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上除受到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主权国家外,还有一些事实上已独立,但因种种原因而不被国际社会所承认的小“国”。这些政治实体分布在全球各大洲,又以俄罗斯周边为数最多。不是名副其实的国家,为何还能存在至今?
俄罗斯周边小“国”林立
目前世界上受到國际社会普遍承认的主权国家共有195个,包括193个联合国会员国和2个联合国观察员国(巴勒斯坦、梵蒂冈)。除了这些国家以外,还有一些事实上已经独立,但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被国际社会所承认的小“国”。这些政治实体分布在全球各大洲,又以俄罗斯周边为数最多。
从俄罗斯西部的核心地带一路向南,会抵达重要的欧亚边界线高加索山脉。这一地区结构复杂,自古以来便是具有极强的独立性、让外来政权头疼的化外之地。隐藏在这里的独立政治实体和有这方面诉求的实体,比世界上其他地方都多。
在高加索山脉北麓,俄罗斯境内,就有车臣、印古什等以少数民族划分的聚居区。而翻过高加索山到了南麓的格鲁吉亚境内,则有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两个事实上已经独立的“共和国”。
再往南去,到了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边境地带,还有一个窝在山中的“阿尔扎赫共和国”,成为了两国交战的前线。
而从俄罗斯向西看,在乌克兰危机之后,东乌克兰也涌现出了两个未受到支持的“独立共和国”:“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俨然要与乌克兰正式分裂。
它们不仅已拥有了自己的“民选政府”,还淘汰了乌克兰的钞票、护照等主权标志,自立了一套新的政府体系。
再往西去,到了德涅斯特河沿岸,还有一个被国际社会认为属于摩尔多瓦共和国,事实上却拥有自己政府体系,甚至还保留了锤子镰刀国旗的政治实体。因其位于德涅斯特河边,自称为“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用双重地理标签强调自己的合法性,所以简称“德涅斯特河沿岸”。
但这几个政治实体由于周边主权国家的声索,在国际社会不具有合法性,很少有联合国成员国愿意承认它们的“主权”。于是为了共同的“独立大业”,这些实体还结成了“外交联合体”。
比较早成型的阿布哈兹、阿尔扎赫、南奥塞梯、“德涅斯特河沿岸”早就于2006年互相在“外交”上承认,形成了一方有事三方声援的局面,并在一年后正式“建交”,互有“外交”往来。
这其中最活跃的一个是南奥塞梯,其不仅在周边地区有领头大哥的意愿,还把“外交”触手伸到了域外国家。其在2010年发表声明,承认远在非洲、同样不被国际社会承认的“西撒哈拉共和国”。只可惜,西撒哈拉并没有给出相同程度的回应。
除了和难兄难弟们建立关系,阿布哈兹、阿尔扎赫、南奥塞梯、“德涅斯特河沿岸”还试图得到一些联合国成员国的承认。
背后隐藏着大国势力
虽然这一带的外交局势非常混乱,要理出一根主线也不是不可能。仔细分析就能看出,上述这些政权实体背后存在着大国势力,就是俄罗斯。
早在苏联解体前的上世纪80年代末,各加盟国就已经纷纷事实上获得了实权,来自莫斯科的命令根本使唤不动它们。随着苏联正式解体,俄罗斯对这些前加盟国核心区的控制能力更是无限下降,最多只能以独联体盟主的身份干预其局势。但周边各加盟国内的少数民族还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比如各实体中得到俄罗斯保护最多的阿布哈兹,主体居民就是阿布哈兹人和俄罗斯人。这里在很早以前就是黑海贸易重镇,经济上有很强的自主性,地方认同感也高,对于远在第比利斯的格鲁吉亚毫无兴趣。
而在格鲁吉亚独立之后,俄罗斯很快联系上了当地政府,在事实上配合他们成为了一个单独的实体。
而在其东侧的南奥塞梯则扮演了策应的角色。南奥塞梯的主体民族是奥塞梯人,夹在俄罗斯人和格鲁吉亚人之间数百年。由于同处高加索山脉以南,他们和格鲁吉亚人的利益矛盾更多,也就更心向俄罗斯。
格鲁吉亚独立时,南奥塞梯就宣布效忠莫斯科,两者爆发了激烈的冲突,俄罗斯名为调停,实则比较偏袒南奥塞梯。
2008年,俄罗斯和格鲁吉亚为了争夺南奥塞梯控制权大打出手,引起国际社会震动。孱弱的格鲁吉亚显然不是俄罗斯的对手,无奈默认南奥塞梯的事实独立。而西边的阿布哈兹正好也趁着这个机会把境内的格鲁吉亚军警全部赶走,完全控制了所宣称的土地。
在俄罗斯的协助下,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双双成为“国中之国”。而且俄罗斯还拉来了一些国际上的朋友一起助力两地。
各路“第五纵队”齐上阵
位于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两个小国之间的阿尔扎赫同样如此,是苏联时代莫斯科留下的最后遗产。
这里的居民基本都是亚美尼亚人,但为了增加边疆地区的复杂度,苏联将其划归为阿塞拜疆共和国。这一举动在苏联解体后引发了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激烈争夺。阿国主张自己有权继承这一地区,而亚美尼亚和当地人则认为此地自古便是亚美尼亚的领土。
这对于俄罗斯来说又是一个天赐良机。信仰伊斯兰教,又为突厥人后代的阿塞拜疆和土耳其过从甚密,扶持阿尔扎赫能够分散阿塞拜疆的精力,令其不能与土耳其联手。而帮助这里的居民就是支持亚美尼亚,俄亚联手便能使心向北约的格鲁吉亚腹背受敌。这也是为什么俄罗斯支持格鲁吉亚境内的那两个实体承认阿尔扎赫。
当然,除了利用当地民族的独立心以外,俄罗斯调动各地本族人的热情更容易。从沙俄时代一直绵延到苏联时代,俄罗斯人向外的移民渗透从未停止。他们在苏联解体后的苏联地区扮演着“第五纵队”的角色,间接维系着俄罗斯的国家安全。
比如“德涅斯特河沿岸”,就是一个主要由当年援助摩尔多瓦的俄罗斯人组成的实体。虽然苏联没了,但他们对俄罗斯的向心力不言而喻。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俄罗斯人都是苏联时代迁入的老工人和老兵,均年事已高。根据估计,“德涅斯特河沿岸”的退休年龄以上人口已达到总人口的2/3,其经济和国防都完全依靠俄罗斯输血。俄罗斯也鼓励退休人口到这里买房置业安度晚年,给出的理由自然是这里气候温暖适宜,远胜于苦寒的俄罗斯本土。
苏联虽然已经走远,但它的影子,却还在这个世界上飘荡,为俄罗斯争取着来之不易的地缘利益。
(中国新闻网2019.2.19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