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熟悉生活,抒自我情感

2019-09-10 07:22赵希博
天津教育·下 2019年2期
关键词:情感作文生活

赵希博

描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抒发自我真实的情感,一直是学生作文的追求。关注自然、充满生活气息的文章最能描绘出自己的真实生活,抒发真情实感,也最能打动读者。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描写熟悉的生活场景,抒发自我感情,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与社会生活是相应的,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同样为各个学段的生活作文教学研究确立了导向,奠定了理论基础。从广义讲,作文活动本来就属于生活内容范畴,作文内容来源于生活内容,作文教学就是生活教育的一个版块。作文教学过程必须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到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融入自然环境、社会生活,拓宽学生眼界和视野,丰富学生习作素材,陶冶情感。就目前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而言,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便是借助范文,由教师先讲解,学生再读,最后进行仿写。

在作文写作指导中,教师总是枯燥无味地向学生讲解文章的要素和结构,在评讲学生作文的时候,也是依据这几大要素进行评分,造成学生无话可说、无情可抒,尤其是词不达意以及作文主题不够明确,使得作文千篇一律,毫无生机和活力,无法体现出学生真实的内心情感。所以,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指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从生活观察中提炼写作观点,从生活经历中获得情感体验,最终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和生活认知能力同步提高。

一、生活是作文素材的来源

生活是作文的唯一源泉,写作的材料和思维都来自生活,学生写作的过程正是一个对生活进行再认识的过程。离开了生活本源,写作会成为无源之水。如果学生写作的过程不能融入生活,没有细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没有切身体验生活的滋味,必然会致使作文空洞无物。只有教师带领学生真正投入生活,才能切实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作文拥有源头活水,才能引导学生积累和利用生活素材,从生活中提炼作文主题,写出个性鲜明、感情真切的作文。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仔细引导学生,使学生真正明白素材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写作文的时候才会有话可写、有情可抒,促使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作文素材。在观察生活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产生见解与看法,并不断丰富其内心情感,进而提升其创新思维的能力,使其眼界越来越开阔。在开展写作教学前,教师要先告知学生需要观察的内容并提出要求,让其结合观察所得,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写出自己眼中、心中的人和事。

此外,教师在确定作文题目的时候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且作文题目可以激发其写作兴趣。例如在学完描写树木的几篇课文后,可以以《家乡的树》为题给学生布置一篇作文,如果在讲解作文要求后直接让学生坐在教室中写,学生对树木形状、特点的描写都会不具体,自然也就无法抒发自己的情感。这时候,我们要利用孩子们喜爱大自然的天性,组织学生到作文语言与写作思维的“源头”——大自然中走一走、看一看。

当带着孩子们走向大自然时,在树林中、草地上、小河边跑来跑过,观察着、琢磨着各种各样的树木。面对一棵棵不同形状、特点的树木,激发了学生们各自的观点和思想情感,有的喜欢高大挺拔的白杨树,有的喜欢硕果累累的桃树,有的喜欢傲雪耸立的青松,有的喜欢树冠如伞的大槐树。在细致观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们各执己见,争先恐后述说不同树木的特征,赞美自己喜欢的树。因为观察得十分仔细,所以写的时候栩栩如生,言语间流露出对树木和家乡的喜爱之情,作文训练一定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二、生活是学生的语言储存地

(一)观察生活,加深文字理解

小学作文教学中,如果不重视学生本来的生活经历和体验,疏于观察方法的指导,不重视写作资源的整理与拓展,不能有效指导学生通过作文的形式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思考生活,固然导致学生生活体验缺失、写作兴趣不高、语言思维和表达能力停滞不前,最终导致写出的作文内容不充实、语言平淡无味、结构杂乱无序、情感牵强附会。

小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生活阅历,所以一旦遇到稍难的词句便无法理解,无法灵活使用,假如我们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认真地观察生活,选出生活中与之有关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词句所体现的生活景象,其就能感受词句源于生活的理念,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这些词句会变得更容易。如学生在文章中学到“万绿丛中一点红”一句诗的时候对此不太理解,在春游时,当学生登上山顶,从山上俯瞰整个山麓,只见山下绿油油的麦田中生长着一棵桃树,正是开花的时节,桃红麦绿,对比鲜明,这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个情景,通过此情此景再来感受“万绿丛中一点红”,学生立即茅塞顿开,很容易便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感悟诗中语句的精美之处,加深了其对诗文的理解。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对词句善加利用,如此一来,当学生写作文的时候便会灵活地引用这些诗句,增添文章的意趣。

(二)观察生活,感悟语言魅力

生活语言不仅极具立体感,而且极具趣味性,例如“黑黝黝、大大方方、快快乐乐”等词,学生如果积累的词语越多,则写作文的时候选择也就越多,用词也会越准确,如此不仅可以准确表达学生的思想感情,还可以避免词不达意的现象。此外,生活中有许多的歇后语和俗语都是劳动人民生活智慧的结晶,例如“三个臭皮匠,能顶一个诸葛亮”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把智慧合起来的力量十分大,再比如“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见”“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丧气”等,语言十分简洁,但其中却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通俗易懂,且容易记忆,是学生语言学习的宝库。有些学生平时日常生活中没有积累语言的习惯,针对这一现象,可让每位学生准备一个词语积累本,在生活中只要看到好词好句便将其记录下来,然后定期在学生之间进行比赛,比比谁积累最多。

(三)回归生活,丰富写作情感

指导学生将作文回归生活,是将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运用于作文教学中的一种有效实践。写作文的时候要想达到情文并茂,不仅要锻炼学生的文字功底,还需增加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熟悉的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沃土,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以生活为基础,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挖掘写作素材,激发情感的触发点。要指导学生对自己身边丰富多样的班队活动、学习活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生活进行认真观察,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信息设备资源,从网络上下载富有生活元素的图片及视频,也可以自己利用手机、摄像机录制身边的一些活动场面,在作文教学中予以展示和播放,将学生带入具体的生活场景,唤起学生生活记忆,使他们如临其境,从而使得习作拥有源头活水。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教会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生活,指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情绪投入生活,唤醒生活经历沉淀,激活对生活的思考活力,关注自己和社会生活,以一颗童心去观察和体会生活中的人、事、物,细细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用自己的笔触去抒写生活中的真善美,才能写出有深度、有广度又充满情感的自然之文。情感體验离不开现实生活,只有在生活中才能积累情感。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将每一单元的口语交际与习作紧密结合,在写作前设计话题,让学生对平时观赏的风景名胜、体验的人情风俗、了解的新闻时事、身边的学校活动、班级活动等等进行回忆,在精心选取典型案例后用口语进行表述,说给同学们听。有了生活化的作文素材后,再利用课堂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和文字技巧,结合切身的生活经验,一定会使得作文充满生活情趣。

总而言之,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回归生活。小学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活动的时候要突破落后的教师指定题目、学生闭门造车的程序化作文教学模式;要彻底革除学生作文言之无物、假大空、有口无心、无病呻吟的弊端,把作文教学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之上,将生活作为写作的源头活水,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不断积累素材、丰富语言和内心情感,并创造性地运用文字表现自己的生活,写出具有个性化的文章。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情感作文生活
情感
台上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