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应避免“千城一面”

2019-09-10 05:06田清明
大东方 2019年5期
关键词:城市文化城市规划

田清明

摘 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经历了一段丧失民族传统城市文化内涵的“现代化”发展历程,城市建设模仿照搬西方理性主义“现代化”城市建筑形式,造成全国各地“千城一面”的突出风貌。本文拟对城市规划中避免千城一面问题进行探讨,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千城一面;城市文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城市对经济增长要素具有的吸引力、积聚力和增值力,来自城市建设的独特个性。随着中央密集出台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各项政策,城镇化成为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焦点。各大城市愈演愈烈的万达广场、商业步行街、豪华楼堂馆所,也对千篇一律的城市建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是对我国城市建设“千城一面”、“克隆病”的绝妙注解。

一、城市改造中千城一面现象及形成原因

1、千城一面现象

铜钱大楼、积木大楼、靴子楼……在城市建筑设计中,“奇葩建筑”层出不穷,曾被无数人吐槽,成为我国城市发展问题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临诸多问题。一些地方大拆大建,漠视历史文化保护;一些城市劈山填海,破坏了城市的自然山水环境;一些城市建设一味扩张,缺乏特色,“千城一面”;一些城市建筑贪大媚洋求怪,愈演愈烈。

2、千城一面形成原因

城市的历史文脉使城市有种历史感,城市改造过程中历史遗址和旧建筑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相似的建筑、街道、广场等,特色消失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较为普遍的问题。目前,在城市规划上的不足之处往往是只注意形象,不重视精神,这也导致千城一面现象的出现。而在当今的城市规划中很容易发现一个城市规划设计在几个城市同时使用,一个旅游规划设计在几个旅游区同时使用;一个步行街规划设计在几个城市同时使用,这样的城市规划必然会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

二、旧城更新、历史文化保护与千城一面的关系

1、旧城更新与千城一面的关系

旧城更新对我国城市发展影响深远。城市更新不代表城市重建,城市规划应越来越关心如何彰显城市的个性,继承城市的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中寻找失去的记忆。然而在城市改造中,人们热衷于大拆大建,扼杀城市的个性与灵性,尤其是历史文化名城和具有文化特色的旧城与历史街区遭到了比较严重的破坏。当经济进入全球化、信息化之后,与文明进步相伴的就是传统文明受到巨大冲击,表现在城市上就是城市特色消失,于是中国城市向千城一面的方向发展,中国城市的个性文化和集体记忆正在整体性丧失。这就要求人们找到最佳结合点,在不影响现代技术发挥下,尽可能地保存一些传统的东西,不要把现代的东西与传统的完全对立起来。运用设计手法,使长远的建设发展与现状有机融合,相映生辉,使得文化保护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2、历史文化保护与千城一面的关系

面对城市特色丧失的现状,人们想要以建造纪念碑式的方式,尽快使城市改变面貌,体现悠久历史文化与现代技术文明的综合成果。然而,一切特色都是一定的历史条件造成的,应首先面对历史。如果为了兴建大广场而拆除老房子,往往得不偿失。该类举动本意是在搞城市文化建设,而恰恰是毁了城市文化和城市赖以生存的根。在景观设计行业里,该种现象也很严重。如景观设计师根据甲方的意愿建造种种北美风情、欧陆风情等的园子。

三、城市规划避免千城一面的对策

目前,我国城市发展正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型,早期城市注重“量”的扩张,忽视了“质”的提升,导致“千城一面”“城市病”“奇葩建筑”层出不穷等诸多问题。如何从源头破解“千城一面”“城市病”困局,让城市更加生态宜居?如何以科学合理的布局延续城市文脉,彰显城市精神与气质?

1、创新管理制度,让城市规划更加因地制宜

我国城市数量多,差异大,要不断通过试点,探索积累经验,创新管理制度,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城市规划。通过城市规划,可以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统筹空间形态,提升生态服务功能,保护和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增强城市吸引力和软实力,结合地方实际,研究创新城市规划管理制度,制定实施细则和技术导则,从制度上保障落实城市规划、指导建筑设计、塑造城市特色的目标。同时,还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因城”开展城市规划,解决城市存在的具体问题,探索适用的城市规划技术路径,保证城市规划科学合理、有用、好用。

2、打造“特色乡愁”,让城市文脉得到更好延续

为传承文脉,打造“特色乡愁”,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风貌保护相关控制地区开展城市规划,应当根据相关保护规划和要求,整体安排空间格局,保护延续历史文化,明确新建建筑和改扩建建筑的控制要求。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前的一个整体要求、规划,而城市规划则更多是在细节、技巧、展现形式等方面,更好地体现城市规划的要求,并体现一定的特色。千城不能一面,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

3、修复城市生态,让城市空间更加和谐宜居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要求城市提升治理能力,其难点在于建立长效机制。要完善城市管理制度、技术法规,实现城市管理内在机制的脱胎换骨,通过加大制度建设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实现城市的内外兼修。

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中,我们的城市规划思路和管理模式亟待转型。过多修饰的“小脚”式城市规划、城市建设,需要更多的人工维护,导致高成本且不可持续;而充满自然生机的“大脚”式城市规划和建设,具有生态自我调节功能,能够满足步行、骑车等功能性的多样需求。应运用“大脚革命”的理念和生态修复技术,修复河流与湿地系统。

四、结语

一座城市的知名度、凝聚力和辐射力的保持和延续必须保护长期积淀下来的城市文化。基于旧城更新下的文化传承与旧城经济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两者之间互为条件和动力。应大力重视城市文化的发展,只有城市文化的发展,才能提升旧城经济价值品味,利用城市文化来增强城市吸引力,重现旧城形象,拉动经济的发展,杜绝千城一面现象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張冠增:《西方城市建设史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

猜你喜欢
城市文化城市规划
保定市高校文化对城市文化的影响及提升方法研究
城市文化口碑对景点品牌价值的交互式嵌入研究
论我国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
新时期博物馆的城市功能拓展
《城市规划评价及其方法:欧洲理论家与中国学者的前沿性研究》
小议衡阳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文化性表达
那些“搞城市规划的人”到底是谁
对我国当前城市规划中公共参与的思考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浅谈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