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振旭
摘 要 导致产生交通事故的原因是多样化的,主要涉及到行人、车辆以及道路等诸多方面,其中人为因素是最为关键的。而驾驶员个人的不良驾驶情绪作为直接导致交通事故出现的一大重要因素。职业驾驶员个人的心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直接作用于安全行车方面,所以驾驶员的良好心理素质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想让行车的安全性得到保障,驾驶员就要注重对自身不佳情绪进行有效调节,以保持良好驾驶情绪。
关键词 汽车驾驶情绪;驾驶行为;影响性
虽然关于自动驾驶的研究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但受到的技术、法律、伦理等问题的限制要走进现实世界还需要时间,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车共驾才是主流。在各种人机交互系统中,如果系统能识别出人的情绪状态,人与机器的交互就会变得更加友好和自然。随着模式识别、人工智能、车载系统技术的发展,情绪识别可以用于监控情绪,保障安全驾驶。当驾驶人员处于情绪不稳定状态时,系统可以预警,或者自动调整驾驶参数以防止驾驶事故的发生;系统也可以根据驾驶人员的情绪提供关怀,从而提高驾驶体验。因此,对情绪进行分析和识别不仅是神经科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一项重要基础交叉研究课题,也是汽车制造、交通安全等工程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1 汽车驾驶中的情绪把控
驾驶行为决定了汽车的运动状态,维系着驾驶者的生命安全,而驾驶人的情绪作为人体对环境进行反馈的心理量,会影响人的认知、判断和行为方式,驾驶过程中驾驶员的行为方式就会受其情绪状态的作用,因此,情绪把控对于交通安全至关重要。
情绪是一种独特的动机力量,制约着其它生理、心理因素的动机表现,它的发展对动机的发展具有直接影响。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当其强烈愿望受到限制或阻止都能导致愤怒情绪的发生。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心里的矛盾和冲突也显得尤为复杂和尖锐。在人们对交通事故中人的因素的研究中发现,驾驶人的生理因素与心理因素对交通安全具有同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驾驶人的心理因素中,既有比较稳定的特质如性格、能力和气质等,也存在某些偶然的因素,比如情绪、紧张、分神等。再加上道路拥挤、违规驾驶、堵车严重、停车困难等诸多烦恼对广大驾驶者的困扰,因驾车引发的情绪冲突也越来越多。善于自我调节的人通常在内部实现了情绪的调节和疏导,而不善自我调节的人将内在的情绪转变成外部的行为,汽车驾驶中的情绪失控——“路怒症”就是这样的例子。
2 汽车驾驶情绪对驾驶行为的影响性
2.1 情绪致使驾驶员个人注意力不集中
驾驶员的驾车过程中的危险性是一直存在的,驾驶员就必须在这个过程中保持注意力集中。但是部分驾驶员在行驶之中可能会产生麻痹情绪的情况,这就对行车安全产生了不良影响。思想麻痹主要是因为驾驶员个人缺少警惕性,注意力未能集中,身心较为慵懒。思想麻痹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驾驶员行车事故的产生。
2.2 情绪不利于驾驶员驾驶技术的发挥
驾驶员出现了情绪以后,就随在情绪行为的驱动下产生系列的心理、生理变化,此变化可能会导致驾驶员应激性出现过高或过低的情况。过高的时候,应激状态会对驾驶员的技术能力发挥产生阻碍作用,过低的时候,则会让驾驶员的大脑在驾驶过程中无法对相应的能量进行获取。这两种倾向都会促使驾驶员驾驶过程中产生不安全行为,比如駕驶规程走板或者是安全驾驶防范有误等等。
2.3 情绪容易让驾驶员产生疲劳感
驾驶员只要出现了情绪,其就会在精神上存在一定的背包和负担,并且在个人生理方面也出现相应的改变。比如:心率变快以及血压骤升。这个时候驾驶员不但要在消耗必需的体力,而且还会承受着负面情绪给身体生理带来的负担,因此,情绪状态会非常容易让驾驶员产生疲惫感,从而影响其安全行车。
3 驾驶人情绪调节和安全驾驶的策略
3.1 汽车驾驶人的情绪调节
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和行为反应等方面发生一定变化。情绪调节既包括抑制、削弱和掩盖等过程,也包括维持和增强的过程。
汽车驾驶人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调节情绪,从情绪产生的源头出发,驾驶人可以通过内部和外部调节机制来调节情绪;根据情绪的不同特点,驾驶人可以通过修正调节、维持调节和增强调节对情绪进行管理,修正调节主要是对负性情绪进行调整和修正,维持调节是主动的维持对在自己有益的正情绪,增强调节则是对情绪进行积极的干预;另外还可以针对情绪引起的原因进行调节,通过改变自己的注意来改变情绪,对诱发情绪的情景进行新的评价。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中,都应该具体分析不同情绪状态对驾驶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选择管理策略,在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设计中融入情绪识别和干预模块,将有利于提升驾驶安全和驾驶体验。
3.2 驾驶人长期情绪调节
要做到生活规律,保持积极乐观的向上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培养良好的情绪。所以要改善生活环境,居住环境,车内环境,挑选适合自己的行车环境,如果对雨雾雪有恐惧,就要选择在安全路段出行。同样驾驶人应该准确把握自身情绪特点,如果处于紧张恐惧型,那么就要进行亢奋调节,比如训练自己在开阔道路上愉悦地行驶。如果处于愤怒状态,就要多进行平和性的训练,减少在拥堵端行车。
3.3 政府也要加大对交通的投入
机动车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汽车保有量的大幅攀升,原有的道路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交通运行条件,政府各相关部门通过调研和考察,科学决策,加大交通设施投入,强化硬件功能,完善软件服务。比如发展公交系统,设立中转站,建设地铁及高架,发展快速路,设立单行线,完善绕城高速,上下班高峰期间加大执法力度、疏通力度等职能手段来确保交通的安全和畅通。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道路情况,借鉴国外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日本东京和巴西库里提巴:发展公共交通,扩大服务能力。实践中,国外治理交通拥堵的对策侧重于从运输装备角度扩大交通服务能力,其中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包括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系统等。
3.4 驾驶员心理素质直接作用于行车安全
注重组织驾驶员心理素质教育活动,让他们的临危自行处理能力得到发展。心理素质训练作为让驾驶员心理素质得以提升的重要渠道,各地还要在驾驶员心理因素的基础上,实施驾驶员心理素质的教育活动。驾驶员个人素质直接对其交通安全产生影响。驾驶员个人素质主要涉及到:体职业道德以及个人文化和实际驾驶技术,具体分析如下:(1)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驾驶员他们的职业是相对较为特殊的,所以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2)良好的文化素质。驾驶员个人具体的文化素质对于其对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的执行,以及学习驾驶车辆技术是非常关键的;(3)良好的车辆驾驶技术素质。目前来说,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来处于变化的过程之中,驾驶员如果自身的驾驶技能较为欠缺,就很难做到安全行车。
4 结论
总之,在日常生活中,驾驶员个人情绪、意志力以及注意力作为其常见的心理特征,直接对驾驶员驾驶过程中的具体心理状态产生影响。驾驶员在自身不良情绪的支配下很容易产生交通事故。所以,驾驶员就要注重提升自身素质,努力让个人个性心理得到规范,对自身情绪进行有效调控,从而保障道路行驶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浩伦,朱业安,彭理群,苏航.汽车驾驶人的情绪诱发与识别研究综述[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8,36(04):1-6,50.
[2] 陶佩.基于脑电的驾驶员情绪对驾驶安全的影响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