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语文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9-09-10 07:22李春花
天津教育·下 2019年2期
关键词:文章阅读教学能力

李春花

在素质教育的推行下,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还要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便促进其自身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个重点教学内容,也是难点,教师除了传授基本的阅读技巧,还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际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将阅读教学功利化,这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本文就此谈谈低段语文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小学教育中,语文教学备受关注,特别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说,提高教师的阅读教学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没有完全放手,依旧手把手地教学,虽然学生学到的知识很多,但是都是被动式学习。长期下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复存在,思想个性也会被束缚,自身的潜力无法发挥出来。

一、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阅读

学生只有在主动阅读的情况下才会产生思考的可能性,如果学生被动式地学习,就不会主动探索阅读中的问题,谈何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展开主动阅读。而为了让学生主动开展阅读,就应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只要学生有兴趣,就会产生思考的内在动力。这也是学生积极的认知心理倾向,是其学习的动力源泉。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兴趣直接关系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也关系到教学效率的提升。为此,教师在阅读教学环节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设出轻松阅读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致。由于小学生在心智上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他们年龄小,对事物充满着好奇心。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性将故事、游戏、多媒体等元素融入阅读教学中,这样可以大大地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趣味性。

例如,我在教学《黄山奇石》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黄山怪石奇特迤逦的图片和视频,并且配上合适的音乐,学生瞬间就能够进入奇特的情境中,仿佛身处黄山,亲眼看到其魅力。这种方式比起靠教师的讲解和教材中单一的图片有效得多,学生能够很快地被音乐和视频吸引,教师再将其引入到课本中,学生就容易对此篇文章产生阅读的兴趣。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边读课文还能够边回忆之前看到、听到的奇景,突破文字的限制,产生更多个性化的见解,除此之外,我在教学完这一课的内容之后还带来了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让学生们发挥想象力猜测这些石头像哪些现实生活中的东西,在引发学生的兴趣之后,我会布置一篇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文章,让学生们学习课本的内容后仿写一篇,这样的方式能再一次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其在阅读中思考

思维意识是在语言、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语言和阅读,学生就不能很好地思维。学生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对象,也是课堂中的主体。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该围绕学生这一中心进行设计,这样一来,就能够凸显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在这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主动地思考阅读中的问题,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智能因素,并且传授学生思维的方法,引导学生利用思维的方式獨立阅读、思考、品味。

(一)尊重学生的思想自由

学生敢想是阅读能力培养的基础,只有敢想,学生才会不断地发散自己的思维。教师要想让学生敢想,就应该热情地鼓励学生,并且尊重学生的思想自由,保护他们的思想不受干扰。这种思想的自由体现在回答问题中则是教师不限制他们的思维,不提供标准式的答案。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很少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抛出一个问题之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就将答案说出来,过早地说出答案没有使学生形成思维的意识,长久下去,学生就会对教师提供的答案产生依赖,缺乏一定的思考。由此可见,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思想自由,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多角度思考,有意识地发散学生的思维意识。在学生对知识的见解不正确时,教师也不应该一味地指责学生,而是给予他们一定的肯定,将他们往正确的方向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二)传授学生思考的方法

学生思想自由、敢想,可以为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奠定基础。而良好的思考方法才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之处,具备好的思考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少走弯路,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独特的个性。阅读是一项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在阅读中不应该受到其他人主观意愿的干扰。阅读中的思考方法是学生在阅读中逐渐积累出来的、真正属于自己的方法,这不是教师仅仅传授自己的经验就足够,需要教师不断地在旁指导。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有计划、有意识地传授学生思考的方法,比如分析法、综合法、抽象法、比较法。学生掌握这些方法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逐渐提出自己的见解。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在阅读中创设有利于学生拓展思路的情境,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探讨、思考、交流。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会有不同思想的碰撞,无形之中就能够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三、重视学生对课文感情的培养

教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包括对文章的体会,只有真正地领会文章的主旨,才能够进一步地提升阅读的解题能力,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学生对文章的体会不仅包括思考,还包括朗诵。也就是说,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并且读好,指导学生多形式地朗读,从而逐渐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作者的情感在一篇文章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它是文章的灵魂部分,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能将学生带入到作者创作的情境中,设身处地地体会到作者创作时的心情,从而能真正理解课文的感情,真正体会到课文内容带来的心灵上的洗涤。

例如,在教学《一株紫丁香》的过程中,就可以指导学生分四个阶段读此篇文章。第一,自读,学生自由默读课文,在大脑中有文章大致印象即可;第二,轮读,就是教师在上课中指定不同程度的学生朗读课文的段落;第三,试读,这一阶段中,教师要求学生用最饱满的感情朗读这一篇文章,并且指导学生在不同段落语气、语调、语速的变化;第四,议读,这是朗读的最后一阶段,也是学生升华感情的阶段。学生通过对文章的朗读展开对人物描写的议论,并且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以及文章主旨。比如,我在给学生介绍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这一课的时候首先介绍了这篇文章创作的背景,然后让学生了解朱自清是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创作的这篇文章。当时的朱自清家里恶事不断,而朱自清与父亲两年没有相见,这篇文章主要就是描述他的父亲在月台上送他,给他买橘子的事情,这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文章描述得很感人,让人不禁为父亲对子女的爱所折服。为了让学生深入感受作者当时的情感,我让他们闭着眼睛,然后冥想这样一个画面:假如我就是朱自清,祖母刚刚去世,父亲也变得心力交瘁,我与父亲两年不见,见完之后却要匆匆分别,在等火车的时候,父亲艰难地跨越月台给我买橘子的场面。就这样,我用话语引导学生进入了作者当时的状态,学生也能慢慢将自身代入作者的角色中,在这样的一个状态下,学生就能慢慢理解作者当时的情感状态,这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的作用。

四、结语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教师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首先,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该以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先导,创设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去阅读的情境。其次,教师也应该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将课堂的时间交给学生,指导他们在阅读中进行有效的思考。然后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带入的方法将学生们带入课本的情境中,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容。最后,教师应该提高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总之,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既需要教师不断地指导、引导学生,也需要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文章阅读教学能力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