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婷婷,邓红花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广东 广州 510080)
高血压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类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不断改变,该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威胁。高血压属于慢性病,病程较长,患者常出现焦虑不安、抑郁、悲观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案对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重要意义[1]。本次研究在高血压护理过程中加强护患沟通,分析应用效果,现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 纳入70例高血压患者,均来自我院,住院时间自2017年5月-2018年5月,按照所有患者的住院单双号不同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35例中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30岁-75岁,平均(57.6±5.1)岁;观察组35例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31岁-75岁,平均(57.7±5.4)岁。采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的以上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内科常规护理,包括生活护理、血压监测、高血压疾病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用药、饮食及运动护理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强护患沟通,具体包括:①护患语言沟通: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采用亲切的态度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其进行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宣讲,并详细询问患者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2]。同时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详细解答,以消除其不良情绪,提高疾病治疗的信心。②非语言护患沟通: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采用微笑、握手、抚触、倾听等非语言沟通方式辅助日常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护理人员将患者放在同一水平线上,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详细了解其负面情绪,提高其信任感,建立平等的护患关系。同时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面带微笑,并且交流时与患者的目光保持平视,充分重视患者所讲述的事情,让患者产生亲切感,进而有效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3,4]。
1.3 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干预前后两组的不良情绪改善情况,评估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不良情绪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若SAS、SDS评分超过50分,则提示患者处于焦虑、抑郁状态,评分越低,提示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越轻。(2)护理满意度采用院内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估,共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3个等级,共100分,其评分范围分为分别为大于85分、60分-85分以及小于60分。满意度为满意例数与基本满意例数/30×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处理数据,以χ2检验计数资料[n(%)],以t检验计量资料(Mean±SD),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对比两组的不良情绪状况 干预后两组的SAS、SDS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以上评分相比较下降更明显(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的不良情绪状况(Mean±SD,分)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 干预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7.14%与对照组的满意度82.86%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n(%)]
高血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心悸、颈项板紧、头痛、头晕、疲劳等症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有临床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及患者预后改善情况与其护理质量之间有密切关系。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较为繁杂,护理工作量大,易出现各种护患纠纷。有大量临床资料显示,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沟通方式不当是目前引发护患纠纷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重视护患沟通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事件,改善护患关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5,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的SAS、SDS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以上评分相比较下降更明显(P<0.05),可见通过加强高血压的护患沟通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同时干预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7.14%与对照组的满意度82.86%相比明显较高(P<0.05),表明加强护患沟通能够提高提升患者信任感,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有利于减少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对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有积极意义[7]。
综上所述,护患沟通应用于高血压的护理过程中,有利于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