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东红
随着社会的发展,“微时代”已经到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同时也在教育行业中崭露头角。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浓缩已经渐渐转变为教育发展的新方向,以碎片化、娱乐化、针对性等特征迎合了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要求与规律,为小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改变教学形式枯燥、体验缺失、储备不足等教学现状,以“微”为主体,将道德与法治的可视化进行落实,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微选材”——明确可视化学习主题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以无意识的注意力为主,集中时间大约为15分钟,因此直观性强、持续时间短的学习内容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与喜欢。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针对低年段小学生的注意力特征聚焦教学重难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主题,突出教学的效果,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拉拉手、交朋友”时,需要向学生传递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以小学生的自身生活经验作为出发点,帮助学生初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然后将重难点设为培养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愿意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减少小学生对他人的依赖等。为此,我针对这一主题设计了相关的教学环节与措施,希望能够让小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彰显学习风采。
目标的确立为教学环节的开展树立了一个标杆,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围绕教学重点进行了“微选材”,以视频的形式表现学生的学习内容,将可视化的学习内容播放给学生观看,瞬间引起了学生的关注。如在课程的伊始,我为学生播放了动画片《小猪佩奇——交朋友》,既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产生注意力集中的效果,同时也能够向学生传递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提前消化知识,在直观的画面中加强对知识的印象。
二、“微选时”——把握可视化学习时机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把握时机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带领学生回归正轨等,同时,在恰当的时机引入合适的内容也可以实现“1+1>2”的效果。除此之外,“时机”也能够帮助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串联,避免出现内容零散化、碎片化、无序化的问题,使学生维持思维运转,避免出现中断的情况,激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活力,最终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质量。
神经科学家约翰·梅迪纳博士曾经提出了“10分钟定律”,不论是演讲或是授课,听众会在10分钟之后分散注意力,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会选择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插入“微资源”,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如在教学“我们爱整洁”时,首先,我带领学生熟悉课本知识与内容,让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深入理解,10分钟之后为学生播放关于“整理”的视频,让学生根據视频内容进行记忆,并在此之后带领学生进行活动,如挑选五组学生,每组两人,依据视频相互整理,帮助对方成为更好的人,最后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爱整洁的习惯。
总之,教师应该明白“微选时”的意义与价值,并灵活地加以运用,为学生学习助力。与此同时,“10分钟定律”能够帮助教师找到教学难点与关键点,并以此作为一个重要的时机,适时地引入“微资源”,对学生进行适宜的调整、及时的指导,最后实现无缝连接,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勇往直前。
三、“微体验”——产生可视化学习互动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以“微视频”为载体,能激发学生对道德的感悟,增强学生的道德修养,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使学生的道德生活体验更加强烈。为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约为3分钟的“微视频”,将专业词汇、生活背景以及历史背景等进行融合,将课本中的动态知识转化为动态显示,化难为简,化繁为简,既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情感迸发,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视频内容开展体验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质量。
例如,我在教学“我们一起做”时,首先为学生播放了一段关于生活中合作的视频,内容为整个班级的小朋友在做大扫除,有的学生在擦黑板,有的学生在擦玻璃,有的学生在扫地等,然后我向学生提出一个任务:“同学们,现在我们按照学习小组进行划分,每个小组完成一幅美丽的剪贴画,我们来比一比哪一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然后,学生开展了合作实践,亲身体验合作的乐趣以及合作中会发生的小摩擦,最后我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与归纳,提高学生对道德品质的认知。
四、“微情境”——提高可视化学习理解
在任何一门学科教学中,教师都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依据“微视频”,利用其视听结合的优势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既能够引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思考,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最终让学生的道德修养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我在教学“让家人感受到我的爱”时首先播放一段动画视频,内容为一家人坐在一起其乐融融。然后我向学生提出一个话题进行讨论:“同学们,你们是怎样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呢?”此时有学生回答:“老师,我能够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会制作小卡片给他们。”还有学生表示:“老师,我回家后会帮爸爸妈妈扫地,因为他们上班很辛苦。”听着学生一言一语地诉说,我能够感受到学生们对家人的爱,同时也将本节课的亲情情境渲染得十分到位,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表达,增强了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综上所述,“微选材”“微选时”“微体验”“微情境”都为“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扩展了其深度与广度,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发展带来了更为新颖的体验,同时够展现出课堂教学的生动与灵活,为小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更有特色的环境,能够引导学生在“微资源”的背景下突出主观意识,丰富自身的经验,从而成长为具有高尚品德、法制观念的优质人才。随着科技的进步,“微资源”也会被不断开发,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会得到强有力的推动。
(责编 张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