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实施方案

2019-09-10 07:22向妍燕
家长·下 2019年2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意识情境

向妍燕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发展给予充分的关注,使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的过程中获得创新精神、科学素养等发展。但是,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长期的照本宣科使得学生对其产生了依赖心理,习惯于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和结论。在这样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学生非但无法获得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其思维甚至被禁锢住了。更有甚者,一些学生将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奉为金科玉律,丝毫没有任何质疑,也没有任何问题可问。长此以往,导致其数学问题意识的发展受到了限制。现代教学论的有关研究表明,感知并不是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根本原因,问题才是产生学习行为的根本原因。当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时候,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盲从状态,不利于其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基于此,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我立足教学所需,尝试利用多样化的方式使学生想问、爱问、善问,在循序渐进中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新课改理念倡导,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立足教学所需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使学生在情境的体验过程中自主感知、理解数学。而且,情境的创设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自主地参与其中。基于此,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往往会为学生创设一个极具探究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产生数学探究兴趣,在情境体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随机事件的概率”该内容为例,我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在北宋仁宋年间,大将军狄青奉命征讨西南蛮夷侬智高。在出征之前,他将将士们集结起来,说道:“此次征讨异常艰难,能不能平安归来无从得知。现在我这里有100枚铜钱,向上抛,如果所有铜钱都是正面朝上,就代表我们本次征讨可以取得胜利。”刚说完这话,他就将所有铜钱抛向天空,由老天作决定。最后,居然所有的铜钱都面朝上。将士们看到这种情形,军心大振,在战场上势如破竹,取得了胜利。在倾听生动有趣的故事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随着故事的发展,有些学生的脑海中出现了这样的问题:狄青抛出的100枚铜钱全都面朝上,这是真的吗?他是如何做到的呢?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学生的探究兴趣异常高涨,其积极地参与到新知探究活动之中,有利于在问题解决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强化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爱问

在新课改下,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宰者,而是组织者、引导者。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在以生为本该理念的引导下对学生给予充分的尊重,给予其自主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使其在主体性的发挥下爱上提问。基于此,我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往往会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内容自主地感知其中蕴含的数学内涵,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该内容为例,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初并没有直接将教材给出的定义、定理等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而是引导学生拿出课前早已准备好的硬纸板、绳子和图钉。然后,其需要将细绳的两端固定在两点,接着紧紧地拉住细绳,看看笔尖在移动的过程中形成了什么轨迹。在这样的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亲身体验的机会,还可以在直观操作中对椭圆形产生感性的认知,以此在“什么是椭圆形”“椭圆形的定义是什么”等问题的引导下进一步地对与椭圆有关的知识内容进行探究。如此教学,不仅给予了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还能使其在自主操作过程中提出问题,有利于其思问题意识、自觉性的增强,为其数学问题意识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善问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掌握着教学的主动权,学生在被动参与的过程中只能充当知识接受者,难以获得自主探究的机会。对此,新课改提出了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转变其传统的学习方式的要求,该要求需要在学生自主发现、探究等认知活动过程中得以实现。简单地说,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立足高中生思维发展特点,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对其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在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下积极地透过数学表象发现其中包含的数学问题,以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借此促进其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由于数学是一门极具抽象性的学科,对于数学认知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限的高中生来说,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是难以理解的。对此,我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往往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按照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同组异质原则的指導下,将不同层级的学生按照1:2:1的原则划分到一个小组之中。在建立小组之后,任命优等生担任组长,对中等生和学困生进行辅导。之后,我则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就问题进行积极的讨论。

四、教给学生问的方法,使学生会问

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时,教师除了要借助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利用学生的主体性使其爱问之外,还要教给学生自主提问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使学生在方法的驱使下知道问题从哪里来、如何提出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倘若学生能一直处于发现问题的状态之中,其大脑、思维将始终处于一个活跃的状态,从而在发现——解决——再发现——再解决这样的过程中获得数学问题意识的发展,同时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基于此,我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会立足不同的教学内容教给学生不同的提问方法。在概念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从这个概念、结论的条件、关键词、适用条件等方面提出问题。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ax2+bx+c(a≠0),对于该结论,我引导学生从其条件入手,提问:“不加a≠0,y=ax2+bx+c还是不是二次函数呢?”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可以进一步地对二次函数进行探究,加深其对该内容的理解。在数学习题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我则引导学生立足所给出的问题,通过加条件、减条件等方式提出新的问题:“如果a┴b,c┴b,a∥c”,以此引导学生转变条件将其改编为“c┴b,a∥c,是否有a┴b?”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在学生发展要求的指导下立足教学所需,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体验中想问、在自主探究中爱问、在合作探究中善问,以此促进其问题意识的发展。

(责编 孟 飞)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意识情境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