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2019-09-10 07:22season
女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孩子教育

season

专业能手

见到王丽萍,是在办公室,她正坐在电脑前,和同事紧张地进行着即将离开深圳一年前的各种交接和收尾工作。听到我跟她打招呼,脸上立马就浮现出笑容,觉察不出一点分身乏术的状态。从1989年开始,她就在特区的审计机关工作,今年是第30年。

经过中央组织部和共青团中央在全国范围的严格筛选,王丽萍成为298名支持中西部发展的第19批博士服务团成员之一,也是第19批中深圳市唯一被选上的博士。我跟她取得联系那会,正是12月末,她当时在北京参加中组部和共青团中央举办的行前培训动员会,结束会议的第二天即马不停蹄地飞到深圳的办公室,两个小时内处理完公务,又马上辗转到香港审计工作的现场,继续她的对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运营审计监督项目。她是这个项目的组长,也是积极探索推广并成效显著的加强对国有企业境外审计监督工作的引领者……

“对我来讲,审计工作已经成为融入生命血液里的重要部分了”。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国家审计机关成立35周年。1985年,国家教育部在全国重点高等院校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这三所院校首次设立了审计专业,i00多名大学生作为第一批中国审计专业的种子由此诞生,并成为今天国家审计署的中坚力量。期间,一部分人面临改革大潮、工作需要等离开了审计队伍。王丽萍至今一直坚持在审计战场的第一线,整整34年时光,几乎经历和见证了中国审计的全过程。

2007年11月,中国审计署成功当选为联合国审计委员会委员,这是中国审计里程碑式的发展。从2008到2013年对联合国审计的履职期间,王丽萍作为高级审计官,积极参与其中,并得到审计署的表扬。王丽萍是个勇于挑战的人。这个项目在2008年启动时,王丽萍就在想着怎么为国家服务,为世界和平服务。

显然,她比其他人更有优势参与国际审计。早在2003年,她就被市委组织部全市选拔为第八批出国留学的优秀干部派往美国作为访问学者,她的研究重点是绩效审计和政府绩效管理,她全身心投入学习研究和实地调研,并将研究成果积极推广到深圳的绩效审计工作中,成为深圳在全国率先创新开展绩效审计的首席专家,她首次选项并开展的审计项目就获得了深圳审计历史上的第一个集体三等功。

王丽萍说,当审计署在全国招募时,她非常想报名参加。当时她身为主要部门的处长,负责着全市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任务相当繁重。作为业务骨干,为不影响当时的重点工作,她选择了服从,但未能参加国际性审计领域挑战的遗憾,始终一年复一年在脑海里闪现。

到了2012年,中国作为联合国审计委员会委员已经是最后两年,特别是中国担当联合国审计委员会主席国的最重要的两年。审计署全国招募100多名具有国际审计能力的人员,要求从最初的报名筛选变为要通过基本筛选加上全面英语考试。

那是在一月的周末,北京下起了小雪。王丽萍等深圳市七八个选手参加了选拔,最后她成为选上的两个之一。良好的英语审计能力在当时显得弥足珍贵。如同发生在昨天,王丽萍至今记得面对考官,她说:“参加联合国审计是我的梦想,不能经历中国审计的重大关头,我将遗憾。”考试官一听就睁大了双眼,历来所有选手中从来也没有人说过这样的话,大部分参赛者还不知道联合国审计是干什么的。

“中国审计和国际审计是存在差异的,这是学习西方理念以及管理的最好方式。作为中国第一代的审计人,我更希望在履行大国责任的同时,通过深入研究从中找到差距,真正推动我国现代审计的最高水平实现。”

于是,她顺利成为了联合国审计委员会的高级审计官,2013年被派到丹麦,对联合国下属的妇女儿童基金会开展审计工作。无论从思路、理念、到方法和手段,王丽萍都有她的独到、专业、大气之处。她的工作理念和经验弥补了传统审计思维的不足和与国际组织打交道的不足,发现了很多新问题,有力地推动了联合国有关单位的管理规范和资金使用的绩效。

审计署向深圳市审计局发来表揚信,并第二年再次邀请她参加中国的联合国审计工作。

慈爱友人

市妇联选中王丽萍作为先进个人典型的评价有这样一段话:

深圳市“三八红旗手”,专业能力强,为维护国有资产安全敢于作为,曾担当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审计项目主审,为孤儿跨国收养及成长持续服务。

提起这,她非常愉快地讲起了早年被派去美国做访问学者的经历。

2004年的暑期,在一次演出活动中,王丽萍结识了一位美国人,一周后认识了他的妻子和三个孩子们。交流多了,女主人说,你跟别的中国人不一样,热情,坦诚,有学问,好思考……就这样,两个家庭成了好朋友。为了帮助王丽萍了解美国,他们的工作以及很多的社会活动都邀请王丽萍参加。

随着交往的深入,这家女主人时时流露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向往,对中国历史的好奇,以及希望收养中国孩子的坚定念头。王丽萍用她的热情、豪爽,特别是她对文学、历史、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知识和信息,帮助对方更准确地理解中国的悠久历史,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思维以及家风建设。也在那以后,王丽萍积极关注丢弃儿童,各地儿童福利院建设,救助站管理以及跨国收养等领域。

从美国学成回来以后,经过深入研究、多方交流,某福利院的一对双胞胎女孩被中国收养中心匹配成功,一年后顺利到了美国这个家庭。这对双胞胎被美国父母领养以后,格外受到宠爱,换上唐装,被打扮得漂亮如小仙女,引得周围的美国人无限羡慕,也让王丽萍的爱心善良得到广泛传播。于是,先后有美国人不断的通过介绍、通过邮件等联系找上王丽萍,向她咨询中国的收养政策、收养文化、子女教育、传统文化等。当到中国收养孩子的时候,深圳又成为每一位收养家庭必来的地方,作为孤儿们即将迈出国门的感受亲情、了解祖国的驿站,同时作为外国人深入体验中国文化、了解中国快速发展的窗口,王丽萍带领他们参观市容感受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奇迹,参观博物馆了解中国的文化,陪同参观版画艺术,购买儿童中文读物、盲童中文读物等,成为即将赴美的孤儿孩子们继续沉浸中华文化的纽带。

为每一位孤儿找到一个幸福温暖的家,成为王丽萍工作之余的使命和担当。她开始在全国许多地方义务帮助孤儿们与跨国收养家庭沟通交流。不仅如此,在收养后的岁月,王丽萍持续关注孩子们的成长,不断通过邮件、初频等和这些孩子们保持联系,一旦有初会去美国,就走访收养孩子的家庭。

其中一位女孩,不久前回国来到深圳,就住在她家。王丽萍说,这姑娘被收养时年龄稍大,已经在美国收养家庭生活了10年了,成了大姑娘。如今面临婚恋问题,工作问题,以及文化冲突、习惯冲突,内心深处不仅孤独而且困惑。王丽萍非常清楚,这些冲突的关键不仅仅受两国文化、教育不同的影响,更在于女孩成长历程的特殊性。从小就在外流浪的孩子,本身具备了强大的生存能力,但也养成了野生环境下我行我素的性格,容易忽略他人的付出而强调自我的保护状态。王丽萍从美国教育和中国教育方式、理念的不同,从独立人格教育等方面谆谆善诱,把对方优秀的品格和才学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起来,引导孩子要学会感恩,学会宽容和乐观。她对此做出的努力比对自己的孩子还要细腻耐心。最后的一次面对面谈话一直持续到凌晨两点多钟,女孩紧紧抱着王丽萍的脖子不舍得放手。

临别的时候,王丽萍把女孩送到口岸,女孩眼里闪烁着泪花,“阿姨,你就是我的妈妈!我爱你!”

这样的故事很多,前后有10个收养家庭和那些被收养的孩子们至今都在联系着。

女性典范

西方教育突出个性平等。王丽萍研究比较透,深入到了家庭,特别观察和研究了美国叫“Home school”的教育模式。

王丽萍坦言:“她们的女性角色比我们扮演得要好。”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知识女性成长起来以后,工作投入得多了,家庭投入就少了。对孩子的教育,我们家长更多依赖于学校公共教育,把家庭教育放在次要位置。社会上有一种普遍现象,家长热衷给小孩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教学好不好不是关键,只要把孩子送进去,就觉得当父母的责任尽到了。如果别人家的孩子送去,而自己的孩子没送去,他们就会有种心理“哎呀,我这个父母没做好”。

美国留学的经历深深影响了王丽萍。作为一个访问学者,起初王丽萍聊天不自觉地用中国人的表达方式评论每一个孩子,比如你的哪个孩子很优秀,在哪些方面比另一个孩子优秀。对方就委婉地告诉她,尽量不要去比较孩子之间的哪里不好,他们都是一样的,They are all special。

王丽萍对美国女性不仅操持家务、很多女性在有了小孩后就会选择“home school”这种教育模式产生强烈的好奇。许多家庭认为,公立学校的教育模式是满足基本教育,而私立学校费用极高,在传输教育理念和价值方面更相信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许多妈妈们认为自己的教育是最好的,从而会亲自给小孩辅导完小学到初中的所有课程。而教育作为审计监督和绩效管理的重要领域,西方的“Home school”怎么实施?效果如何?一个母亲要完成几个孩子不同年龄所需的知识教育,并且要达到和高中、大学不同学习阶段的顺利衔接,如何完成这么宏大的教育工程?

王丽萍持续跟踪了很长时间,并积极参与“Home school”的教育模式中的关键环节。据她观察,第一是系统性的教。首先,做为施教的母亲,如果选择家庭学校的子女教育方式,自己必须通过有关部门的资质考试,而且要持续动态地接受学习培训,达到授课的要求。即使一个研究生水平的妈妈,不仅知识要跟得上,教育方法也要对路。这其实对妈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次,要系统性安排好每一个孩子固定的上课时间,课程计划,轮流上课,自行复习。第二是有意识引导。在授课过程中,妈妈会细腻发现每个孩子的特长和潜质,并有意引导。由于的妈妈精力和能力有限,无法充分发掘并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横向联合成为必然。因为许多美国传统家庭都采用“Home school”的教育模式,每个妈妈的长项和每个小孩的长项都不太一样,家长和小孩通过聚会、运动等彼此交流,在某一方面进行强化提升。第三是给予选择权。不论是两三岁,还是五六岁,在兴趣爱好选择、夏令营、冬令营这类活动之前,家长会告诉孩子,你可以选择,但一旦做出了选择,就必须坚持,必须努力!必须为自己的選择负责到底,否则如果表现不好,就是失去机会的代价。我给你选择的机会,你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这种责任心的培养从幼小就抓,在这方面,中国的家长更多的是以小孩年龄小为由替孩子选择和决定,而不是遵从孩子的内心。

王丽萍说,像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教育有两点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第一:用心跟孩子平等交流。第二:对于孩子的教育,规矩先行,不要强制。

王丽萍的研究生和博士学位都是在工作过程中完成的,她不仅把工作完成得有声有色,获得审计署各种优秀项目称号多次,而且在照顾孩子、研究学习方面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为此,她放弃了闹市的学区房,选择了公务员集中的住宅区。这里年龄相近小朋友多,也考虑到了安全问题。她让孩子学会独立把握时间,把家里的钥匙挂在脖子上。那时还没有手机,母子之间通过BB机传呼固定的信息。开始的周末,小孩看不见妈妈,一到晚上会哭鼻子和紧张。王丽萍也揪心过,犹豫过。后来他就逐渐明白并理解,妈妈外出是在坚持读书和学习。小学的奥数、中学的SAT考试,王丽萍都要买回整套的奥数题和SAT试题,亲自学习和做题,并和孩子深入交流,谈理解和体会,从而很容易就和孩子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和信任。在读研究生和博士学位的那些年,几乎每天晚上王丽萍完成对孩子的学习辅导、生活陪伴,11点后就进入自己的学习时间,至今,她还保持着深夜工作效率极高的习惯。

一般情况,父母出去回来会给孩子带好吃的,好玩的,王丽萍很少带这些。每次她出差,都会特意跑去当地的书城书店收集拼图、积木和磁带。她认为,拼图培养智力,积木锻炼空间想像和动手能力,磁带为孩子得到了知识的世界和语言的拓展。至今,她还完整的保存着整整一书柜的寓言故事,中外名著,唐诗宋词等等。

“孩子其实挺好带。我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他是我成长中的朋友”。

育儿,在如今很多人都认为很苦恼的大事,在王丽萍看来,是轻松的,自豪的,更是成功的。不仅作好妈妈的角色,王丽萍平时就是一个爱思考勤学习的人。无论什么时候,从未抱怨,满怀乐观,一步一个脚印。即使现在,心平气和的,却也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不断挑战自己的人生精彩。

猜你喜欢
孩子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孩子的画
教育教学
熊孩子爆笑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