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杰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胆囊疾病属于一类老年患者多发疾病,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经被广泛用于胆囊疾病的治疗并取得显著的疗效[1]。我院为了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不同麻醉方法对应激反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主要过程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实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88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盲选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在65岁-85岁,平均年龄为(68.25±4.24)岁,病程为1个月-3个月,平均病程为(1.21±0.22)个月;观察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在66岁-86岁,平均年龄为(68.15±3.24)岁,病程为1个月-3个月,平均病程为(1.35±0.35)个月。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性均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所选患者均需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排除存在麻醉药过敏和患有干扰性疾病的患者。进行研究前经过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和同意。
1.2 方法 两组患者送入手术室后,连接心电图、吸氧等设备,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格的监测,为患者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采用咪达唑仑0.03 mg/kg、阿曲库铵0.2 mg/kg、舒芬太尼0.7 μg/kg以及依托咪酯0.3 mg/kg进行麻醉诱导处理后,对患者实行气管插管。麻醉诱导后,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麻醉处理,即静脉注射4 mg的丙泊酚,同时根据患者的症状吸入式给药浓度为1.5%的异氟烷。观察组患者在实行麻醉诱导后,采取静脉给药的方式,注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给药剂量分别为4 mg/kg和0.03 μg/kg。
1.3 评价指标 麻醉处理后患者的应激反应[2]: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后,分别记录患者麻醉处理前(T1)、切皮前(T2)、胆囊切除后(T3)以及手术结束拔管后30 min(T4)四个时间点患者的Cor、Glu、CRP的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运用t检验方法,并采用χ2进行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采用不同麻醉方法后两组患者的应激反应对比情况采用不同麻醉方法实施麻醉处理,将两组患者在各个时间段各项指标的水平进行检测后,得出:在T1时两组患者的观察组患者的Cor、Glu、CRP水平之间无显著差异,其中P>0.05,在T2、T3以及T4时间时观察组患者的Cor、Glu、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显著,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采用不同麻醉方法后两组患者的应激反应对比情况(Mean±SD)
胆囊疾病的多发人群为老年患者,由于老年患者的各项身体机能不断退化,对于药物的耐受力存在一定的限度,因此在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实施麻醉处理时,采取一种应激性较小的麻醉方法对于老年胆囊疾病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3,4]。
我院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麻醉方法后,观察组患者的Cor、Glu、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在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时采取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处理后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值得广大医院进行推广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