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马红梅
在不断的探索中,西秀区建设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让文明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城乡大地劲吹文明新风,老百姓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作为贵州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区,安顺市西秀区与全国50个试点县同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以传播思想、践行文明、成就梦想为目标,着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激活基层文明实践内生动力,提升人民群众综合素质,夯实党的基层执政基础。
7月2日,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中所村。
将电瓶车推到院坝充上电后,63岁的张家高悠闲地在村里转悠。问及是否担心电瓶车被偷,张家高连忙摆手:“怎么可能?村里有义务治安队,安全得很。”
张家高口中的义务治安队成立于2014年,成立初期仅有9人,现在已增至31人。
“以前村里总有东西被盗,为了遏制这种现象,我们自发成立了义务治安队,白天夜晚轮流义务巡逻。”义务治安队队长张振志告诉记者,义务治安队成立后,村里再也没有发生过偷盗事件。
“有了义务治安队,我们晚上睡觉不关门都是放心的。”张家高表示。
除了义务治安队,中所村还成立了爱心妈妈服务队。这支服务队由中所小学的13名女教师和村支“两委”的女干部组成,每到周末,爱心妈妈就会和村里的留守儿童及学校的部分学生谈心、做游戏,同时辅导他们做作业。
“成立爱心妈妈服务队,主要是为了让村里的留守儿童感受到‘妈妈’的温暖,从而健康成长。”中所村党支部书记吴建告诉记者。
2018年,中所村荣获西秀区授予的“西秀文明村”及安顺市授予的“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称号。
“树立典型,带动了周边村寨纷纷效仿,助推西秀区农村文明建设。”西秀区创建办工作人员张生龙说。
近年来,西秀区继续实施文明村镇一年一评工作机制,加强创建动态管理,每年明确各乡(镇)新增创建任务数和创建复核数,纳入创建考核重点内容,进一步激发各乡(镇)强化文明细胞创建工作部署,2018年创建命名表彰包括中所村在内的99个村区级文明村,其中13个村荣获市级文明村创建工作先进村称号。
截至目前,西秀区区级以上文明村(镇)有107个,其中全国文明镇1个、文明村3个,全省文明乡(镇)2个、文明村4个,市级文明乡(镇)2个、文明村8个,创建达标率55.4%。
自1997年以来,家住西秀区的肖兴英在此后20余年先后收养了100多名孤残弃婴。
对收养的弃婴,肖兴英不仅在生活上对其精心呵护,对他们的教育也不马虎。她把能上学的孩子送去上学,不能上学的就由儿媳在家给他们上课。
“我之所以尽力让孩子们多学东西,是希望他们长大后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肖兴英表示。
现在,肖兴英收养的孩子,逐渐开始自食其力,有的在学摄影,有的在贵阳福利院工作……逢年过节,有的孩子会回来和肖兴英一起过节,不能回来的都会打电话问候她。
这让肖兴英特别欣慰:“看到这些孩子有好归宿,我做的一切都值了!”
肖兴英的善举受到了当地群众一致好评,也得到了相关部门肯定。2016年,肖兴英一家荣获“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
西秀区以“崇德向善·德润家庭·德行西秀”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讲家庭故事·秀最美家风”“文明家庭”“最美西秀人”等评选活动,推选出了一批农村基层先进典型、道德模范,在西秀区掀起了一股文明新风。
此外,西秀区还以“庭院美、居室美、家风美”高标准,开展第一轮“美丽农家”创建评选活动,评选出96户“美丽农家”,全部挂牌,并给予每户两盆绿植鼓励。
“美丽农家”评选活动的开展,激发了西秀区全民主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广大群众逐渐改掉以前垃圾乱丢、庭院凌乱的陋习,积极参与评选活动,让家里门外净起来,房前屋后绿起来。
西秀区把“美丽农家”建设作为“星级文明户”创建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促进美丽进家入户,以家庭面貌的改变,促进了乡村面貌的改造和提升。
“美丽农家”评选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全民主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图为“美丽农家示范户”集中授牌活动现场。(袁琴书 / 摄)
与此同时,西秀区还打造了鲍屯村、中所村等“家风家训”创建示范基地,助力文明家庭的创建。
“每到周末,我就喜欢到村里的图书室阅读科学、社会、教育等书籍,这些书籍开阔了我的视野。”提及村里的图书室,西秀区旧州镇把士村六年级的学生黄如愿开心地告诉记者,“自从村里有了图书室,我学到了很多课外知识。”
黄如愿口中的图书室位于把士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二楼,图书室内收藏有5000多册书籍,周末对全村的孩子开放。
除了图书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还设立了亲情聊天室,内有三台联网的电脑。“虽然现在智能手机很普及,但村里的许多老年人还不会用,有了亲情聊天室,子女在外务工的老年人可以来这里和儿女视频聊天,留守儿童也可来此与在外务工的父母聊天。”把士村村委会副主任陈平介绍。
不仅如此,为了进一步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有只针对留守儿童开放的儿童手工室。
在把士村,不仅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还有供村民散步的小公园。
在村委会旁,一个现代化的公园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有小桥流水,也有绿树成荫,村民饭后喜欢在这里散步、话家常。
“每天早晨,还有村民在公园里健身呢。”陈平笑言。
完善村镇公共文化设施,提高村民的精神水平,这是把士村文明实践的初心,也是西秀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共识。
2018年以来,西秀区以完善村镇公共文化设施为重点,建成村级为民服务中心、文化(文体)广场、文体活动场所等127个,农民文化园64个、乡村学校少年宫15所、农家书屋224个,建成信息资源共享基层服务点23个;193个行政村,体育健身工程已完成178个,完成率为92%;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