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彬
前两天,我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夏天到了,你的抑郁症好了吗》。在普通人看来,这可能只是一句调侃,但对于正在服用抗抑郁药的我,却是直戳内心。
几个月前,正值倒春寒。隔三岔五的阴雨天,让我的心情越发烦躁,再加上那段时间工作压力很大,不久后,我开始严重失眠,情绪也越来越不稳定。我瞒着家人偷偷去看了心理醫生,在心理诊所,遇到了不少和我有着同样困扰的人,如此看来,春天还真是个让人抑郁的季节。
聂宏斌 心理咨询师:
说得没错!环境恶化、气候异常,不仅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也是一种自然干扰。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MIT Media Lab)的科学研究员在一项研究中发现:美国人心理疾病患病率的上升,与炎热的气温、频繁的飓风以及反常的降雨量等有密切关联。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正常情况下,夜间的温度会越来越低,可偶而出现的夜间气温升高,就会让不少人产生睡眠障碍。
2018年,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上的一篇实验报告,再一次将气候变化对于人心理影响的话题,拉回大众视线。报告中有一条结论:在美国和墨西哥,气温升高与自杀率升高成正比。
之所以气候异常变化会引发抑郁、焦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主要源于个体本身的认知失调。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在1957年提出了影响深远的认知失调理论,阐释了人态度的变化过程。所谓认知失调,是个体认识到自己的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着矛盾。在费斯廷格看来,所谓的认知失调是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适感。正如你原本想助人为乐,最后发现竟是帮了倒忙。
气候异常会打破人的认知习惯。比如说原本想象中的春天,鸟语花香、生机盎然,是踏青、欣赏自然风光的美好时节,但不如意的倒春寒和阴雨天打破了幻想,认知的突发变化,必然会连带着心情的急转直下。
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的健康研究员Ashlee Cunsolo,关于气候变化与加拿大原住民、澳大利亚农民心理健康的调查显示:尽管社会文化背景不同,但两国农民在遭受气候变化时,自杀率和自杀意念的增长趋势是一样的,并且滥用药物和酗酒的案例也相应增多。
此外,对于像加拿大这些北美国家而言,寒冷的冬天本该是纵情于雪上王国的季节,但突发的极度气候变暖,不但扼杀了民众对降雪的期待,还常常因为异常的高温,导致森林火灾。这些自然环境的变化会让人产生认知失调,最终增加心理健康问题的患病几率。
对于气候异常而引发的心理问题,可以通过适当的心理学治疗方法,来减轻认知失调上的焦虑与不安。
以“正念”为核心的心理疗法是目前国际上最为广泛且流行的疗法。“正念”这个概念最初源于佛教禅修,是从坐禅、冥想、参悟等发展而来,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方法。用于心理治疗,正念训练,使训练者“面对”而不是“逃避”,其核心技术是集中注意力;觉察自己的身体与情绪状态;顺其自然,不做评判。
用于本文,即每天花费固定的时间,只刻意关注气候变化这一个感受,一旦觉察不适,便暗示自己任何气候变化,都是符合自然界规律的,都是合理的。如此持续一段时间后,焦虑情绪一定会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