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安迪
在杭州萧山区衙前镇,如果你问起有关“衙前农民运动”的历史,不管是年轻人,还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家,几乎都能给你自豪地说上一大段。那是一段丰富的、难以忘怀的珍贵历史。近百年前,那些“第一次”的壮举至今仍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新人。
四个第一,书写党史难忘一页
那是1921年9月,中共一大召开后仅两个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有组织有纲领的农民运动在衙前火热展开。这场运动书写了党史上的“四个第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农民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第一个成立的农民协会、我国新民主主义时期第一个农民革命运动纲领、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农民子女小学校。
这是一段让衙前家家户户都引以为傲的红色记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有先见的衙前人,就已经开始谋划对这段珍贵的历史进行保护和传承。他们相信,这些看得见的建筑、看不见的精神,都将以其自己的方式在这片土地上扎根。
10年深耕,打造“一馆四点”红色景观
如今,在衙前红色旅游景点布局图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里已经形成了“一馆四点”景观规划:“一馆”就是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四点”分别是农民协会旧址、李成虎墓、李成虎故居、衙前农村小学校旧址。
在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工作多年的周春晓告诉记者,近些年,衙前人在红色资源的保护中,下了不少功夫,“作为一馆四点最核心的景观点,仅是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前后就经历过四次修建和改造。”
1999年,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老馆)开馆。2006年,为纪念衙前农民运动85周年,当地政府重新修缮文物旧址。2011年,衙前农民运动90周年学术研讨会后,衙前又建造了红色衙前展览馆,直到三年前,还在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对原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和红色衙前展览馆进行了两馆合一,新增语音讲解、手机扫码收听服务。以期通过整合,提升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的现代化水平。
衙前镇不大,“一馆四点”的位置也较为集中。步行穿过衙前镇大洞桥,眼前便是农村小学校旧址,这里曾是农民运动发起人之一沈定一的故居,一侧则是同为发起人的李成虎的故居。出门右转,沿着凤凰路向北走四百米,便可见李成虎烈士墓和农民协会旧址。烈士墓背靠小山坡,周围的树木依旧葱郁,每年清明,衙前镇都会组织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学生代表等前来缅怀,以铭记先烈们留给衙前人的红色记忆。
最近,衙前镇被列为杭州市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指定参观点。据当地相关部门提供数据显示,仅今年以来,来衙前登记参观的就有470余批、20000余人次。从1999年老馆开馆至今,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已累计接待参观人数近百万人次。如今,它已成为萧山区唯一的“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全区首个“浙江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同时,还获得了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党员教育培训基地、杭州市青少年第二课堂活动场馆等称号。
双轮驱动,建设红色风情小镇
红色是衙前的底色。为弘扬红色精神,近年来,衙前在“一馆四点”基础上,还把凤凰山、凤凰村、官河老街区域内的10余处红色、绿色、古色旅游资源串联成线,启动环凤凰山文化旅游休闲区建设。今年10月,当地還举办了衙前红色旅游节,推出包括红色毅行、红色一日游等不同形式的活动,进一步推广红色旅游与美丽乡村旅游品牌。
得益于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这几年,当地的镇容镇貌也悄悄发生着变化。据衙前镇宣统委员肖锋介绍,今年以来,衙前开始着力实施“红色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发展战略,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作为重中之重,同时,着手开展环境整治全域治理,目标是要把衙前建设成为“产业兴旺、宜居美好”的具有一流水准的红色风情小镇。
以衙前镇凤凰村为例,过去,村里的道路不平整、老屋也鲜有人打理、卫生环境更是有待提升。经过一系列美丽乡村建设措施,村里的绿道修起来了,坑洼的道路被改造成游步道,山脚下的民宿也即将进入验收期,村里“低小散”和“脏乱差”企业也得到了整治提升,村庄风貌焕然一新。茶余饭后,来凤凰山环山景观道散步、跳广场舞的百姓也多了起来,这里也被当地人誉为“衙前人自己的后花园”。以此为契机,2017年衙前镇还上榜了“萧山区小城镇综合整治”首批通过名单。
末了,肖锋告诉记者,接下来,衙前将引进区级国有平台,打造具有当地特色、规模适度的乡村旅游产业。在衙前镇政府的设想中,未来,这片土地上将会启动对无污染企业引进工作的探索,同时,对原有的供销社、粮站等老厂房,还将尝试开发具有“红色革命精神元素”的文创产业。以期因地制宜地找到更多撬动乡村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有力支点,探索出具有衙前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