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你过年玩什么?

2019-09-10 00:49张新沂刘园莉
艺术启蒙 2019年2期
关键词:面塑意粉竹签

张新沂 刘园莉

一到過年,“玩什么”就成了一件伤脑筋的事,大人们围成一圈搓麻将、打扑克、下象棋,陪伴小意粉的难道只能是手机了吗?过年的时候应该玩点儿特别的!

烟花爆竹、花灯、风车、皮影、糖人儿、面人儿等在过去是深受小伙伴们喜爱的春节时令玩具,你玩过几样?

放爆竹

过去每到年关,家家户户必备烟花爆竹,从初一到十五噼里啪啦响个不停,“年味儿”一下子就被“点燃”了。

古代老百姓以火烧竹,使之爆裂发声,为的是驱逐瘟神,这就是“爆竹”名字的由来。在人们发明纸张和火药之后,才慢慢有了现代意义上的“爆竹”。最普通的莫过于一大串红色鞭炮,点燃后留下满地红色纸屑和硫黄气味。而孩子们喜欢玩烟花,大人们则最爱轰隆隆的双响炮“二踢脚”。

稀奇说

搞笑“人声烟花”

很多城市考虑到环保问题和安全问题,不允许居民燃放烟花爆竹,可年味儿淡了怎么办?有位“意粉”发来一段和家人扮演“烟花”的视频,大家站成一排模仿爆竹发出“咝!”“啾!啾!啾!”“叭!”“砰!”的声音,学得有模有样。这样过年是不是很有趣呢?年味儿要靠我们聪明的大脑来创造。

做花灯

古时每逢正月十五,大街小巷、屋里屋外便挂起各色花灯。竹木或铁丝当骨架,丝绸或宣纸当外罩,再点缀琉璃、玉石、羽毛、贝壳……个个精巧别致。点花灯的习俗可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元宵节”被官府定为重大节日,皇宫中彻夜点灯,民间也开始效仿。

宋朝元宵节制作的大型组合花灯,被称为“鳌山”,官府会提前制作好灯山灯棚,届时皇帝在城楼上观灯,百姓则在露台下观灯。届时还有乐舞百戏和竞技游戏,令人流连。

最壮观的花灯莫过于“鳌山”。民间关于鳌的传说很多,一说鳌本为海中巨龟,背负神山;二说鳌是龙的长子,科举考试得第一名被誉为“独占鳌头”……

顺风“车”

风车不是车哟!风车的起源很早,唐宋元绘画作品中玩具风车的形象很常见。南宋画家李嵩的《货郎图》中就绘有风车,那随风而动的小风车就安插在货郎帽子的后面。风车的造型很独特——三根细棍交叉成六角形,每根细棍的顶端各粘一面长方形小旗,中心有轴,轴与柄相连,微风一吹便悠悠地转起来。这种小旗式风车自宋朝以来在民间流传甚广。

如今,各地流行的风车大致分为三类:简易风车、螺旋桨风车、大风车,还有会打鼓的风车呢!聪明的小意粉,你们能看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吗?

“逗”皮影

皮影也叫驴皮影、影戏、灯影戏,以动物的皮或纸板做成人物、动物、器皿等剪影形象。皮影据说始于汉而兴于宋,南宋耐得翁《都城纪胜》记载:“凡影戏乃京师人初以素纸雕簇,后用彩色装皮为之。”元朝时曾传入西亚,远及欧洲。皮影人物一般高三十厘米左右,身上有若干关节,根据动作需要,安装三根或五根操纵杆,表演者在幕布后面操纵,通过灯光投影,影人在影幕上就能表现出各种动作,可谓是“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舞动百万兵”。

表演者操纵皮影的同时要进行唱念配音,不同地区的音乐、唱腔、表演都吸收了各地戏曲、曲艺、民歌小调的精华,从而形成了众多风格流派。

“糖”人街

春节逛庙会,空气中总是飘着糖人儿的香甜气味,它也叫画糖人儿、糖画、绞绞糖。糖人儿以蔗糖和饴糖为制作原料,常做成神仙、戏曲人物、十二生肖、卡通形象等,自宋朝就已经出现,被称为“戏曲糖果”。

糖人儿依据制作手段分为画糖人儿、吹糖人儿、塑糖人儿三种形式。画糖人儿是平面造型,手艺人以勺为笔,以糖稀为墨,巧妙挥洒,生动的形象便呈现在眼前;吹糖人儿则是经过手捏口吹后形成“3D立体”的糖人儿;塑糖人儿也称“糖人儿供”“相糖”,流行于鲁西南、苏北、豫东乡村,直接使用模具制作各种人物、动物、建筑等造型。

笑“面”人

面塑也被称为江米人儿、面人儿,原料是三成糯米粉和七成白面粉掺合在一起的面团,加入适量的蜂蜜、甘油,调制成各种颜色,经过艺人的揉、搓、捏、挤、压、挑、按、拨等手法塑造成形。面塑历史悠久,国家博物馆里就保存着考古人员发现的唐朝花样面食。

面塑分为面花、捏像、竹签、匣装四个种类。面花也叫花馍,是面塑中的“爆款”。满月礼、成年礼、寿礼、婚丧之礼等场合,都能看见它的踪影。清代苏州艺人已经使用五色粉捏成人像,称为“捏像”。光绪年间,天津出了一位“面人儿张”。他早年抄录戏曲,擅长校勘,人称“百本张”,捏像技艺精湛,可惜其技艺在晚年失传。而专门制作竹签面塑与匣装面塑的艺人在清朝已经出现。竹签面塑功夫全在一根竹签上,制作快捷,围观一会儿一个小人儿就捏完了。相比之下,匣装面塑精致多了,用透明罩罩起来,置于底座之上,可惜不能吃,只能陈设观赏!

猜你喜欢
面塑意粉竹签
面塑浓缩“百态人生”
竹签,算筹
会“动”的竹签
《意林》24K黄金松果壕送5000名意粉
《意林》24K黄金松果壕送5000名意粉
《意林》24K黄金松果壕送5000名意粉
捏个萌猪迎新春
挣扎(外一首)
方晔:浙江面塑文化“守艺人”
意粉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