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雨青 曹莉凌 曹守启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 201306
电工电子类课程作为专业基础类课程,在各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该类课程内容广泛,涵盖电路理论、电子技术和电机与控制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理论和实践性均很强,是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入门基础课。单一课程的教学改革,虽然有利于加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但要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体系的架构、综合知识的应用,以及系统的整体设计还比较困难。因此,将教学内容相关、教学方法相近的课程资源进行梳理和整合,建立了电工电子课程群,以课程群建设带动该类课程的理论、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学生课外创新和工程应用实践,帮助学生建立从理论到应用的知识体系,提高系统性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电工电子课程群包含我校电类和非电类的专业基础课,其中电类专业的课程有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理论课、独立开设的实验课以及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工技能及工艺实训和电子设计创新等实践课;非电类专业的课程有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等相关课程(含课内实验)以及实践类课程(见表1)。该类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1],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其中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具有较强的工程性和实践性。
表1 电工电子课程群
表1 (续)
把“注重基础,加强实践,服务专业,开拓创新”作为课程群的培养目标,针对不同专业,柔性地设置课程群基础模块和可选模块。共设置五大模块,构成灵活多样的电工电子类课程群理论体系(如图1所示)。课程内容以电路理论为基础,以电气控制和电子技术为核心,并辅以必要的电工电子器件知识,各专业可根据需求选择不同模块内组合和模块内不同层次的内容,有效地避免了课程内容的相互重合,为各个专业教学计划的优化和整合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图1 模块化理论教学体系
根据电工电子课程群内开设的实验和实践类课程,建立了三个层次的实践创新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对学生进行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综合、从设计到创新循序渐进的实践训练,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工程创新能力[2]。
基础层主要是必修实验课程,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改为任务驱动模式,提出简单设计要求,学生需根据理论知识设计电路并测试,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巩固理论基础。综合实践层主要在短时期进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综合实验项目的开发与设计,包括方案设计、仿真分析、实验测试和结果分析,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综合设计的能力[3]。设计创新层包括电子设计创新、毕业设计、各类竞赛以及大学生科创项目、科研项目等,基本上在课外完成,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自主研究、自主实践,通过查找资料、确立方案,动手制作和调试,最终设计完成较复杂的电子系统作品,重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科技创新能力。
图2 实践创新教学体系
电工电子课程群建设坚持经典与创新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虚拟与实际互联的教学理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高效发挥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学方法采用经典和创新相结合的教学法,其中经典教学法包括板书与多媒体结合,设疑激趣与举一反三相结合,理论与动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法;创新教学法遵循以下原则。
在教学中引入计算机仿真辅助教学,用仿真软件,如Multisim,Proteus,Pspice等,对例题、习题、实际设计电路进行仿真分析,如锁存器74HC373的Proteus仿真(如图3所示)可以使教学更形象、更直观,增加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然而,由于器件和仪器的功能是虚拟的,仿真实验与实际实验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4]。因此,采用让学生课前先仿真、再理论计算,最后到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将理论、仿真、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3 锁存器74HC373 Proteus仿真分析
利用美国NI ELVIS虚拟仪器教学平台直接搭建简单电路,如RC正弦波振荡电路(如图4所示),或将工程实用的电子电路系统制作成模块,如恒温控制器、光控开关报警器等,在课堂讲授过程中让学生既能看到实际电路,又能看到理论分析的结果,使理论与实验同步,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图4 NI 虚拟仪器实验—RC正弦波振荡电流
电子技术类课程内容多、抽象难懂[5],学生在学习理论时需与应用相结合,因此,将学生分成小组,为其配备面包板、电源、万用表等实验设备,开放实验室和器件,给出任务模块,如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应用等,学生经查阅资料、小组讨论自主选择设计题目和方案,课下进实验室完成,并利用课上规定时间展示作品。另外还开设电子设计创新课程,选取大学生电子竞赛题目,学生可根据兴趣选修,采用“课上教师辅导,课下学生自主研发”的方式完成系统设计,并以论文和作品的形式提交。经过实践,这种课内辅导和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的上课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学中实践,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课堂效率,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以两种竞赛模式开展,一种是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各类电子科技大赛;另一种是以大学生创新项目为依托,完成作品的电子系统设计,参加相关的应用作品创新类大赛。从大一、大二年级专业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建立创新学生梯队,制订分级培训和竞赛计划,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定期地指导和训练,设立了专门的创新实验室,开放实验器件,学生自学软硬件设计基础理论知识,自主开发系统,参加各类竞赛。采用这种模式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创新意识[6],也通过竞赛的学以致用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建立了电工电子课程群,遵循“学、思、做、创”的原则,坚持以提高学生综合创新能力为核心,按照先基础、后综合、再创新与研究的思路重构了理论教学体系,改革了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了实践教学模式,完善了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形成了以“基础促创新”为主线的循序渐进的教学培养新体系,获得了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并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各类电子科技、创新大赛,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上汽杯、物联网等大赛,取得了优异成绩,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