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学科制度下艺理学的三大认识问题

2019-09-10 07:22梁玖
艺术学研究 2019年2期

【摘 要】 回顾艺术学理论(即艺理学)成为一级学科以来的建构历史之路,厘定学科在当下的问题并寻求更可为的事,是艺理学的现实命题。本文以反思和建构之法,从“难与行”“视角与解读”“共同与价值”三大认识维度,系统论析了艺理学认识论。研究认为,学科的困难始终有解决之道,艺理学是探究获知艺术的理性实学,成理达用是其任务目标和统一价值观。总之,作为一门穷究艺术之道理学问的艺理学,需要持续不断地研究和揭示出自身之统一恒定性学说,这是艺理学专深建构性发展的必须。

【关键词】 艺理学;成理达用;艺理学认识论;首认艺术存在;艺术学术学

当代中国学科制度下,艺术学学科门类下设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这样一种学科建制自2011年春天确立以来,已有八个年头。现在是时候以历史的视点、反思与建构的立场,来审视当下的艺理学(即艺术学理论,全文同)[1]  学科所面临的发展逻辑、现实处境与专有道路,期望获得艺理学学科更顺畅的建构性发展时空与条件。

一、艺理学的难与行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当下艺理学的现实处境和发展逻辑状态,就是“困难重重中也有自己的路”。易言之,“难与行”这对范畴,是艺理学当下需要认真面对、分析和解决的议题。所言“艺理学的难与行”,是期望梳理并认识到艺理学在当下面对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以及进一步深入地确定艺理学学科自身的主体性格与成长之路何在。认知艺理学现实之难,是为了找准和厘定艺理学自己的路。

首先,现实中艺理学之“难”是可以解决的。这既是从学科研究的命题角度来思考的结论,也是从艺术认识论上获得的原理性观念。艺理学之“难”,是谓艺理学作为一级学科以来所面临的一些真假问题、遮蔽本质、矛盾关系、悖论、无知、暂时性困难、误解、不当行为、学科迷茫等全面复杂性因素或事件。面对艺理学之“难”,需要确立一些基本的认识立场和观念。一方面,任何的存在都是会面临问题的,区别在于复杂的程度不同而已。所以,应当确立“学科问题随时都会有”的这样一个艺理学学科命题和观念。学科不怕有问题,就怕没有发现或回避问题。第二方面,找到和厘清艺理学学科的现实困难与实在问题。从本质上看,问题可分为真问题与假问题两种。在研究过程中,这两种问题都需要辨识和解决。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学科和专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真问题—已经被公认为危及或影响艺理学学科和专业发展的那些问题,比如识别艺理学学科的专业性,等等。找到真问题,假问题就好解决了。其中,必须认识到立场或认识力的不同,被甲认为是问题的内容或事件,也许在乙那里却根本不是一个问题。这就需要检视和反思问题提出者的智慧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了。

其次,基于厘清艺理学之“难”后的行走路径定位。所谓艺理学之“行”,是指关于艺理学自身应当有的定位、道路、范畴和成就时空。这一点在理解上应该不困难,也不复杂。从与艺术学关系较近的美学那里是可以得到一些自信性启示的。众所周知,而今的美学虽然没有再度达到“显学”的热度,但它依然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存在与发展着。那么,试问而今的美学仅仅是在专门研究诸如音乐表演或者“舞蹈编创”这样的一些艺术“议题”和实在“内容”中存在吗?事实上,美学是在自认的或自建的学科自在范畴中活动。为何到了艺理学就犯傻了呢?其实,教育学学科也是如此。每当研究教育学中的教育原理、教育哲学、教学论、课程论、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政策、教育法规、教育心理学等专业的时候,它也并不是要把数学、音乐、体育、生物、哲学等学科都放入进去逐一研究,做替代“数学教育学”“音乐教育学”“生物教育学”等学科教育学的事情,而是从全概率上理性和原理式研究人类的“教育”这个整体存在,其中当然是要关乎所有的学科教育,其最后研究的成果也为各学科教育提供学理上、方法上的支持或滋养。但是,作为“各学科教育”学之上位概念的“教育学学科”是独立存在的,而不是因为有研究“物理教育学”“语文教育学”等学科就消解了“教育学”学科自身。由此学理逻辑,也自然能延伸性理解“艺理学学科”之独立存在的内涵与价值。可见,当下确立和提升艺理学学科的自信仍然是首要之为。

如果以全概率思维审视当下影响艺理学发展过程的复杂而全面的困難或问题,以下五大方面是应当认真分析和解决的。

其一,不对路。所谓“不对路”,是指置身其中者没有“向上看”的专业“进入感”或“方向感”的状态。“向上看”,指由“艺术个别专业”转移到“艺术整体顶层”的意识与行为。比如,个体确立起了“美术教育”之上的“整体顶层”是“艺术教育”的观念,就是一种达到了“向上看”的状态。“进入感”,是指真正地自认为和被认为是艺理学专业的人。那种于学科专业言—“人在曹营心在汉”的实态,就属于“非进入感”之质。内与外的学科认同,的确是一件不可忽视的事情,遗憾的是,“学科认同”居然是在艺理学里持续了近十年的一个严重干扰性问题,今当休矣。“方向感”,是指对艺理学学科和专业有明确的认识却不知自己到底要研究什么或不知怎么去进行专业研究的状态。比如,自2011年春至今,艺理学专业在这八年多来培养了很多硕士和博士,可是观其对学术的持续关注行为与具体的研究成果,就知道“不对路”的状态明显,且形势也很严峻,有的甚至成为学科的“掘墓人”。总之,当前在艺理学学科中,不对路者不在少数,这种严重影响学科发展与建构的因素,是应当和必须及早解决的。

解决艺理学“不对路”的基本认识与行走路径有两条。一是跨入。跨入,就是确认自己在意识中、观念中都已经牢牢地装上了“艺理学”学科与专业概念,并能在学术行为中贯彻始终,也就是已经去除了“不知什么是艺理学”的门外汉状态。比如,有艺理学的博士生在被人问及“学位论文选题是研究什么”时,回答说是“在研究颜真卿书法”,这就是典型的没有由自己原有书法专业“跨入”艺理学所属专业之状。二是跃入。跃入者,乃基于“部门”而升入“门共”之境也。“门共”者,乃艺术门类的共通性内容,即个体要将自己从原有的或音乐或美术类部门艺术之观念和知识系统,“提升”到诉求“艺术共识”观念与知识系统层面。比如,如果自己原来是音乐专业毕业的,现在置身艺理学学科的“艺术史专业”之“中国艺术现代史研究”方向。那么,此刻的自己就要将专业意识、思维、观念和注意力,转到基于音乐史之上的“艺术史共性”上去发力与作为,也就是要完成两步走的认识和行为。第一步,是把眼光放到包含舞蹈史、设计史、美术史、音乐史、戏曲史、影视史等所有部门艺术历史中,起步定位研究新议题—属于“艺术史学科”的专业议题。这既是一个基础环节,又是决定专业与否的一个逻辑起点,这恰如中国盛唐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刘知几(661—721),在撰写中国第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史通》之前,已经熟谙诸如《古文尚书》《春秋》《春秋左氏传》《史记》《汉书》《三国志》《后汉书》《魏书》《齐志》《北周书》《隋书》等前代史书一样。没有熟知艺术具体的经验与知识体系,是很难真正进入艺术本体之中的,更遑论研究艺术了。第二步,是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把思维与眼光从分散事实转移提升到“艺术史”的整体顶层层面,也就是让自己成为真正“置身艺术史专业”之中的人。这是成为“艺术史专业人”最为关键的一步。恰如刘知几基于诸史书和史实之后,撰成了属于“史学”的著作—《史通》,而不是“历史”的著作。具体看一段他的观点,就知道“史”与“史学”的区别,以及如何做到专业的“转移性提升”。

夫自古学者,谈称多矣。精于《公羊》者,尤憎《左氏》;习于《太史》者,偏嫉孟坚。夫能以彼所长而攻此所短,持此之是而述彼之非,兼善者鲜矣。

又观世之学者,或耽玩一经,或专精一史。谈《春秋》者,则不知宗周既陨,而人有六雄;论《史》、《汉》者,则不悟刘氏云亡,而地分三国。亦犹武陵隐士,灭迹桃源,当此晋年,犹谓暴秦之地也。假有学穷千载,书总五车,见良直而不觉其善,逢抵牾而不知其失,葛洪所谓藏书之箱箧,《五经》之主人。而夫子有云:“虽多亦安用为?”其斯之谓也。(刘知幾《史通·杂说·杂识》)[1]

其二,错得远。“错得远”即是“非专业”之态。这主要反映在从业者缺乏艺理学的学科和专业观念及行为,所以才会不断出现非专业的行为现象。目前,此现象突出体现在艺理学学科的研究生教育中,不仅存在“研究方向”设置上的非专业问题,有的教师在教学课程设置上,学生在专业学习进入与认识上和学位论文选题上都是非专业的。导致这类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一是没有把艺理学作为一个独立一级学科对待,二是混淆了艺理学与美术学、设计学、音乐与舞蹈学等其他一级学科的区别。面对“错得远”这个问题解决的关键,是要确立艺理学学科与专业概念及其正确的专业行为目标,也就是要解决“自己”是成为艺理学学科专业的接班人还是“掘墓人”的問题。比如,一个美术学的硕士进入艺理学学科之后,他应该是准备和跨入艺理学这个学科和其中的某一个专业领域,并定位成为“艺理学”的候任专家,而不是相反。这就好比学数学的人,一旦考入哲学专业以后,应该是不断思考自己如何“进入”和“成为”哲学专业的专业人,而不再是“沿袭”如何成为数学专业的人,这个道理是不难理解的。

其三,误坐堂。此喻之堂者,艺理学学科领域也。误坐堂,是比喻时下有些拥有学科和专业实际话语权者实非真正的学科专业者。此类状态与结果恰如非教授治校一样,其危害性影响力不可低估。众所周知,研究影视艺术不是只要研究者的眼睛、耳朵、头脑健康,还认得字就可以的。艺理学学科不是任何专业者都可以去掌管操弄权力的,履行好促进学科正确发展的学术职责才是根本。一段时期里,艺理学领域出现张冠李戴之象,在于学科专业的学术造诣公认逻辑与管理制度运用逻辑是有区别的。只是不能小看了这种“误坐堂”带给艺理学学科和专业的实质性危害程度。种下善种,才会长出吐露芬芳的新芽。反之,则会生出恶之花。此问题,当引起业界内外的高度重视。

解决艺理学学科领域之“误坐堂”问题,其实也不难,只要注重做好以下六点,是有望及早改观或解决的。一则,用好专业学术管理的选人制度;二则,提升学科的明确专业识别标识;三则,发挥好学科的学术公认评价机制;四则,加强对学科专业历史的学习与对个体学术出身的了解;五是个体或群体自觉修养和确立无功不受“位”的意识与观念;六是建构与完善及时纠错类管理机制。总之,艺理学学科欲达理想性建构发展目标,当除那些“误坐堂”之弊。其实,这些内容才是值得艺术管理学和艺术社会学认真研究的现实课题。

其四,无准心。言“无准心”,是喻指艺理学领域存在个体或群体对学科心中无数之弊态。实际上,在一些设有艺理学学科点的单位,这并非个别现象。艺理学领域存在的“无准心”之病症有四:一是无依循,其表现在有些置身艺理学学科的人,欠缺对学科认知与评价的正确方向和原则。二是无学科学术判断力,表现在对举着艺理学旗帜行为与结果的非专业或学术水位低等不良状态,欠缺鉴别力或揭示力度,更缺失学科学术批评力。这里是专指对艺理学的学科专业之学术判断力。三是无守候,对艺理学学科没有明确的学理与经验方式的把握。四是无学科责任心,有的人是明知其不对,也放任之,或因故而刻意回避错误。总之,艺理学领域的“无准心”之病应当早治。

历史证明,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生成的不可替代的根性类主纲,并决定着学科自在依循性发展。解决艺理学领域“无准心”病症之策有四:一是提升个体或群体的学科责任心;二是加强对学科专业的学习与认识,以求让个体真正进入到艺理学学科和专业之中;三是确立反思与变革观念;四是建构确立艺理学的学科主纲及其结构体系,即要达到类如这样一种目的和效果—当人们一谈到社会学时,就有共同指向或知道某几个主题、观念、概念、术语或关注领域是专属于社会学学科的知识、理论和价值体系。比如,“社会化”“社会结构”“功能论”“冲突论”“互动论”“社会学的想象力”等,一句话,艺理学不能长期在“无准心”的人手中存在。

其五,近亲者。时下艺理学领域的“近亲者”之弊端,是指存在着建构学术共同体和学术资源分享等类的非公状态。主要体现有四:一是组建相关学术共同体选用人时,让专业学术居于其次;二是非专业性突出;三是缺乏尊重学科专业学缘距离感;四是整体上欠缺学术资源分配与共享的公平。

解决“近亲者”之弊,要诀有四:一是坚持学术为公;二是坚持学科专业性;三是祛除学术近亲繁殖之为;四是提升学科有限资源的共享水平。总之,杜绝任人唯亲之风,是能够建立起促进艺理学学科有效发展的学术共同体的。

二、艺理学的视角与解读

艺理学,无论是作为学科现象,还是学科实在都是已经存在的事实。随之也产生了两个命题:一是从外走进艺理学需要特定的理解视角和认识阐释;二是从艺理学内在需要生成功能性的“艺理学视角”和“艺理学阐释”。“艺理学视角”,即艺理学持有的观照立场与观点;“艺理学阐释”,即艺理学的理解说明方式与方法。因此,所谓“艺理学的视角与解读”,是指艺理学的观照立场与说明方式。艺理学观照立场,即整体上理性审视艺术;艺理学阐释方式,即理性化说明结论艺术。

首先,从外对艺理学的理解视角和认识阐释。对此议题给出最简单的界定,就是回答“艺理学是什么”,即说明“什么是艺理学”的问题。易言之,从外对艺理学的理解视角和认识阐释,是指艺理学作为一个文化存在客体给人识别的特性与解读的可能性。

艺理学乃是探究知道艺术的实学。谓之为“实学”,是意在强调艺理学成理达用的存在特质。成理者,乃求艺术本体之道理、艺理学自身之道理、艺术学学科之道理也;达用者,乃求有效运用艺理学集成之道理也。是故,成理达用,是指关于求得艺术至理与引领艺术守创之为。对此,可以从两个视点去审视与解读。

一方面,从学科视点审视与解读艺理学。“所谓艺理学,是指研究艺术普适道理的学科。”[1]  将“艺理学”作为替换“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名称,一是为了简洁,二是为了准确,三是为了传播。艺理学名之实质,恰如“凡谷无定名,百谷指成数言”[2] 之谓也。易言之,“艺术”不是特指某种艺术的名称,“艺术学”是所有艺术学科称谓的总体名称,“艺理学”是所有关于艺术道理集成的总名称。因为,艺术不能自生,乃人生之物。所以,艺术存在,总是有着特定的自在道理。“艺术普适道理”,由三大类共识性艺术学理构成:一是艺术常识性普适学理,如艺术分类之类的艺术学理;二是艺术特殊性一般普适学理,如艺术功用类的艺术学理 ;三是艺术哲理性高级普适学理,包括既有的—如“气韵生动”类、开创新未知类生成的艺术普适学理。一句话,艺理学是为专注性建构起一套理解、创造、享用艺术的便捷行为学问。在现今的学科制度中,艺理学还有一个独立的身份证号码—1301[1]。在此立场上认识和解读艺理学,就不能丢失“学科”观念与立场。学科是一种对知识体系及其教育分类的指称概念。离开学科概念和离开学科制度,就不好回答“学科目录”上的“艺术学理论”(艺理学)内涵了。

同时,从学科历史角度看,人类理性审视艺术递变的活动与秩序结构组织从来没有中断过。因此,艺理学的“学科历史角度”,也可稱为“事实视点”。所谓事实视点,是指从现实学科制度划分角度看已经存在的文化领域。在此视点看来,虽说艺理学的学科历史比较短(2011年2月,“艺术学理论”这一名称才正式确立)。但是,如果从1997年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科目录中增设“艺术学”为当时文学门类下的一个“二级学科”算起,迄今已经二十二年了。[2]因为,当时的一级学科“艺术学”中,就有二级学科“艺术学”(即2011年所称的“艺术学理论”),即本文所言的“艺理学”。所以,从现在开始,一是再也不宜发表艺理学没有历史这样的言论了;二是可以依据2011年艺术学门类独立这个分界线,划分出“学科前”与“学科后”两大段历史视域来作为思考与研究的参照事实。坦言之,而今的艺理学学科是已经既有了自身回忆的空间,也有先在影响力了。这两点认识结论,是深入理解、研究和建构艺理学的基础。事实上,艺理学学科的历史将越来越厚重。

第二方面,从研究文化的学理角度审视与解读艺理学。艺理学乃是一门穷究艺术之道理的学问。关于人类的“艺术”这种文化存在之意识、思维、道理、知识、方法等,一直都为人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探寻着,并有丰富的学识成果。

学理视点,是指从创建艺术知识文化逻辑上看待既有的研究艺术行为与成果。在这个视域内,不管是不是艺术研究者或艺术家,都可以对艺术予以关注,并发表自己对于艺术的认识方式及结果。正因为如此,在人类的知识历史长河中,除了艺术业界对艺术有体系性地研究与见解,还有哲学家、物理学家、社会学家、宗教学家、政治家、教育学家、历史学家等论及艺术及其相关的议题,而且所论还很有价值。比如,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在所著《论诗》中,就有对艺术本质—艺术的本质是摹仿—艺术精神等艺术原理类内容的揭示。中国现代著名艺术理论家宗白华(1897—1986)在谈到“艺术与艺术家”的时候,就论及亚里士多德的贡献,他说:“艺术与艺术家在人生与宇宙的地位因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而提高了。飞达亚斯(Phidias) 雕刻宙斯(Zeus) 神像,是由心灵里创造理想的神境,不是模仿刻画一个自然的物像。艺术之创造是艺术家由情绪的全人格中发现超越的真理真境,然后在艺术的神奇的形式中表现这种真实。不是追逐幻影,娱人耳目。”[3]同时,宗白华还提出了“艺术的三层结构论”—“‘景’‘情’‘形’”[4],以及“艺术价值三式论”—“艺术至少是三种主要价值的结合体”,即“形式的价值”“抽象的价值”“启示的价值”[5]。当代艺术理论家张道一(1932—)提出了“艺术形成的三大元素—构思 · 载体 · 技巧”[6]之论。因此,从学理角度审视与解读艺理学,是研究与建构艺理学学科都不可忽视的一个维度。这也意味着:其一,艺理学知识体系的存在与研究行为不是新近短时期的事情。这对那种忽视或者是刻意否认艺理学学问存在的说法是一个有力地回击。其二,艺理学应该具有开放性思想。学科画地为牢的思想,显然不是艺理学的一个选项。

总之,从最根本上来说,如今已经不是讨论艺理学之“生不生”的问题,而是面对“生下来了”的它—艺理学,要思考和解决如何将其“养好”和“养大”的问题,这也是研究定位艺理学学科行走道路的基本命题。

其次,艺理学内在具有的认识视角和阐释方式。艺理学内在具有的认识视角和阐释方式,是指艺理学自在成型和提供给人的可用立场与说明方式。易言之,就是回答“艺理学有些什么”,即说明“艺理学有什么用”的问题,也就是更进一步揭示艺理学的“成理达用”本质。

一方面,承认艺理学是具有自成知识体系与价值体系的学问,包括艺理学认识论和艺理学方法论两大部分。我是主张艺术可知论的。曾有一位在英国留学学习版画的硕士生对我说,他一直在企图思考和证明一件事情—“艺术是不存在的”。我说:“可以的,只是难度比较大。”他问:“为什么呢?”我说:“只要你用了‘艺术’一词在思考,就难以证明‘艺术’不存在了。”不论如何,秉持“艺术可知论”,既是艺术学科应该有的命题,也是艺理学存在的基本学理前提。

艺理学认识论,是指包含一切针对艺术而进行成体系的反映理论。包括“首认艺术存在”与“先在承认艺术存在”两大认识方式与结论。首认艺术存在认识论,是指对一切艺术存在予之最原初反映与形成的理性结论,即一切最先对艺术存在予之感觉、反映、分析、分享、传播、反思与结论的学理,包括艺术的本质、艺术的规律、艺术的价值、艺术的功能、艺术的技术、艺术的方法、艺术的观念、艺术关系、艺术变迁等“发明的内容”。而今人类面对的所有既有艺术文化,都是源于首认艺术存在认识论。比如,“气韵生动”“一画论”“艺术乃是有意味的形式”“抱石皴法”“艺术哲学”“艺术社会学”“艺术历史学”“艺术教育学”“艺术表演”等或艺术知识、或艺术理论、或艺术学科、或艺术术语、或艺术观念、或艺术技法的专有内容。由此,可以看到艺理学在“首认艺术存在”上的担当与责任。也就是说,艺理学当守候和发挥“首认艺术存在”这个认识论功能,敢于持续冒险性地去探究那些新出现的艺术存在,以及可能出现的或未知艺术存在。

先在承认艺术存在认识论,是指在接受和储存艺术结论基础上认识艺术的反映论,即个体或群体面对艺术时,一切反映不是基于自己第一原创,而是基于接受性地储存了既有艺术意识、思维、观念、理论等之后的认识艺术的一种反映论。比如,当说到艺术创作时,自己不自觉就走向一个“既有”知道状态,这就属于“先在承认艺术存在认识论”的范畴。总之,先在承认艺术存在认识论,是一种居于最先地位而左右自己考虑或忽视认识艺术的一种具有固有性特质的认识论。所以,在艺理学“先在承认艺术存在认识论”立场上,当注意三个方面的认识思考和行动。一是当注重认知和学习艺术惯例类内容,避免在认知艺术上无根或无逻辑之空白类认识行为的出现。这也就决定了在艺理学学科系统中,不可缺失和忽视对艺术原理、艺术历史和艺术教育学专项领域的认识、学习与研究。二是当警惕既有艺术认知结论对自我独立主体认知力的束缚。这就决定了艺术批评学、艺术学术学[1]、艺术创作学在艺理学学科体系存在的重要性与价值地位。的确,是要避免让“知道得多”成为自己独立反映和结论艺术的阻碍力。齐白石(1864—1957)所说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可谓是道尽了如何对待先在承认艺术存在认识论的方法之论。三是注重理解和处理“承传与发展性认识艺术”的任务性命题,这从根本上决定和证明了在艺术学门类中,不可缺失藝理学学科。眼下存在的所谓“艺术技法类博士生”,在学术研究或选题上出现“无法”或“非专业”的状态,就在于没有艺理学的“理性”认识论与方法论基础。

事实证明,凡学科,都具有“首认学科存在”与“先在承认学科存在”这两个基本认识论内涵。当下艺理学的发展取向与建构作为,也当在这两大领域中,予之专注、发力和建功业。

艺理学方法论,是指关于一切能够引领性地阐明并呈现出艺术样式与味道的表现理论,包括“知道做艺术”与“能够做艺术”两大行为方式与理性结论。

知道做艺术方法论,是指主体明确完成表现一个艺术作品的相关技术路线与策略。比如,知道怎么画一幅速写、清楚美声歌唱的一套方法等,至于在“知道了怎么做艺术”之后,自己能否实际“做出来”和“做得好”一件艺术作品,则不是关键。“知道做艺术方法论”是艺理学方法论的重要构成系统,也就是说,艺理学学科存在本身是诉求要能研究生成并提供一套“知道做艺术方法论”。同时,研究艺理学学科的人必须学习拥有一套“知道做艺术方法论”,这样才具备进入艺术学科和研究艺术的基础资本。显然,当下艺理学学界的不少从业者,欠缺“知道做艺术方法论”的资本,对“能够做艺术方法论”更是缺乏或陌生的。所谓“能够做艺术方法论”,是指个体基于“知道做”而能够实在地完成一种艺术作品的技术学能力,包括艺术技术、艺术技巧、艺术工艺、艺术润饰等内容。可以预想,如前所说的“艺术实践类”博士,如果能够认知到“艺理学方法论”,是能够自悟性地创生成自己独特而有价值的研究专题及其学理的。

第二方面,识读艺理学的秘密与功能。艺理学的秘密在于以理性掌控艺术真实和揭示出艺术真理。艺理学是诉求在守候既有认知基础上获得深入性、创新性和完善性的艺术专业知识、理论与价值体系。其中,包含着阐释、探索、发现、冒险、越轨、建构、矫正、成型和成全的复合式学术行为,这些也是艺理学的功能与任务目标。一句话,艺理学是为着理性给予艺术光明的学问和实学工具。

第三方面,艺理学生成学理的内外路径与目标方式。一是对学科外在所有艺术存在的观照与概论。其核心和重点是谋求对“所有艺术存在”的“概括”性结论。二是对学科自身内在挖潜性地做细、做深、做透的建构结论。其核心和重点是谋求对艺理学自身学理系统的建塑。

总之,时至今日,我们是否可以说是已经“更是”与“更加”了解了艺术的含义及其艺术的意义体系?如果回答不是肯定的。那么,加强对艺理学的研究与建构工作,就具有必要性、紧迫性和不可替代的价值。一句话,艺理学也是一种实学,即非虚妄之在。凡艺理学之新进,创生出艺术作品等新艺术文化也就有了新可能。对于整个艺术来说,艺理学是其显与隐的存在前提,而不是堕落之学。

三、艺理学的共同与价值

从前面的论析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艺理学是寻求关于艺术的共同文化、学理、方法和精神财富的学科、道路和工具。成理与达用,是艺理学两个基本的主题与学科目的。于此所论“艺理学的共同与价值”,则是指关于艺理学的统一恒定性内涵学说,包括艺理学的统一恒定性命题、追求、贡献等本体性、结构性、系统性与价值性内容。艺理学的共同,指艺理学的共同使命与任务;艺理学的价值,即艺理学形成的道理与理论体系。

首先,艺理学始终是以实现成理与达用为使命与目的之存在。一方面,艺理学始终要不断提出“穷艺术之道理”的学科命题。想法支配方法,是艺理学的内在性事情。“穷艺术之道理”,一是期望能够获得正确的艺术理论;二是期望成型了的艺术理论能够作用于所有艺术活动。要达成这样的学术愿景,需要首认性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命题或“可用假设”。比如,从艺理学认识论和方法论之整体立场,当定位出研究、建构和学习艺理学需要思考与回答的三个前提性命题:其一,艺术需不需要理论反思与系统总结建构?这个命题,不仅直接关乎艺术学的价值与地位问题,更是直接关系到艺理学学科存在的必要性与价值性的问题。这不仅是艺术认识论的立场,艺术递变历史与事实也证明,艺术需要理论反思与系统性地总结建构,关键是要解决如何反思,又如何基于反思而有效建构专业学理的问题。其二,艺理学组曲是什么?也就是要追问和探究确立艺理学的学科时空结构与学科边界。这既是认知和进入艺理学的便捷之门,又是深化艺理学研究和学科发展的路径与方法。目前,不少名为“艺术学概论”的文本,还不全是讨论艺理学组曲的作品。揭示清楚“艺理学组曲是什么”,既是当下艺理学研究中的关键与重点内容,又是最亟待完成的任务。其三,艺理学的现实取向与作为方法何在?理想与现实、行为与成果是艺理学随时的命题性任务目标。坦诚地讲,当下迷茫于承认艺理学存在与价值之后的行为取向与方法何在的人不在少数。也基于此,一些置身其中的“老人”与“新人”,生出了游离或逃离的念头及行为,这是值得深思与讨论的。所以,“艺理学的现实取向与作为方法何在”,是一个不可缺失与忽视的前提性命题,需要慎重对待。

另一方面,艺理学总是要认知和厘定自身“穷艺术之道理”的恒定主题。这也是回答“艺理学的现实取向与作为方法何在”的部分答案。系统与结构地看,艺理学有五大恒定研究主题。一是,怎么样才叫艺术。这可谓是艺术本体之论,艺术原理、审艺学、艺术哲学等是为专论之门。二是,怎么做出好作品。是指生成艺术作品之论,艺术创造学、艺术技术学、艺术技术哲学、艺术批评学、艺术学术学等是其作为的时空。三是,艺术如何让人更惬意。是指艺术于人之满足论,艺术功能论、艺术教育学、艺术传播学、艺术人类学、艺术管理学、艺术社会学等是其注意力分配之所。四是,艺术史怎么写才算好。是指关于对待艺术之态度论,艺术文献学、艺术历史学、艺术史学史、艺术史哲学等是不可忽视的领域。五是,思想与艺术表达。是指“心灵格物”[1]之论。“心灵格物”,是指以情理探究存在之意义。艺理学之“心灵格物”论,是指用行为主体自身情性与理性探究存在之艺术生成可能的观念。意义与艺术表达、艺术表达与艺术经验、艺术经验方式与阐释主客观意义、主客观意义与艺术学理、艺术学理与思想,这是一个有自身逻辑和内聚力的结构,也是“心灵格物”的对象。所以,艺术思想学、艺术心理学、族群社会艺术学、艺术学想象力、艺术未来学等是为专论之门。总之,待明白了艺理学“乃穷艺术之道理”这个作为学科根本目的和任务目标之质后,是易于找到解决相关困难的方向和办法的。

其次,艺理学始终是以“理性化建构”形成自身成理达用之价值。艺理学的理性化建构,是指将艺术经验的主体认识升华到艺术学理客体的结构中成为价值结论。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与教育理论家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1861—1947)曾说:“理论是建立在事实之上的;反之,以事实为基础的报道也贯穿着理论的阐释。”[2]可谓很形象、也很本质地讲出了像艺理学这类学科的功用与价值。易言之,艺理学的价值来源于对艺术的理性化建构成果与水平。因此,艺理学的价值和贡献也体现在“艺术三通论”上。

“艺术三通论”,也就是藝理学要不断探索成就的三件事—艺术通识论、艺术通辨论、艺术通变论。艺术通识论,即艺术共性统一学说;艺术通辨论,即艺术是非统一认识学说;艺术通变论,即艺术适时生成学说。新艺术总是在适时越轨性变通中产生的,这需要艺理学揭示清楚其适时变化之道理。艺理学形成“艺术三通论”之后,一则才会真正形成艺理学学科基因、学科文脉、学科知识、学理体系、学科恒定价值观;二则才是艺理学真正基于学科功能释放的价值形成之体现。

总而言之,艺理学就是要不断宣言和践行“到不了底”的“到底”之学之为。尽管学术做不到底,但依然需要以“做到底”的意志力去行为,这是艺理学的自在命题,包括讨论艺理学有无自身潜在的局限性等新老议题。一句话,艺理学在总体上是往前的,不是堕落的。

本文系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当代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生成研究”(项目批准号:16ZDA218)子课题成果。

责任编辑:崔金丽

[1] 笔者曾在2014年10月提出用“艺理学”来替换“艺术学理论”这个学科名称,见梁玖:《“艺理学”作为艺术学中的一个学科名称》,《艺术百家》2015年第1期。

[1] 白云译注:《史通》(下),中华书局2014年版,第777页。

[1] 梁玖:《“艺理学”作为艺术学中的一个学科名称》,《艺术百家》2015年第1期。

[2] 宋应星著、潘吉星译注:《天工开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6页。

[1] 1301,是指中国学科制度中的艺术学理论(艺理学)这个艺术学门类学科的代码。其中,“13”是指中国学科制度中排序第13的一个学科门类—“艺术学”;“01”编号,是代指艺术学门类中的第一个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艺理学)。本文将1301称为艺术学理论(艺理学)的身份证号码。

[2] 事实上,东南大学在1994年6月9日就决定成立艺术学系了。这是中国高等艺术教育历史中成立的第一个艺术学系。1995年10月,张道一创刊和主编出版了《艺术学研究》(第1集)系刊,并撰写了《应该建立“艺术学”》一文代发刊词。1998年6月26日,东南大学第一个艺术学博士生通过了学位论文答辩,由此诞生了中国第一个艺术学博士。所以,仅从艺术学的高等教育历史来说,艺理学已经有二十五年的历史了。

[3] 宗白华:《宗白华全集》卷四,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62页。

[4] 宗白华:《宗白华全集》卷四,第54页。

[5] 宗白华:《宗白华全集》卷四,第69—70页。

[6] 参见张道一、梁玖:《得闻至理大学问—艺术思想家张道一访谈录》,《艺术教育》2019年第1期。

[1] 艺术学术学,是指一门探究艺术学问的系统性学科,包括如何研究艺术的知识、理论、规律、方法和价值等系统性内容。

[1] 宋应星在其《天工开物 · 序》中说:“吾友涂伯聚先生,诚意动天,心灵格物。凡古今一言之嘉,寸长可取,必勤勤恳恳而契合焉。”(参见宋应星著、潘吉星译注:《天工开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2页)即他的好友涂伯聚资助出版了《天工开物》一书。

[2] [英] 怀特海:《观念的冒险》(修订版),周邦宪译,译林出版社2014年版,第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