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学生学会数学

2019-09-10 02:38陈培贤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期
关键词:条件解决问题题目

陈培贤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困惑,有些学生对于教材上的知识点非常清楚,但为什么做较综合的题目时,会没有思路;当我们跟他们讲解的时候,他们又都能恍然大悟。这说明虽然学生能记住知识点,但对于知识点如何运用,或者是与别的知识点如何结合运用的能力非常地欠缺。这样的学生往往给我们的反馈是这样的:老师,我听懂了!

在这里,我思考一个问题:听懂了一定表示会了吗?事实上并不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做到一些以前做过的题目,但是很多学生仍然做不出来。究其原因,学生只是当时听懂了而已,并没有对题目进行反思总结,归纳方法,学生对于题目的认知还停留在表层。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仅是听懂而已,更重要的是能够独立思考,根据题目条件,进行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让学生学会数学,学会的是数学的思维方法,思维能力。不仅仅是解决一个问题而已。以下我将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浅谈如何让学生学会数学。

1.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思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给予学生充分地思考时间,要与学生展开互动,交流学生的想法,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而不是直接将题目的解题过程一一闡述出来。很多学生在碰到题目不会的时候,会马上问同学或老师,

有时会急于解决问题,直接讲解解题过程,忽略了调动学生的思维。对于这样的学生,应当先让他讲讲题目的条件是什么,每个条件可以怎么用,和要求的问题有什么联系,解决问题需要什么条件等等,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有时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就已经会解决问题了。

例如:我们知道方程的解是 X1=1,X2=-3 ,现给出另一个方程,它的解是

很多学生在做这道题的时候,会不假思索地先去括号,再整理求解,虽然能解决问题,但是解法上过于麻烦。这样的学生缺乏观察的意识和能力,或者说是缺少数学思考,想当然地就去解决问题。我们应当培养学生分析条件的能力,寻找解题最优的方法。

2.学会分析条件,探寻条件

大部分学生对于像解方程,不等式这样的题目,都能较好地解决。这些题目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解题步骤基本一样,会一个就会一片。但是对于知识点结合的题目,学生往往无从入手,

对于这样的题目,我们应当教会学生分析条件,探寻条件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进行知识点的联想,能够分析条件怎么用,所求的问题需要什么条件等等。

例如: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半圆O,AB为直径,AD平分∠CAB,AB-AC=4,,作DE⊥AB于点E,则的长为     ,的长为

这道题涉及的知识点非常的多,每个知识点又有多种用法,如何找到突破口是关键,而学生恰恰缺少这种能力,我们在讲解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思考每个条件该怎么用,思考之后会发现AB-AC=4的条件最为特别,为解决这道题找到了突破口。

3.运用错题集,开展说题活动

让学生对于做错的题目,总结反思错因,做好错题集。然后针对错题,开展说题活动,说题不是简单讲解解题过程,而是讲解思维方法,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还有没有其他想法,对这样的题型你有什么心得等等。

例如:已知直线与X轴,Y轴交于A,B,抛物线的顶点为C,连接BC.

(1)求A,B,C的坐标;

(2)试确定线段AB,BC的位置与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设点D在直线AB上,点E在X轴上,探索是否存在以CD为腰的等腰Rt△CDE.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对于这题的第(3)问,要让学生讲解共有几种情况,你是根据什么分类的,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什么。解决完此题,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以检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而不是仅仅听懂一题而已。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数学,学会解决问题的思维。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要让学生从学数学向研究数学转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条件解决问题题目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两只想打架的熊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
“虎虎生威”的隐含条件
追根求源
智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