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凤园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改变旧有的单一的接受式的教学模式,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新型学习方式。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那种单一化、模式化、教条化、静态化的弊端,为师生互动创造良好条件。它使师生互动空间更大了,它使每个学生得到老师的关注和有针对性辅导的机会增加了,学生参与活动、发表自己见解的时间充裕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辅导,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变成了现实。下面就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谈谈本人的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组建学习小组时,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性别,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同时尊重学生自愿组合为原则。一般以四人为一小组,由一人任小组长。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战”,要让一个小组自己有板有眼地进行学习,小组长必须慎重选择。第一,小组长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要能组织好小组的每一次学习;第二,小组长要有较强的表达能力,才能更好地汇报小组的学习情况;第三,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他才能在组织组员进行自主探索时如鱼得水,同时也才能在组员中树立威信。当然,在一个班级中有十个八个四人小组,选出的小组长不可能个个都是三者皆具备的学生,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必要的指点。而各组间力求均衡,没有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组内成员要有具体的明确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
二、营造氛围,激发合作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大的内驱力。课堂上,老师用亲切的话语和奖励机制吸引学生,让学生对合作、探究产生浓厚的兴趣,那效果则会事半功倍。而调查表明,有近百分之三十的学生对于稍难的问题不愿作深入的思索,他们往往或者缺乏信心,在这样的情况下,用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尤其显得必要。那么,如何使讨论不流于形式?这就首先要求教师从设计教案的一开始起,就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对于教师来说,灌输是一种最省力,也是最能让自己感觉到已经尽了责任的办法,但是这显然没有考虑学生接受的效果。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就不仅仅把学生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既要对学生的“群体”给予研究,又要对“这个群体与它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给予研究;既要对“在群体中的个体积极性的发挥”给予重视,又要对“在个体积极性的推动下群体创造精神的发展趋向”给予充分的预测。要真正给学生以信任,体会他们的学习过程,摸索他们的认知规律,尊重他们的人格,分担他们的忧虑,接纳他们的想法,分享他们的喜悦,努力使课堂成为主动学习、充满探究精神的乐园。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要从学生的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努力组织一些丰富的、现实的教学活动,设计启发性、开放性和可合作性的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其三,教师应该给学生的“合作性学习”留出充分的空间与时间,让他们在合作中有较充分的发言机会和时间,使他们都能在合作群体中担当起应尽的职责,逐渐体会到合作的氛围中学习的乐趣与收获。其次,小组内要发扬民主,让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活动。如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识,专心倾听别人的发言及自由争论,促进平等合作。
三、激励竞争,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为了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比如可以经常地评比“最佳小组”,采取单课评比与积分相结合的竞争方法,或者以每课各组轮流推出 “小组发言人”、“小组主讲人”的形式,除了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也可以同组内成员的比拼。在诸如此类的激励中,基础好的学生就会感到仅仅提高自己的成绩是不够的,还必须尽力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认识到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每个成员的努力,认识到自己对于小组所承担的责任,压力能够变成动力,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经过一段时间持之有恒的训练,学生的学习目光必然会投向整体,投向长远,而不仅仅局限于眼前;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以最高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去,而且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延伸课外,让合作学习越位
小组合作学习已普遍存在于老师的课堂上,但在课外,较少见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影子。其实小组学习不只是对于课堂而言,在课后还可以延伸。因为学生课外合作的时间是非常充裕的。学生既有时间去搜集相关的资料,又有时间抓住课文中的精彩语言、内容、写作手法等进行细细品析,又可以继续合作完成课堂上没有完成的任务……挖掘和利用课外时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而学生在课外的合作学习的过程是愉快、开放的。真情流露得更加无拘无束,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一方面,课外合作学习的内容丰富多采,学生喜闻乐见,愿意学习;另一方面,课外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学习内容是丰富多采的,从而超越了课堂。课堂的40分钟是有限的,而课外却是一片广阔的天空。因此,教师不但在课堂善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还要善于合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合作学习。如安排学生课外合作搜集信息,合作编写广告词,合作制作道具,合作编写手抄报等,超越了教材内容,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仅获得知识,还提高了合作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五、小组合作需注意的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目的是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但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应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学生的讨论获得学生讨论的信息,为有效调控教学创造条件,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有效指导,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切实有效。
2、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如果只有合作学习而缺乏独立思考,一方面会使学生无法交流,另一方面还会造成被优秀生“垄断”的局面,不利于培养全体学生的探索精神。在教学时,当提出一个问题后,首先应给学生充分的独立学习时间,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一致意见后,再到全班进行交流汇报,再次形成一致意见,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也学会新知。
3、小组合作学习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交流时要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好评价。同时还要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敢干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各种不同意见难以统一时,学会保留自己的见解,以便在班上进行探讨。
4、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要注意做好分工。小组内成员要有具体的明确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人、记录人、资料员、首席发言人、第二发言人,甚至是专提反方意见的“反对人”,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學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