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的人民检察

2019-09-09 06:11方菲张哲
方圆 2019年15期
关键词:志成木门最高人民检察院

方菲 张哲

人民检察博物馆位于最高人民检察院香山办公区内。走进人民檢察博物馆大厅,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墙壁,上书“风雨如磐 沧桑正道”,记载了人民检察工作的风雨历程。

在人民检察博物馆大厅的橱窗里,立着一扇木门,被称为“中国检察第一门”, 就是这扇木门,见证了人民检察制度初创时的模样。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工农检察人民委员部成立,与中央其他部局一起在叶坪谢氏宗祠内办公。两年后,中央工农检察人民委员部随着中央政府迁到沙洲坝,从此,工农检察人民委员部有了自己独立的办公场所——杨氏宗厅。这扇木门,就是杨氏宗厅的一部分,是2005年人民检察博物馆副馆长刘志成和当地检察系统的同事们花了3万元收回来的,当时他从赣州找了一辆货车,走了400多公里路拉到井冈山。这扇木门放在乡间随处可见,然而在人民检察博物馆里,它却被赋予着另一种神圣的意义。“文物如果不及时挽救,就会随着时间流失掉了。”刘志成说。它展现了中国的检察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见证了人民检察机关创建初期艰难的奋斗历程。

走进一层展览大厅,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总局的两块大门匾牌挂在一起。这两块匾牌在1993年至2004年悬挂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大门两侧。1995年11月10日,反贪污贿赂总局正式成立,标志着检察机关惩治贪污贿赂犯罪工作进入专业化、正规化轨道,它是设在最高检内部的重要职能部门,当时这块牌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牌子两两相对。“这块牌子,被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刘志成略带骄傲的语气看着“反贪污贿赂总局”这块牌子。

在博物馆二楼,原挂于江西瑞金工农检察人民委员部门前的“控告箱”散发出特有的历史气息。它正面的文字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侧面的文字是“苏维埃政府机关和经济机关有违反苏维埃政纲政策及目前任务,离开工农利益发生贪污浪费官僚腐化或消极怠工的现象,苏维埃的公民无论何人都有权向控告局控告!”这段直白文字从侧面反映了苏区工农检察机关的工作作风,反映了人民检察贯彻群众路线的传统。

展厅中,历任检察长的照片非常吸引参观者的注意,共和国的首任检察长是罗荣桓。1949年10月至1954年9月,罗荣桓担任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一手创建了“人民检察署”。

2005年,刘志成受单位的指派,从全国各地收集有关检察历史的文物。刘志成说,在建馆之初,他们计划收集历届检察长的工作业绩及生活、办公用品,为以后检察系统学习检察史提供一个载体。筹建博物馆时,有四名检察长已不在世,其中找寻“文革”前的张鼎丞检察长物品的难度很大。共和国第二任检察长张鼎丞,是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1954年至1974年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志成偶然打听到:1954年9月,张鼎丞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证件可能还保存在某处。

“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张代表证,也正是在那次大会上,张鼎丞当选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得知此事的刘志成欣喜万分,即刻办妥了文物征用手续,带着最高检的批文与筹划建馆的资料,从江西前往张鼎丞秘书鲁坚位于北京的家。几经周折,这张饱含历史感的代表证,终于被收藏在人民检察博物馆中,经文物局鉴定此为国家一级文物。

“办公场景”区域展出的是20世纪50年代最高人民检察署(院)的办公陈设。办公桌上的台灯是李六如副检察长使用过的。两只樟木箱和小茶几是张鼎丞检察长使用过的。皮箱是当时高检署检察长及厅级干部出差时使用的。展厅的墙壁上,还挂着数张最高检干部职工在“五七”干校时期的合影,是他们从事生产劳动的照片。

“博物馆是留存记忆、弘扬文化的有历史沉淀的场所,人民检察博物馆,作为我国检察事业的传播载体,正站在新的起点上,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回望历史、建设未来。”人民检察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检察博物馆是另一种形式的课堂。

猜你喜欢
志成木门最高人民检察院
国家监委、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次联合发布5起行贿案例
敲击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
连志成:一心向战
木门企业全球化采购之痛
周志成:我们要从跟跑迈向领跑
天天都是感恩节
铁门与木门
En bloc resection of semi-facet and lamina for 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 with epidural ah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