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项目+产品”的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初探

2019-09-10 20:23蔡蕙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22期
关键词:项目双创人才培养

摘要:为适应“双创”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起点,针对原有商科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湖南科技职业学院通过产教融合的平台和途径打造“项目十产品”的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有效整合社会资源,让产教融合进一步促进商科人才的培养,服务于双创教育。

关键词:项目;产品;双创;人才培养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发布了《职教20条》,职业教育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党的十九大以来明确提出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目标,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进入攻坚克难的新阶段。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进行,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正深刻改变人们的思维、生产、学习方式,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新产品新服务快速成长。

双创的时代背景和复杂多变的商业模式对商科人才的能力与素质提出了新标准,只有打破传统商科人才培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新商科”是遵循新商业思维及商业规律,对接新产业、新职业,将新技术、新智能等手段应用于商科教育,创新培养内容与培养载体,将商业先进内容融入教学资源和教学管理,以培养具有新理念、新思维的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中心的跨界融合式教育。探索适用可行并具有可推广借鉴意义的“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新商科”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传统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

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高职院校的商科教育主要为了解决就业问题,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单一专业能力,大部分的课程设计都是围绕如何应用现有知识解决工作困难,并未强调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方式。反思我国高职院校传统商科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产教融合深度不够,学校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需求存在差距

目前我国校企合作普遍是自发式、点对点的直接对接,产教融合处于浅层次、松散型、低水平阶段,合作关系相对脆弱。一方面,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过分强调学生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能多大程度上给企业带来效益;另一方面,某些学校对行业产业的新变化缺乏深入的认识,专业设置前瞻性不够,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还不能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自身实力亟待提升。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学校强调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和训练,然而教学资源和渠道过于单一,导致在双创环境中不能很好地发挥商科学生的创造力;这与企业所需要的能充分了解企业文化、有较强的职业拓展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目标是不相符合的。校企合作多停留在纸面的合作协议,没有形成相应的规范化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和深度合作项目。

(二)课程体系设置偏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不足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商科课程体系还是本科院校的“压缩版”或“改编版”,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理论性内容偏难偏多,实用性较差;虽然增加了一些实训和顶岗实习环节,但时间短、缺乏过程管理,重形式、轻考核。而很少有企业能大批量的接收学生实训和实习,只能提供参观、座谈或讲座的形式来充当实践课时。缺乏长期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和真实可行的生产性实训项目,使得职业教育体现不出“职业性”的特点。另外,商科各个专业之间课程关联性不强,专业群优势特色不明显,单纯的通过课堂讲授难以实现对学生沟通交流、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学习创新等“软技能”的培养,更难以实现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三)缺乏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教师企业实践是丰富企业工作经历、强化职业技能、提高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但具有应用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在行业或企业中的待遇要远高于高校,有些企业技能大师的学历太低又无法达到高校的招聘条件,因此直接引进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非常困难。而对于在校專职教师,去企业参加实践也存在较多制约,一是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本身就长期短缺,尤其是一些专业骨干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根本没有时间参与企业实践活动。二是教师参加企业实践还会产生交通、食宿费用支出,以及降低课时量使得教师收入减少等一些机会成本。很多教师只能通过一些短期培训和技能考试来获取“双师型”资格证书,并没有真正在生产一线中进行锻炼与学习,普遍存在“双证”不“双能”的现象。不具备“货真价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也就只能成为空中楼阁。

二、“项目十产品”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要解决传统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必须适应对代的发展变化,根据实体经济供给侧改革的需求,走市场化、企业化的合作之路,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新思维,并且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项目十产品”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借鉴“双元制”和对比各种校企合作模式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企业新型学徒制”的一种有效创新,也是一种适应双创要求的新商科人才培养新路径。

“项目十产品”是指“项目管理,产品引导”,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充分对接,将市调、选品、运营、营销、客服、数据分析、物流、策划等商科岗位工作内容与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对接,将企业的真实项目引入教学,通过项目管理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在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下,进行项目的开发、实施、控制等管理活动,以产品的品牌培育、运营、推广为主要任务开展教学,培养学生从事商科相关职业岗位所必需的生产经营实际操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从而实现学习过程即生产过程、学生作品即产品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项目十产品”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

(一)深化校企合作,建立互利共赢的产教联盟

我院通过与湖南星火丰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湖南嘉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创业管理服务和跨境贸易园区运营商共建互利共赢的产教联盟,打造了轻工商贸服务平台和OTO新零售生产性实训中心,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理论研究、项目开发、信息搜集、市场推广等方面的自身优势。学校运用自身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与科研创新上的优势,开展品牌培育、产品开发、市场调查等工作,解决企业的人才及创新产品缺乏等问题,同时也为高校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实践平台;企业提供专业技术人员或技能专家,指导学生完成品牌运营推广,分享相应的项目成果收益,也帮助企业充实紧缺人才资源,节省培训时间;学生通过真实项目运作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战应用,真正了解到企业管理和业务流程,也启发了不断创新的思维。2019年年6月,我院开展的中非跨境项目实训中,项目运营小组100%出单,有的小组在项目启动后实现了2天30单的记录,从选品、定价、活动申报到客户沟通,订单交易后客户的满意反馈,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大幅提升。校企资源的高效整合,推动了师资、技术、设备、人力等要素开放共享,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同时也提升了商学院的专业建设和育人水平。

(二)构建项目化实践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以学校、企业、行业组织为主体,建立“多元育人”机制,依托轻工商贸服务平台,引入了中非跨境电商项目Kilimall、搜农坊精准扶贫项目、小迷糊科院社交新零售孵化项目等企业外包服务项目,结合新商科职业岗位群的工作内容,分解典型工作任务后分析其需要的相关职业能力,构建了包括商科群内共享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跨界综合课程的递进式培养的课程体系,通过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开展教学,将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开发建设了《跨境电商产品开发》《新媒体运营》《商务数据分析》等6门群内共享专业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开发了包括微课视频、交互式课件、动画、考试题库、仿真实操等完整和可体验的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对接岗位技能标准,开发了商科“1+X”技能考证教学资源和竞赛题库,实现课证融合和课赛融通,从而使人才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时代性、创新性。

(三)建设“双师双能、双岗双职”的师资队伍

借助企业行业等社会力量,通过“引、聘、送、下、带”等措施,以项目作为跨界师资培养的合作平台,实现师资队伍理论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协同共育,形成校企双方互兼工作岗位、互派专业人才、互聘技术职务、共同培育教师、共同实施项目过程的管理机制。学校将教学名师、专业骨干教师选派到各个生产型实训项目任务中,确保项目教学的理论先进性和科学性;企业导师由合作企业选聘的业务能手、技术大师或行业专家担任,以保障项目技能培养的实用性和适用性。校企双方明确“双导师”的岗位职责和待遇,制定并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标准,建立起完善的培养、考核和激励制度,将校内专业教师的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纳入年度考核并作为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从而提高了教师参与项目的积极性。

(四)建立和健全“多元多维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为保证“项目十产品”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我院引入企业绩效考核与项目管理办法,建立了包含教师、企业导师、学生、行业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的考核机制,制订了针对项目实施过程和完成结果的多維度考核评价标准,注重形成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使评价更为全面和科学。在项目实施基础上制订了弹性学分制管理办法,学生的相关课程考核学分与项目实践业绩挂钩,项目完成质量还可以进行学分转换互认。通过项目实施,学生的就业能力明显提高,学院开始承担企业外包服务、职业技能的培训和鉴定工作,产业服务能力和技术贡献能力逐步提升。合作企业通过项目完成生产任务,生产的产品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达到目标利润。企业和学校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对社会的服务能力,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实现社会效益。

“项目十产品”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将课堂知识和实践活动的充分结合并不断创新,推进学院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培养服务于商业服务业的专业技能人才,实现了专业与产业无缝对接,提高学生就业率,并推动大学生创业,推进学院品牌建设.服务于湖南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小红.“生产性项目”导向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探索[J].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2018(5):17.

[2]杨泽伟.现代学徒制的多元育人机制探索——以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互联网金融专业为例[J].中国商论,2018(10):189-190.

[3]屠春娟.项目化课程多元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3(10):24-25.

作者简介:

蔡蕙,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湖南长沙。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双创背景下“项目十产品”新商科跨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研究;项目编号:XJK19BZY065。

猜你喜欢
项目双创人才培养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加强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分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