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初心,转业不转志
——四川省凉山州生态环境局退役军人风采录

2019-09-07 10:10罗萍
中国环境监察 2019年8期
关键词:凉山州李德贫困户

文/图 罗萍

20多年来,在四川省凉山州生态环境局许多岗位上,退役军人挑大梁、显担当,他们信守当年离开部队时留下的铮铮誓言“退伍不褪色,转业不转志”。目前,凉山州生态环境局在岗的20多名退役军人已成为凉山州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中的重要力量。

管山护水的“山水郎”

郭强,现任凉山州生态环境局生态科科长,22年前他从武警消防部队转业入职环保局,先后经历了办公室、环境执法、环评、行政审批等岗位的磨炼。

8年前,他接手生态与农村环境科业务后,就一头扎进了他的“生态天地”,辖区内自然保护区、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江河湖泊,成了他常年奋战的主阵地。前些年,全州17个县(市)创建生态文明县(市)、乡(镇)、村,他跋山涉水,亲临现场指导创建工作和组织验收,积极推进创建工作的开展。他走遍了17个县(市)高山峡谷中的34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及时掌握这些水源的基本情况,使全州县(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管理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全州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一直保持在100%。

今年年初的一天,郭强到凉山州生态环境局对口脱贫帮扶的雷波县海湾乡麻柳村走访结对的贫困户。同帮扶的2家贫困户家访一结束,他又急匆匆地冒雨徒步七八公里崎岖泥泞的羊肠小道,赶到位于麻柳村后山里的雷波县城饮用水水源地查看保护区划定和保护设施建设情况。当他3个多小时后返回出发地时,鞋子和衣裤沾满稀泥,活像一位身着“迷彩服”刚从阵地上下来的士兵。

前段时间,郭强右手肘关节红肿发炎疼痛难忍,但因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涉及泸沽湖四川片存在的环境问题尚未整改到位,他到医院简单地敷上药挂上绷带就赶到泸沽湖忙督办整改的事。按照职责分工,经2年多的紧张工作,他牵头会同相关州级部门和技术机构,完成对全州6万多平方公里地域内涉生态红线的划定。督促相关部门和县(市)对自然保护区内73个违法违规建设项目进行整改,目前,除少数几个尚未整改结束外,其他全部整改到位。在他办公室的墙上悬挂着一幅醒目的《凉山州水系图》,对水的管理,他采取“挂图作战”的方式,对近百条主要流域分布状况,时时放在眼里、记在心上。郭强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并荣立三等功,他是一位名副其实长期战斗在一线的“山水郎”。

生态环保“医生”队伍里的兵哥兵弟

在凉山州生态环境局的环境监测中心站里,有一群工作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兵哥兵弟,他们仍然像士兵一样,坚守岗位,履职尽责。

蔡晏红和彭强在这里工作了快20年,他们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认认真真地做好组织上安排的每一件事。无论是在金沙江、泸沽湖、邛海等水体边的企业废水排放口采水样,还是攀爬四五十米高的烟囱上采气样,两人都是争着抢着上。无论是在日常采样,还是保障应急采样,他们总是把任务完成得扎扎实实。工作中再苦再累他们总是说,现在比起部队的活轻松多了,没啥,撸起袖子加油干!

司红喜、杨忠两人从西昌卫星发射基地退役入职监测站。司红喜负责全站装备的管理,他坚持干一行、学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作风,他一有空就钻进窄小的仓库摆弄各种设备、熟悉型号、放置的位置,硬是练出了“一摸就准”的功夫,闭着眼或无光条件下也不会拿错。杨忠到现场采样,人员紧缺时还要兼驾驶员,当他将车开到目的地后,又同队友们一起身背肩扛设备到工作现场,从没有怨言。

驾驶员张建平是1978年入伍的兵,退伍后安置在这个站已35年。起初,站上的车少任务多,他开车经常是跑了白天跑晚上,忙得不亦乐乎!凉山州境内众多企业的线路和位置在他脑海里早已刻成了记忆“光碟”。到目前为止,他安全行车120多万公里,他先后开过的五台车辆都相继“退休”了,但他仍在驾驶岗位上默默地履职。谈起他的技术和经历,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张稳当”。

常年同环境违法者“打交道”的人

干了20多年环境执法的陈忠,是一名标准“仪仗兵”身材和面孔的帅哥。进入凉山州生态环境局工作后,他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执法岗位上度过的。他常说:我是同环境违法者“打交道”的人,再厉害的违法者都要面对,必须依法执法。

经他手查处的案子他自己也算不清有多少件了,但办的案件没有一个出过差错。这么多年来,他勇挑重担、敢于负责,工作积极主动,接受任务从不讲条件,无论任务轻重都有始有终地完成。他每到一个新的岗位或接受新的任务,首先做的就是学习与任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了解相关规定及标准,把握处理问题的主动权。

5年前,组织决定他负责污防科的工作,他二话没说及时交接工作进入角色。污染防治是一个综合业务性强、考验人的苦活累活,但陈忠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而是迎难而上,接受工作的挑战。遇到不熟不懂的地方就虚心向局里的“师傅”们学习请教,在书本和实践中找答案。他调侃自己:“几年来,我在污防工作上收获不小,相当读了个‘本科’,成为研究污染防治的‘研究生’。”他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得到同事们一致认可,企业对他的工作也是心服口服。

在执法支队4名退役军人中,夏坜在转业之前是武警部队某大队大队长,转业后在执法支队只是一个称呼上的“大队长”,但他从不计较职位高低和待遇。夏坜年龄和资历都高于执法支队支队长,但他从来不“摆谱”,安排的工作愉快接受,都能高质量地完成。他负责安全生产及企业环境安全隐患排查,虽长期身揣降糖药,但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后,谁也看不出他是一名“糖哥”。他经常同应急管理部门的同志联合对安全重点企业实施排查,有时一周接一周地连轴转,应急管理部门的“友军”对他的工作作风特别认可。夏坜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咱当过兵的人,干啥事都要有个当兵的样”。

扎根彝家山寨的“第一书记”

2015年,凉山州生态环境局要挑选一名责任心强、有一定党建工作经验的中层干部,作为派驻对口脱贫攻坚村雷波县海湾乡麻柳村的“第一书记”。当时任局办公室主任、机关党支部书记的李德平成为最佳人选,他愉快地接受了组织的选派。

李德平走马上任后,首先是驻进村里同村“两委”成员促膝交谈,入户走访三个村民小组长及尚未脱贫的贫困户,准确摸清全村贫困户的真实情况,建立详实的贫困户信息档案,同村“两委”及各村民小组组长一起制定切合本村贫困户能够增收脱贫的工作方案。李德平经过一段时间的实地调查,心中有数了,他决定扎根彝寨帮助彝族同胞挖掉穷根。

李德平作为“第一书记”,首先是抓教育脱贫。“扶贫先扶智”,他协调教育部门投资141.24万元修建麻柳村小学及“一村一幼”教学点,使全村137名适龄儿童不出村即可入学。二是抓产业脱贫。协调资金近百万元,在一处荒山坡地修建了占地20多亩的养鸡场,发展生态型鸡的养殖,每年给村集经济增收2-3万元。三是发展种植业。目前种植有10亩虫蒌,200亩芦笋。四是以“四好村”创建为契机,多措并举,积极引导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改变高额彩礼的风气,改变了比杀牛、赛烟花、厚葬薄养等陋习,注重财富积累,想方设法巩固脱贫成果。李德平还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助力脱贫,为改善全村155户村民生活条件,他努力协调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责任公司出资27.50万元,给每户村民赠送实木餐桌一张、四条宽板凳、一个长沙发。

李德平扎根彝家山寨4年多时间,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积极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目前,麻柳村彝族同胞已越过贫困线,实现全村脱贫,正在进行成果巩固期。

去年底,局里考虑到李德平的儿子今年要参加高考,新派一名同志接替他的工作。李德平交接工作后,主动当起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的“顾问”。日前,李德平再度来到麻柳村,他感慨道:看到老乡们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心里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激动,愿麻柳村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
凉山州李德贫困户
荡秋千
凉山州创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凉山州果叶兼用桑间套作马铃薯技术
Mobility matrix of a weakly coupled parallel multi-DIM isolator based on axial force solution①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生机盎然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A Research 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f Civil Serva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tivation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