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平 杨扬
我军从2018年10月1日起恢复播放军号,使一个88岁的老号兵心情激动不已,他就是李珍将军。因为当年他作为号兵立下过赫赫战功。
一
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全国、全军性的英雄模范代表会议总共召开了三次,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于1950 年9 月25 日召开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中央军委于1987 年7月召开的“全军英雄模范代表会议”,以及2007 年8 月召开的“庆祝建军80周年暨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这三次写在建军及建国历史上的会议,李珍同志都参加了。1950年参加“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时,李珍才刚过18岁,是所有代表中最年轻的一位代表。1987年参加“全军英雄模范代表会议”时,李珍是参加过1950年代表会议的8名“老资格”代表之一,也是这8名“老资格”代表中唯一在职穿军装的代表。2007年参加“庆祝建军80周年暨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时,像李珍这样的“三朝元老”仅有4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如今能见证这三次英模历史盛会的,只有唯一健在的“青年战斗英雄”李珍了。
李珍老人在谈起这三次历史盛会时,依然神情饱满,历历在目,如数家珍。
“回忆我参加的三次英模会的盛况,感受最深的有两点”,老人如是说,“第一点是每次会议,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都十分重视,党、国家和军队领导人对代表们非常亲切、关怀,这既是对我军建设的重视、关怀和厚望,也是对全军指战员的鼓励和要求。”“1950 年9月召開的英模会,全称是‘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我6 月份就离开了单位,师、军、野战军首长层层都接见,都作指示。7 月底,先是在西安参加了‘西北五省青年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刚返回兰州就通知我再回到西安,准备参加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到西安后就受到彭德怀等首长的亲切接见,彭总还请代表们吃西餐,并说:给你们先演练一次,怕你们到北京后不会吃西餐。到北京前,各路英模代表先到石家庄集合,统一乘坐毛泽东号机车进京,林伯渠代表党和政府欢迎大家。开会期间,毛主席在怀仁堂接见代表并讲话,大意是:我们不仅要建设强大的陆军,还要建设强大的空军和海军。毛主席号召代表们要起模范带头作用,要密切联系群众,起桥梁作用。毛主席还以个人名义给代表发请柬,请柬下面写着毛泽东三个大字,在北京饭店吃饭,毛主席亲自陪同代表就餐。”“时隔37年后的1987年,在北京召开第二次英模代表会议时,老一代中央领导、军委领导许多还健在,邓小平、陈云、彭真、李先念、邓颖超、万里、徐向前、聂荣臻、杨尚昆等,有的参加大会,有的题词,和代表们合影留念。杨得志、余秋里、张爱萍、秦基伟、洪学智、李德生、肖克等军队首长全程参加大会。”“2007年第三次英模代表大会时,胡锦涛主席及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三次集体参加大会活动:7 月30 日晚和代表们一起观看 ‘八一军旗红文艺晚会、31 日和代表们一起参加国防部庆祝‘八一建军节招待会、8月1日参加庆祝建军80 周年暨全军英模代表大会并作重要报告。会前,胡主席等领导同志和代表们合影留念。‘八一招待会和合影时,我都在前排,荣幸地两次和胡主席握手,感到中央首长非常亲切,平易近人。”
老人喝了口水,继续说:“感受最深的第二点是,深深感到我们党和国家的伟大,中央领导英明正确。三次参加英模会,虽然背景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每次到北京开会都感到变化很大。1950 年,刚建国一年,人们的精神面貌十分好,到处欢呼毛主席好,共产党好,新中国好!国家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1987 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各个方面的变化更是日新月异。2007年,我们站在新时期新起点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旗阔步前进。看到北京这个窗口的变化,特别是参观了建国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以及奥运会体育场馆的建设情况,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充满信心,真是心潮澎湃、激情高涨、倍受鼓舞,我们国家的前途无限光明。”
二
提起当年战争年代的往事,老人略一沉思,回忆起发生在解放战争西北战场那场至今仍然刻骨铭心,以一对十的惨烈阻击战。李珍老人讲述的那场战斗,就是西北战场上以少战多、以弱打强的极其惨烈而又极其重要的一场战斗,以及在这场战斗中发挥极其重要作用的一个号兵的传奇经历。
1949 年的解放战争已经呈现出摧枯拉朽的态势,我军在多数战场上都占据了绝对优势。
但此时西北战场的战局出现了重大转变,“二马”出动了。“二马”是青海的马步芳和宁夏的马鸿逵伙同胡宗南集团,欲“反攻” 关中,夺回西安,所谓联合反攻的军事行动开始了。商定攻击发起时间为6月10 日。
当胡宗南加上“二马”,共计30 多个师旅,20 万人,而我军一野的7军、8 军还留在晋中、晋绥作战,仅有1、2、3 、4、6 五个军,加上独立骑1师、骑2 师也就10 万出头,无论是数量还是装备上都处于劣势。面对气势汹汹扑来的强敌,彭德怀最终决定撤退,而撤退又导致了敌人的推进速度愈发加快。
6 月 11 日,正在奉命撤退的西北野战军第3 军在完成掩护第4 军通过咸阳的乾县、礼泉县一线任务之后,即尾随主力撤退。3 军9 师27 团3 营奉命在离团主阵地20 余华里的敌人必经之路——位于乾县北部的阳峪岭地区坚守掩护3 军主力撤退。当年,李珍就在27团的3营。
这场为掩护主力部队撤退而坚守的战斗注定是一场恶战。从敌我兵力的对比就一目了然,敌军为“青马”的162 师,一个整装师3个整装团,并以骑兵为主,而我军仅为一个营3 个连,敌我实力对比为十比一以上,相差极为悬殊。
11 日凌晨2 时,3 营在阳峪岭地区部署完毕,并组织构筑工事进行战前准备。早晨天刚亮,“青马”的162 师以骑兵开路,向3 营的阵地扑来,这是马步芳起家和看家的鹰犬家兵、精锐之旅。3 营长沉着冷静,200 米、100米、50 米,“司号员吹号!打!”随着营部号目李珍吹响的嘹亮军号声,全营从阵地的不同方向,运用不同的火器,轻重机枪、冲锋枪、步枪、手榴弹,构成了密集的火力网,冲在前面的敌骑兵和战马被撂倒一大片。对于突然受到的猛烈打击,敌军慌了神,先是前面的骑兵转头向后逃窜,步兵也随即逃了回去,敌人的第一次进攻就这样被打退了。
至上午10 点,3 营先后打退敌人4 次大规模的进攻,阵地前敌人和战马横尸遍野,但3 营也出现了重大伤亡,在敌军发起的第3 次进攻时,阳峪岭上我军最高指挥员3营营长中弹牺牲了!教导员也重伤被抬下阵地!在敌军第4 次进攻时,接替指挥的副营长又牺牲了!
由于营部干部全部伤亡,3营已处于无人指挥的状况,失去了指挥员,这场战斗就意味着在敌我悬殊、伤亡越来越大的情况下,3 个连的阵地无法协调,互不能顾,各自为战,极易被强敌突破某段防线致使阳峪岭阵地失守,不仅会使3营全体官兵被敌人全歼,更关键的是,3 军主力甚至整个2兵团都极有可能会被敌人骑兵部队快速追上,那样后果将不堪设想,恐怕西北战场的解放进程将被改写。
由于阳峪岭阻击战牵动着3 军的安危和西北战场的全局,3 军军长许光达时刻都在高度关注着这场战斗。他深知,这是一场苦战,由27 团来殿后打阻击,他既放心又不忍心。
就在许军长万分担忧的时候,在阵地上没有了营指挥员的危机时刻,一个挽救这场战斗的人出现了,他就是营部号目李珍。
李珍,山西朔县人,现在的朔州市朔城区。1931年的6月8日,李珍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城市贫民之家。1941年前后,父母因病相继去世,撇下了不到10 岁的李珍和已经卖给人家当童养媳的姐姐。李珍的叔叔在县警察局当差,看到侄子实在没法活下去了,叔叔哀求县警队,给10 岁的侄子找了一个在县警队放马的活,闲暇时间跟号兵学号。
1946 年6 月,朔县解放了!清晨,在姐姐家躲了一夜的李珍,带着军号跟着共产党的队伍走出了朔县城。李珍那时参加解放军只有两个理由,一个真的是为了生存;一个真的是被解放军打动了,这是为咱穷人打天下的队伍!本来部队嫌他小,但一看这孩子能放马,主要是还会吹号,遂即收留了他。
那时部队主要靠军号来指挥,从起床到吃饭的一日生活,战场上集合、冲锋、撤离等行动都是号声控制,号声就是军令!当时,连有司号员,营部有一个司号员班,班长叫号目,团部叫号长,相当于通信排排长。培养一个优秀的司号员很不容易,上百部号谱全都靠死记硬背,绝对不能出错,否则一旦错误发送指挥员的命令,后果不堪设想。
李珍参加解放军后思想进步很快,第二年,年仅15 岁便当上了营部号目。从参加解放军到阳峪岭阻击战的3 年期间,部队先后开往忻州、大同、应县等多地作战,大的战役有晋中战役、榆林战役、沙家店战役、荔北战役、陕中战役等十余个,小战更多。有一年大年三十,部队组织看秦腔、吃饺子之后,接着就拉上了战场,很多战友再也没有活着下来。在枪林弹雨中,李珍先后3 次负伤,最险的有两次:一次是李珍在吹冲锋号时,一颗子弹从他拿军号的右胳膊上臂部位穿过,离头部只有十来厘米,李珍还是坚持吹完了冲锋号。战斗结束后包扎时,发现这颗子弹差一点就击碎了骨头,但也伤着了臂部的神经和筋络,留下了右手中指、无名指和小姆指不能伸直的终生残疾。还有一次是攻城作战,在爆破组将城墙打开缺口后,李珍刚一吹完冲锋号,接着就无比勇猛地加入到冲锋的队伍中,当冲到十多米高的城墙下时,负隅顽抗的敌人将密集的手榴弹砸了下来,其中一颗正砸在李珍的背部,轰的一声爆炸,李珍当场被炸昏过去。当李珍清醒过来时,发现自己仅受了皮外伤。原来,在手榴弹砸到背上的那一刻,李珍反应非常敏捷,迅速滚翻到一个弹坑中,将自己的损伤降到了最低点。
在这些枪林弹雨的恶战中,李珍都在营指挥员的身边,亲眼目睹并参与了指挥员指挥作战的全过程。为了跟上首长的思维,他总是在琢磨仗是怎么打的,虽然才年仅17 岁,但他悟性很高,渐渐地弄懂了什么是进攻战斗、防御战斗、山地战、钳形攻擊、围点打援等作战样式和战法。战斗过程中,李珍有时还能够出一些小点子,发表一些小的意见建议,并对战斗进程把握的很准,号音绝对及时准确嘹亮,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名基层指挥员掌控战场情况的基本素质。
在敌人对阳峪岭阵地发起第5次进攻前,作为营部号目的李珍异常清醒,深知没有统一的指挥,阻击战斗的任务是无法完成的,自己不是干部,不能擅自越位指挥。李珍冷静分析了战场态势,迅速拿起营长的驳壳枪,冒着嗖嗖飞过的子弹,跑到了机炮连阵地,将驳壳枪递到了机炮连连长的手中,紧急而坚定地说:“营长、副营长都牺牲了。教导员受重伤已经抬下去了,全营的指挥、完成任务全靠你了!”连长只说了一个字:“好!”枪声又紧了起来,敌人又要攻击了!李珍及时向连长报告各个阵地的态势,全营的伤亡状况和实力情况。在敌人接下来的几次进攻中,李珍始终没有离开机炮连连长的身边,协助连长指挥全营打退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下午3 点,在敌人的又一次进攻中,机炮连长中弹倒下了,阵地再度失去指挥员。李珍跑到了2 排副排长王宽臣的跟前:“现在全营就剩下你一个干部了,你来指挥吧!”又一次将象征着指挥权的驳壳枪递到了王宽臣的手中。这时的3营阵地上,干部只剩1人,战士也仅剩下几十人了,李珍向王副排长提出了一条至关重要的建议,趁敌人还没有上来,将一部分兵力放到敌人的侧翼去,和正面阵地形成呼应,以达成突然袭击的效果。果然,这次敌人的进攻很快被挫败下去。随后,增援的9 连上来了。离阻击任务完成的时限越来越近,但仗却越打越艰苦。下午5 点,一股冲上来的敌人离阵地只有30 来米时,机枪手突然中弹,敌人趁机喊杀过来,情况万分危急!短兵相接勇者胜。李珍一看这阵势,果断地吹起了冲锋号。高亢激越的号声顿时使每一个战士热血沸腾,端起枪跃出战壕,猛烈地向敌人扑去!
黄昏之时,主力部队已经安全撤退,战斗结束了,3 营的阻击任务完成了,李珍和他的战友胜利了!
战后,已经是二兵团司令员的许光达在总结会上说:李珍同志在强敌当前和全营失去指挥员的紧急情况下,坚定沉着,挺身而出,主动协助干部指挥战斗,这对于稳定军心、夺取胜利,起到了一般战斗英雄所起不到的特殊作用,为二兵团的安全转移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兵团授予李珍“青年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随后,李珍又参加了扶眉战役、陇东追击战、兰州战役、进军酒泉、班门、敦煌,荣立特等功两次、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
解放后,李珍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先后3次进入军事学院学习,从普通一兵、营部号目、青年干事、副指导员、指导员、保卫干事、宣传股长、副教导员、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副政委、团政委到师政委、军副政委。1988年8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3年离职休养。
三
李珍老人成长于战争年代,从战场上一步一个脚印扎实走过来,做人做事信奉打仗那一套实打实的作风,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唯实务实,不搞形式主义,更不钻营取巧。
“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军队奉命三支两军,即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并作为“三结合”(革命干部的代表、军队的代表、革命群众的代表)军队代表参加地方的临时权力机构“革命委员会”。李珍所在团在吉林省敦化县执行“三支两军”任务。1970 年,身为团政委的李珍被“结合”成县委书记、革委会主任。他牢记“两个务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旗帜鲜明地坚持党性、反对派性。当他看到许多老百姓过年吃不上饺子的情景,不由一阵酸楚:关东历来是关内人谋生的希望所在,生活不下去了,便“下关东”。现在,就是要落实毛主席“抓革命,促生产”的指示,让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打出更多的粮食!
火炕上,他和农村干部一起研究生产计划;雪地里,他与群众一起刨冻粪。这年夏季,敦化县蠕虫成灾,早上一片庄稼,下午一片毕猹(被虫子吃了),老百姓急得眼里冒火,怎么办?“全县总动员,大打灭虫救灾突击战!”李珍作为县委书记、革委会主任,在党委会、干部会、群众大会上,反复强调“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全县吹响了灭虫救灾的战斗号角。党政军民学齐上阵,虫灾被治住了、庄稼保住了,老百姓的焦急感、忧虑感平息了,李珍的一颗心也像石头一样落了地。朴实的中国老百姓心像明镜一样泾渭分明,敦化的一些60岁以上的老同志,至今不但记得当年解放军三支两军带来了“老八路”的好作风,还会唱《见到你们格外亲》,而且没忘记当年领导他们灭虫救灾的李珍书记。
四
作为参加第一次全国英雄代表大会最年轻的代表,李珍从不居功自傲,各方面对自己要求都十分严格,在个人的成长进步和进退去留上自觉服从组织安排和决定,工作中总是像当年当号兵时那样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调动,在一些同志心目中,挪地方、换单位就该提升一官半职,要不就得新单位的条件更优越一些。
1962年底部队精简整编时,团要撤销机关“股”的编制。已经当了好几年宣传股长的李珍,一天被团政委叫去告诉他:“组织决定你去一营任副教导员!”股长也是副营职,但这个副营比一般的副营要大。比如授衔时,股长最高可定少校,而副营长、副教导员就不行。李珍什么也没有说出来,简单一收拾,不过两个小时就到一营营部报到并迅速开展工作。
1985年部队精简整编时,46军被裁减,李珍已经是这个军的副政委了。军里的8名常委,有6名或提升、或调到了省城。李珍的这次调整,职务上平调,驻地却是从中等城市到了山岭。对此,他想过,甚至不只想过一次。但他深深懂得这一纸命令的重量,非同一般。在战争年代的30多次战斗中,他这个号兵总是不折不扣地执行命令,争先恐后地冲上前沿。
李珍到某集团军上任后,不等不靠,主动要求去了解熟悉部队。他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几乎跑遍了集团军所有团以上单位,所到之处,都留下了他那从战场走过来的特有务实扎实作风。
某师连续7年保持无重大事故,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绩!他们要开总结表彰会议,特邀军领导参加。总结报告,经验介绍,李珍同志仔细听着每个同志的发言。
“请集团军李副政委作指示!”主持会议的师领导带头鼓掌。
会场上的几百双眼睛,迅速集中在大会主席台中央。
他终于发话了。“谈不上指示,我从外单位刚来,对咱这边的情况不熟,不容易说到点子上。我只提三点希望:1.保持清醒头脑,不可一时疏忽;2.别背荣誉包袱,一天到晚捧着心过日子;3.要有出事的准备,一旦出事可要正确对待——就谈这些!”
大家鼓掌了,鼓得很响。
会场顿时活跃了。 “这老头实在!”“少见! 少见!”
几个月后全军区推广这个师安全无事故现场会仅几天,师军械库就发生了丢失枪支的重大事故,给李珍的话下了注脚。李珍也由此得到了更多的敬重。
正当李珍了解和熟悉集团军所属部队情况,准备甩开胳膊大干的时候,又一纸命令来了:免去李珍同志XX集团军副政治委员职务,改任该集团军纪委副军职专职副书记 。同时,还任命了另一名同志为集团军副政治委员和纪委书记。
自从精简整编开始,不过3个月的时间,李珍的工作已经变化了三次。开始,原部队安排他留守,负责精简整编善后工作,接着又接到来新单位任副政委的命令,这次又来了一次改任,平均一月一变化呀!这个变化节奏过于频繁,频繁得使李珍有些茫然。在李珍的军旅生涯中,从没有因为自己个人的问题向组织张过口,请老领导说个话。
改任纪委专职副书记,意味着“船到码头车到站”。想法归想法,但李珍丝毫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以及对组织和对职责的忠贞和坚守!
“毕小侠的问题如果不查处,党规军纪将失去应有的尊严……”
某师农场6 名干部联名上书各级纪委,凭党性揭发一名叫毕小侠的干部经济贪污事实和该农场政委对毕小侠进行包庇的问题。谁知,告状信转回了原单位,6 名告状者分别得到了“报应”。
在李珍上任纪委工作的同时,接手了这件事。
毕小侠,是某市一位要员的公子,在外单位因犯盗窃罪曾被判刑一年,在军区保卫部存档的案件材料上有这样的批语:此人不可再接触经济工作。按说,纯洁的队伍是绝不能容留这种害群之马的。哪知他本领通天,摇身一变,鬼使神差地成了农场的助理员!
算了吧,此事不仅牵涉到一个县团级政委,真捅出去对咱们集团军也不是件光彩的事。毕的父亲在地方上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安排转业干部人家帮了不少忙。另外,谁知上边还有没有其他背景?
算了吧,这件事,师里也不是不想查,可是谈何容易啊!再说您一大把年纪了,还能干几天?
算了吧……
面对一些人的劝说,以及一些客观情况,李珍丝毫不妥协,认准一个道理,“党把纪检工作交给我,面对党的事业受损却视而不见?于心能忍吗”?
“二传手、中转站不是我们的作风,查!而且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这里应该成为解决问题的终点站!”李珍的眼睛红了,拳头握得紧紧的。
内查外调,座谈私访,等等。终于查清了毕小侠的问题:贪污现金、实物价值共7000 多元,倒卖钢材22.16吨,从中牟利6000多元。
事实面前,毕只好承认,谁知半路杀出程咬金。该农场政委暗自为毕出谋:决不可承认,否则问题就严重了。并写信告诉毕的父亲,让他心中有数,遇到情况统一口径。
“这像个党员、像个党的干部做的事吗?可耻!”李珍找来了该政委,义正辞严地谴责他这种严重丧失立场的错误行为。
案情真相大白,毕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该农场政委也落了个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从此案开始,他力排種种干扰,历尽艰难曲折,在一年的时间里,又清查了军制药厂案等10多个案件,查处了123个问题。劳累,使他的糖尿病加重了,但李珍也真正赢得了部队上下的普遍赞誉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