在厂里,开料、设计、检验、找客户,凌晨,在推着轮椅回到家中。后来,因没有暂住证,又缺少资金,李敏把公司搬到了租房,把机器铺设在客厅,晚上,再把机器挪到墙角,就打地铺休息。李敏想着,还笑了:“半夜上洗手间你要看好,哪里有空你再下脚哦,当心可别踩到别人。”随后,李敏沉默了。她告诉我,自己曾经想过放弃。那时因扰民被派出所的人找上门,抓走了几名员工,后看到老板是一名残疾者便释放了员工。当时,李敏对他们说:“我们太难了,让你们跟着我受罪,你们如果要走就走吧,如果有机会我会再干的,你们想来还可以。”让她感动的是,員工反倒给她打气,表示自己不会离开,要一起共渡难关。
1997年,公司终于走上了正轨。2007年,企业获得美国“GoldLeuang”珠宝品牌亚太地区唯一指定运营商,后又获得“中国知名品牌”、“全国质量监督抽查合格企业”等荣誉,成为中国宝玉石协会会员单位、黄金珠宝首饰行业协会会员单位。也是从97年起,李敏面向全国招聘了许多和她一样的残疾者来公司工作。她说,通过工作,他们可以自食其力的生活,可以养家敬老。那时的李敏,和他们同吃同住同生活。后来,李敏因参加公益活动结缘狮子会,便也成为其中的一员。再后来,李敏被评为“福田好公民”“广东省文明家庭”“深圳十家爱心家庭”“全国五好家庭”等等。我禁不住感叹:那些曾受到您的帮助的人肯定很感激您!
事实并非如此,有人感激,也有人觉得理所当然。正所谓,人类最大的优势是适应习惯。
有一次,一个电视台来采访李敏,并询问是否可以采访公司残疾员工。该员工拒绝了。事后,李敏便听到她与其他员工议论:“无非就是想让我夸她怎么好啊,我才不去嘞,我付出了,她给工资本来就是应该的。”当时,李敏感到不舒服,却也觉得无所谓:做好自己总会有所获的。
五年前,一名从未出过远门的山东双腿残疾女孩通过网络认识了李敏,并辗转联系到李敏,问:“您能不能给我一个工作?”李敏回说:“好,你来。”李敏要求她“坐飞机”,理由是坐火车时间长,不可能一直坐着,而坐飞机时间短,服务好。女孩说:“我连火车票的钱也要借,不可能坐飞机。”
李敏说:“我可以帮你出机票钱,但有个条件:在深圳赚了钱后你需要还这个机票钱,没有时限。”
作为一名残疾人,李敏很清楚残疾人的感受,残疾人不喜欢别人的施舍,她也说了:“欠钱好还,欠人情债就未必了,何况对于残疾人?”另外一方面,她也想树立这个女孩的责任心:“有了这个债,她也不会因为一点困难就放弃。”不久前,这个在这家公司工作了将近五年的女孩辞职了,跟李敏说,她想出去闯一闯。
很显然,在潜移默化中,李敏影响了她。这个女孩对自己的声音有自信,她也喜欢看电视,喜欢听音频,没上过学的她也利用这些平台认识了些许字。此前,李敏也特意买了字帖给她在下班后练练。她利用这几年存下来的工资去学了播音主持,近期也正筹备在网上发表作品。或许某一天,在某个偶然里,我们会听到这个外表秀丽的女孩的声音。
李敏看着我的眼睛说:“我也希望他们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她也这样主张自己的孩子,她相信:今天也许不行,明天或许就成功了。
又一个残疾男孩离开了,他告诉李敏:“我想学修电脑。”李敏很支持,并给了他一笔钱让他去华强北一所培训l室学习,还给了他一辆摩托车。
尽管有人对她有些偏颇,但李敏说过,她的公司一直都向残疾人士敞开大门,以尽她对社会的一份绵薄之力。
问及未来的设想,李敏说:“我最想做的是公益养老。”有一栋房子,里面住的是残疾人、无生活能力的老人,而且是来自这栋房子周边的居民,李敏请一批护工来照顾他们。李敏希望在距离近的情况下,他们的亲人也可以时常来看望他们。
我们听过很多身残志坚的人生励志故事,为他们感动,受他们鼓舞,也会想“我们那么健全怎么就做不到?”我们总喜欢做些华而不实的梦,总爱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睡个觉,发个呆,或找个人诉说下,也就过去了。然后,我们再来唉叹:唉,还就这样了。所以,李敏告诉我们,我们不是做不到,而是没有做。
采访结束后,我跟在李敏的后面,看着她推着轮椅往前走,再抬头看向前方,那里仿佛真的伫立起了一座有着碧色屋脊的三层式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