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力
东西协作是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为目标,为缩短东西部差距、激活西部发展内生动力,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的重要战略,是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举措。山东省枣庄市对重庆市丰都县在农业产业方面开展的东西扶贫协作,极大地促进了丰都农业增产增收,有效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丰都县武平镇的山东滕州马铃薯示范基地就是东西农业协作的很好范例。
丰都连续几天的雨水天气,让飘雾的雪玉山多了几分青翠,长在山间路旁的玉米正在拔节,四季豆开出淡紫色的花,成片的马铃薯到了收获的季节。
2019年6月18日清晨,家住丰都县武平镇新和场村二组的54岁村民唐代祥早早起来,站在门口呼喊左邻右舍出门,帮他收马铃薯。
村民在田间收马铃薯
2018年,唐代祥试种从山东滕州引进的马铃薯新品种,一举成功,“两亩地种出1万斤,卖了1.4万元”。两亩山边薄地如果像以前那样种玉米,只能收入四五百元人民币。唐代祥没想到,土豆竟然能够卖出这么高的价钱,让他有些喜出望外。
在过去试种成功的基础上,唐代祥今年把马铃薯的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0亩,按照每亩地产5000斤、收购价每斤1块钱计算,唐代祥今年仅马铃薯种植一项收入就能达到5万元,加上种烟草和农闲时打打零工,全家年收入可以达到7万元以上。
中午过后,6分地的马铃薯已经收完。挖出的马铃薯一一装筐后,被运到靠近公路的院坝上进行冲洗,之后,这些金黄色的马铃薯就会被送往县里的超市。唐代祥说,他给帮忙收马铃薯的乡亲每人每天开100元工钱,不能像去年一样免费帮忙,因为“今年的面积和产量都摆在眼前”。
马铃薯种植产业是无污染的绿色产业
马铃薯种植带动了武平镇多个贫困户实现脱贫
新和场村的乡亲们看到唐代祥种土豆种出经济效益,2019年,多户村民加入种土豆的队伍,闲置多年的村蔬菜合作社也重打锣鼓另开张。“从2018年的两亩,发展到了如今的500多亩。”村党支部书记兼村蔬菜合作社社长唐江洪表示,明年村里还要扩大种植规模。
能让马铃薯在平均海拔1800米的武平镇“安家落户”,这全部得益于山东枣庄滕州市对重庆市丰都县开展的东西扶贫协作。时间推回到2017年,当时滕州市领导来丰都调研,决定将马铃薯作为西移丰都的经济作物首选。随后,丰都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曹玲赴枣庄深入对接推进马铃薯产业的合作。
2018年,来自山东滕州的马铃薯希森3号和6号两个品种开始在丰都的武平镇试种100亩,唐代祥就是当时的试种农户。
试验成功后,2019年,滕州市免费为丰都提供了3000亩薯种,支持丰都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通过“企业拉动、技术带动、农户联动”,来自滕州的马铃薯种在武平、南天湖、仙女湖等6个乡镇示范扩种。
截至目前,全县6个乡镇的3000亩马铃薯亩产平均达3000公斤以上,亩产增收近5000元,有效带动800余户群众实现增产增收,其中建卡贫困户121户208人。
“现在来看,我们武平镇的亩产在全县6个乡镇是最高的。”武平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林方延说,武平镇因为海拔较高,气候清爽,非常适合马铃薯的生长。他给记者看了手上的数据报表,仅当天一天的订单就超过8万公斤。林方延说,在2019年马铃薯全部收完之后,他们还会引领合作社农户种植反季蔬菜,进一步促进农户增收。
随着山东滕州种植大户的引进,先进的种植和收获方式也随之引进这里。林方延说,除了像唐代祥那样因为种植面积分散、地块小无法实现机械化生产的地方,大规模种植地点都采用机械挖收,并且在马铃薯前期种植中,已经实现了挖沟、播种、施肥、覆土、盖膜的全部机械化,大大减少了人工投入。
在武平鎮大规模种植基地,还安装有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这个系统能随时随地监测到方圆5公里地块晚疫病情的发生,种植户只要用手机扫描监测预警系统上的二维码,就能及时地了解病情发生的具体位置,及时处理。“现代科技的运用,让我们对马铃薯的种植和推广更多了几分信心。”林方延说。
林方延算了一笔账:2019年武平镇种植马铃薯1400亩,按保守计算每亩单产5000斤,每斤收购价0.8元,仅此一项全镇马铃薯种植户的总收入就将在560万元。“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林方延说,2020年武平镇的马铃薯种植规模将达到1-1.2万亩,届时马铃薯的总收入将达到4000万元,全镇户均收入将达到9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