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望向静谧的深蓝大海,或是捧起门前的皑皑白雪;当你策马苍茫的青绿草原,或是远足郊外的金黄田野,映入眼帘的大片色彩,总能在不经意间让心绪得到治愈。然而把颜色这个词放在古代,却与人们的脸面产生了更多的联系。
“颜色”在古代
1.脸色,神情
《论语·泰伯》中,曾子对孟敬子说:“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这句话是说君子所应当重视的道有三个方面,其中之一便是“正颜色,斯近信矣”,意思是“使自己的脸色一本正经,这样就接近于诚信。”在这里,“颜色”即为脸色之意。
2.面子,尊严
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编撰的《吕氏春秋·勿躬》中记载:“犯君颜色,进谏必忠,不辟死亡,不重贵富,臣不如东郭牙。”
这是管仲对齐桓公说的一段话,意思是:“敢于触怒国君,忠心谏言,不躲避死亡,不看重富贵,我不如东郭牙。”此句中“颜色”解释为面子、尊严。
3.姿色
《西游记》第二十三回中写菩萨化为妇人试探师徒四人:“虽是小妇人丑陋,却幸小女俱有几分颜色,女工针指,无所不会。”
在这里,“颜色”是姿色的意思,还可引申为“以色相事人者”。如《墨子·尚贤中》:“故古者圣王甚尊尚贤而任使能,不党父兄,不偏贵堂,不嬖颜色。”
4.色彩
《红楼梦》第四十二回里惜春说道:“我伺曾有这些画器?不过随手写字的笔画画罢了。就是颜色,只有赭石、广花、藤黄、胭脂这四样。”
这句话里的“颜色”,意思就和我们现在所用的一样,表示色彩。
如今我们使用“颜色”一词,通常指色彩。此外,在现代社会的语境中,颜色还有“给人以厉害”的意思。比如。我们常在电影里聽到的台词:“给他点颜色瞧瞧。”我沿着山坡小路散步,看到满山的营芒花盛开,营芒花在秋天最美,是人
人知道的,但是很少人知道,菅芒花最美的颜色是将开未开之际,那时
它是浅紫色,仿佛空中的紫水晶。
——林清玄《满山营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