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携手共迎挑战

2019-09-07 06:13青木陶短房陈一柳玉鹏
环球时报 2019-09-07
关键词:默克尔德国

●本报驻德国、加拿大特约记者 青木 陶短房 ●陈一 柳玉鹏

德国总理默克尔于6日开始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默克尔作为德国总理第12次访华。除了访问北京,她还将访问中部城市武汉。自2005年11月就任总理以来,默克尔几乎每年都要访问中国,而且每次除了访问北京之外还要访问其他中国城市,因此她不仅是访华次数最多的西方发达国家领导人,也被认为是“最了解中国的西方大国领导人”。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之际,默克尔选择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前访华,凸显出作为世界经济强国和欧洲大国的德国对进一步加强德中关系和深化中欧战略关系的期盼。这也引起了某些势力的不满,美国一些政客甚至公然要求默克尔在香港等问题上对中国施压。“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是摆在包括中德在内世界各国面前的一个问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6日在会见默克尔时表示,中德作为两个负责任大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加强战略沟通、协调和合作,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这不仅对中德两国,对世界都愈显重要。

德国对所有中国公司发出邀请

9月6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会见默克尔。习近平表示,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严重威胁世界和平稳定,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习近平强调,要把中德合作的蛋糕做得更大。你这次访华双方达成不少经贸合作成果,证明中方扩大开放说到做到。中国市场足够大,而且随着发展会越来越大,将给德国和世界各国带来更多新机遇。

默克尔表示,德国很高兴能够分享中国扩大开放政策成果,愿继续加大对华投资,拓展合作领域,促进人文交流。她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也给德国带来不利影响。德方愿本着多边主义、自由贸易精神,同中方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沟通协调。

“德国欢迎所有中国公司来投资。”路透社称,默克尔6日在与中国总理李克强会晤时对所有中国公司发出了邀请。当天上午,默克尔抵达北京,首先在人民大会堂与李克强举行了会谈。报道称,默克尔一直在推动欧中投资协定谈判,尽管欧洲对中国的投资表示担忧,但默克尔不赞成特朗普通过加征关税解决贸易争端的做法。她6日表示,德国对中国的投资持开放立场,欢迎所有中国公司到德国投资。不过,德国政府也将对重要领域及基础建设相关的投资进行必要审查。

“中国铺着红地毯欢迎老朋友!”德国《柏林日报》6日报道称,默克尔是香港爆发抗议活动以来,首位访问中国的西方大国领导人。默克尔访华受到了隆重欢迎。这与默克尔上次访问华盛顿时受到冷落形成鲜明对比。

“德国与中国达成大交易!”德国《图片报》6日称,默克尔此次访华,随团有数十位德国大公司CEO。6日,在默克尔抵达中国当天,德国公司和中方签署了11项协议:空客公司、安联保险公司、西门子公司等与中方签署了进行合作或成立合资企业等协议或意向书。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中国把默克尔这次访问形容为增强北京与柏林关系的一次机会,称“德国和中国急需捍卫开放的全球经济”。在中美贸易战加剧的背景下,北京利用这个机会凸显中德两国关系,“北京和柏林已经为如何将分歧转化成互补树立了榜样,而不是将其作为进行敌对的借口”。

法国《欧洲时报》称,在世界贸易局势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默克尔访华释放了“亲近中国”、希望加强德中两国贸易往来的信号。法国经济学家戈兹曼称,德中两国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根据德国官方数据,2018年德国对华贸易逆差约为130亿欧元,对华出口则超过930亿欧元。中国已经连续第三年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约90万个就业岗位与中国的需求密切相关。如今,在世界贸易局势趋紧的背景下,依赖外贸的德国经济面临较大压力。美国总统特朗普对欧盟汽车25%的惩罚性关税“箭在弦上”……戈兹曼认为,默克尔选择与中国进一步深化经贸关系,希望通过加速欧中投资协定谈判,推动欧中市场双向开放与投资,以此“拯救”德国经济。不过,戈兹曼也担忧,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欧洲最大经济体选择与中国加强经贸联系,并引领欧盟参与其中,或许会惹恼美国。

美政客对默克尔施压

果然,默克尔还未抵达北京,美国一些政客就已经开始公开对默克尔施压。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格雷厄姆5日连发两条推文称,“真不敢相信默克尔竟然在香港‘起义时仍对中国进行访问。”“德国应该为民主和自由发声。默克尔此次访华以及与俄罗斯共建‘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德国正在增强所有错误政权的力量。(德国对我们劝告)充耳不闻,非常令人失望。”曾经因屡次干涉德国内政而被德国政界公开呼吁要将其驱逐的美国驻德大使格雷内尔,9月5日再次就德国外交大放厥词。他称:“希望默克尔在与中方领导人会面时,秉持德国统一后一直坚守的价值观,也就是人权、民主及法治。”

德国一些媒体也在煽风点火。《莱茵邮报》称,“默克尔此次访华,面临一个棘手的任务。如果她不能同时为香港的民主派发声,就相当于出卖了西方价值观。”

“默克尔能怎么做?难道德国应该停止在中国推销和投资?这些威胁和施压一点也不明智”。德国自民党外交政策评论员萨莱表示,考虑到中德间密切的贸易关系,默克尔“回旋余地不大”,但她“应该能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谈这些敏感问题,而不至于让中方觉得是被挑衅”。萨莱称,当前德国经济陷入困境,贸易战和英国脱欧纷争令德国二季度增长缩水,特朗普威胁对欧洲汽车加征关税更让问题雪上加霜,默克尔访华不能只去争论,更重要的使命是寻找和强调中德共同利益。

路透社称,默克尔6日在与李克强会谈后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香港)目前应竭尽所能避免暴力,应该在“一国两制”原则、1984年所签订的《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以及香港基本法的基础上保障香港公民自由权益。

此前,“港独”分子黄之锋曾致信默克尔,请求她“关注”香港问题。英国《金融时报》5日称,默克尔的发言人对此回应称,默克尔知道这封信,但并未打算改变访问计划或与活动人士会面。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称,默克尔这次访华,是对她能否将国家经济利益与西方政治价值观分开的一次考验。报道引述俄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主任别洛夫的话称,默克尔访华带去了庞大的商业代表团。她已经用行动表明,不会把“苍蝇”和“肉饼”混淆,她会让德国商业远离政治。

中德关系有很多“最”

“默克尔总理可以说是访华次数最多的西方国家领导人,这让我想到中德关系中还有很多个‘最。”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4日在德国《每日镜报》上撰文称,中德政府磋商是中国同西方主要国家之间级别最高且唯一由两国总理主持、双方部长参加的政府磋商机制。中国已连续三年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2019年上半年仍保持这一地位,同期双边贸易额约为1000亿欧元,占中欧贸易额1/3。德国还是亚投行最大域外出资国,“中欧班列”开行至今逾15000列,约4成往来于中德之间,已成为中德共建“一带一路”最有成效的项目。此外,德国作为留学目的地国的吸引力不断上升,中国在德留学生已达6万,系德最大外国留学生群体。“可以说,中德关系无论在交往频度、交流广度还是合作深度上都前所未有,这样的成果值得我们共同珍惜和维护。”

7日,默克尔还将访问武汉,参加德国一家汽车零件供应商工厂的扩建仪式。默克尔2005年11月当选德国总理后,于2006年5月首次访华,她每次来华,都会再访问另一个城市,已先后访问了上海、西安、深圳、成都、合肥、沈阳、杭州等11个城市。

有中国学者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默克尔被称为是“最了解中国的西方大国领导人”。不过,当年刚上台时,她并不太认同前任施罗德对中国的友好政策。但她随后通过对中国深入了解,意识到中德合作的重要性。默克尔对中国态度的务实转变,是由于认识到中德良性关系有利于德国,也有利于欧洲和世界。这位学者称,默克尔的中国政策将成为继任者的政治遗产。

“德国之声”资深记者西伦4日发表评论称,默克尔“绝不应掺和香港问题,那会被理解为干涉中国内政”,但她应该可以轻松找到在共度时艰情况下谈论困难问题的方式,她很清楚只要语气正确,对方就会认真倾听。评论称,在努力缓解特朗普目前正在创造的全球浩劫的过程中,她将强调欧洲团结起来的重要性。西伦还称,西方领导人不应试图教训中国人应该和不应该做什么,因为“西方在过去500年制定了准则,中国现在想自己决定自己该怎么做”。▲

猜你喜欢
默克尔德国
“梦梦”“娇庆”德国行
德国总理默克尔参加节日聚会 开怀畅饮
德国总理默克尔参加节日聚会 开怀畅饮
新中国科技60年(3)
默克尔即将访美
无情的应试教育
开始敲门
可怕的过山车
非常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