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华:科技筑梦 瓜果飘香

2019-09-09 05:41杨刚王霁雯
当代贵州 2019年28期
关键词:百香果火龙果荔枝

文 / 图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杨刚 见习记者 / 王霁雯

扎根贵州11年,马玉华和她的团队在全省推广火龙果、百香果、猕猴桃等优新果树品种20余个、新技术30余项,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农民5万余人次,辐射带动发展果园20余万亩。

清瘦、朴素、干练,是马玉华给人的第一印象。

作为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科学研究所所长,马玉华心系全省果园,常年行走于基地苗圃之间,每一粒果实都好比是她“哺育”的孩子。

7月2日上午7点从贵阳出发,10点到达镇宁自治县良田镇顶坛村果树基地,顶着烈日为地里的农技人员、村民指导百香果、火龙果管护要点。期间,马玉华的电话时常响起,下午她还将赶往遵义绥阳的基地开展技术服务。

这就是马玉华的工作常态,她说:“习惯了!”

扎根贵州11年,马玉华和她的团队在镇宁、贞丰、关岭等50余个县(区)推广火龙果、百香果、猕猴桃等优新果树品种20余个、新技术30余项,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农民5万余人次,辐射带动发展果园20余万亩,为贵州决战脱贫攻坚、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担当使命

2001年1月5日,这一天对马玉华来说具有非凡的意义。这一天是她的政治生日。

“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是光荣而骄傲的,入党宣誓时我就在心里暗暗告诉自己:要成为有担当、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于是,“将所学‘种’进千家万户田间地头,将成果书写在大地上”成为了果树专业出身的马玉华一直奉行的信条。

2008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毕业后,马玉华选择了贵州。

出生于河南开封的她,一直成长于北方。或许是因为身上肩负的某种使命,马玉华毅然落户贵州,成为贵州农林科技队伍中的一员。

“贵州生态环境优越,气候、温度、水质都具备种植果树的优势,产业前景相当广阔。”马玉华说。

但当时的科研条件却十分艰苦。“几乎没有正规的实验室,专业仪器设备也十分紧缺,那时候还常常跑去贵州大学借相关设备来搞研究。”

2008年,西南地区前所未有的凝冻灾害气候,致使贵州火龙果大规模冻死,受灾面积达到80%以上。

作为全省精品水果排名第一的水果,贵州火龙果原有品种需要人工授粉,火龙果夜间开花(需要在夜间授粉),劳动力需求十分大且成本高。

“老品种的亩产相对较低,单果重也偏低,变异程度大,果品外观不一,影响品牌和产业发展。”能否克服传统品种弊端,选育出不需要人工授粉,品质相对稳定产量又高的火龙果新品种,成为马玉华和她的团队日复一日刻苦钻研的课题。

不辞辛劳

“从贵阳飞广州,21:30到达。”

“23:50到达广东佛山樵兴园火龙果种植基地,和企业负责人见面,观看火龙果开花情况,路滑,还担心虫蛇的出没。”

“吃饭后回到宾馆已经是凌晨1:20,简单洗漱后,1:40在房间集合,拿着记录本研究第二天的行程及任务安排。”

“2:10休息。”

“6:30,大家准备出发”……这是从马玉华团队成员笔记本上整理出来的一份日程。

2014年7月,顶着火龙果产区接近40℃的高温,马玉华带领团队奔赴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收集火龙果资源。

“几乎每天都是这种工作强度!由于收集、记录的问题和资源太多,她们(马玉华和另外一位女成员)从果园里出来的时候,手掌手背以及胳膊上,被火龙果枝条、刺刮得满是血痕……”

汲取火龙果凝冻教训,2013年开始,马玉华便带领团队在全国范围内收集火龙果资源。到2015年建成了当时国内最大的火龙果资源收集保存圃。

资源收集的同时,马玉华和她的团队成员还进行火龙果耐寒机理和耐寒品种选育的研究。

“火龙果耐寒冷机理研究于2014年在镇宁基地开始。当时室外的温度为36℃,在0℃的冷库里取枝条,在36℃的环境下进行分析试验,取枝条,称重量,去皮,切片,装袋,放进液氮罐。试验的设计时间为4小时测定一次,连续测定5天,马玉华所长一直和大家一起进行试验取样。”回忆当时的情形,大家感慨万千,“那次试验下来,男生女生集体感冒,但感觉很充实。”

马玉华(左一)在镇宁自治县良田镇顶坛村果树示范基地向农技人员、村民传授百香果管护技术。

试种的荔枝。

荔枝王色泽鲜艳,本味微酸,余味甘甜,令人回味无穷。

这本是在海南、广东一带才能瞧见的荔枝品种,如今在贵州安顺也结出了硕大的果实。

“2018年的荔枝王卖到100元一斤!我们引进的品种上市时间在海南、广东荔枝之后,泸州荔枝之前。如果适宜贵州种植会考虑大面积推广。”马玉华说。

以精品水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是马玉华和她团队的新时代“贵州梦”。随着科学研究、项目实施、示范推广等工作的不断推进,贵州以火龙果、百香果、猕猴桃、柑橘等树种为重点的特色生态精品水果产业得到大力发展。而这些都离不开马玉华及其团队的默默奉献与付出:

2015年3月,为了完成玉屏自治县黄桃产业的建议报告,迎接检查评审,凌晨2点,马玉华从贵阳赶到玉屏,到达玉屏已经是凌晨5点。“仅睡了2个小时,早上8点30分准时奔赴会场。”

2015年,在马玉华的努力争取下,贵州桃产业进入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首席和岗位科学家的视线,

筑梦贵州

“快来尝尝我们贵州的荔枝王!”在顶坛村果树基地,马玉华摘下几颗新鲜荔枝递给村民品尝。2017年进入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建立了桃产业体系贵阳综合试验站。

2016年6月,已经怀孕6个多月的马玉华,陪同省农委和科技厅的领导、专家,在30度的坡度、40℃高温的镇宁火龙果基地进行新品种测产。她挺着肚子坚持走完了全程。时任省农委总经济师的向青云对马玉华说:“你别跟着跑了,你叫人陪同介绍就行了。”马玉华却说:“我最清楚情况,没关系的。”

2016年8月,为了去赫章开展技术服务,晚上21点30分开完会后,马玉华和贵州大学教授文晓鹏等一行连夜出发去赫章,到达赫章时已是凌晨,“早上8点准时出发去基地!”

2016年10月儿子出生,11月,马玉华已经在所里上班。

如今,贵州果树面积已由10年前的199万亩增至760余万亩。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许许多多像马玉华一样的科技专家步履坚定,甘当林间“守护神”。

猜你喜欢
百香果火龙果荔枝
岭南荔枝红
Fruit of the South
邱婕 火龙果带火创业路
落叶在跳舞
莫兰迪的夏天
会抒情的灰绿
五月的一抹新绿
千里采荔枝的鹤
荔枝
中国海南火龙果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