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党
上海抗戰歌曲兴起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1937年卢沟桥事变特别是淞沪会战后,上海抗战歌曲的创作与在上海地区的传播呈现繁荣之势。
上海抗战歌曲的创作群体主要包括两类:一是以萧友梅为代表的上海国立音专师生;一是深受五四以来左翼革命文化传统影响的音乐家,如聂耳、田汉、冼星海等。上海抗战歌曲大多采用进行曲的形式,雄劲刚健的旋律和坚定有力的节奏是进行曲的基本特点。上海抗战歌曲亦不乏抒情类,以较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来表现民族危亡的情境下山河家国等图景,如1933年安娥、聂耳创作的《卖报歌》,1935年田汉、聂耳创作的《告别南洋》,1937年田汉、贺绿汀创作的《四季歌》《天涯歌女》等。
近代化的都市新媒介为上海抗战歌曲的传播击鼓摇旗。《义勇军进行曲》《开矿歌》《毕业歌》《长城谣》等电影主题曲或插曲随着影片在剧院上演而为大众传唱。沪上时有“街头遍唱《春天里》,巷尾和鸣《四季歌》”说法。
(鼎甲摘自《文汇报》2018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