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祖禹
顷读完《初心——来自新乡先进群体的报告》,掩卷沉思,心潮澎湃,无限感慨、钦佩,这是一本具有高度思想冲击力的好书,它深刻讲述了一个先进群体生成、成长的生动故事,激人励志,教人奋进,让人坐不住。
对于新乡这片热土,我曾经倾注过并一直保留着强烈的感情。一连串光辉的名字,久久不歇地在脑际回荡。史来贺、郑永和、吴金印、刘志华、张崇锁、裴春亮……这是一个还在不断拉长的名单。史来贺是刘庄奋斗史的带头人,他是与雷锋、焦裕祿、王进喜、钱学森一同被中组部赞誉、命名为“建国以来在群众中享受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在他带领下,这个鸟不落脚、兔不做窝,老鼠安家也要饿死的不毛之地,方圆十里最穷的刘庄,从1952年干起,产生了那么多奇迹,让他自己和刘庄都成了新乡乃至全国的传奇。在旱灾、涝灾频仍发生的年头,他们除了抓住农田的庄稼不放,组织生产自救,搞运输、开豆腐坊、生产粉条、织布,坚持走集体经济的道路,战胜各种灾害,迎来了一个个大丰收。刘庄是产棉地区,全国平均皮棉亩产17.5公斤,刘庄亩产53.5公斤,是全国平均产量的3倍,创造出历史最高水平,受到周总理的热烈赞扬。郑永和,是和杨贵、焦裕禄一同被称为著名的河南三书记之一,他是出了名的硬汉子,实事求是,敢作敢为。他爬最高的山,走最险的路,到最偏僻的山村调查,了解群众需求,带领群众治山治水,修水库,做到山区路通、水通、电通。“文革”期间,“全国大乱,辉县大干”,赢得了国务院领导同志的热烈赞扬,“辉县人民干得好”。“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这是郑永和的名言。从领导岗位下来后,他还领着一个“老头队”深入山区,大战北干渠,解决5个乡,100多个村,10万多人的吃水问题。吴金印,这是一个受他所在的卫辉市唐庄镇最受拥戴的带头人。在刚举行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被表彰的有杰出贡献的100个改革先锋中,他是其中一员。他任镇党委书记40多年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群众当亲人,苦干实干,带领群众治山治水,打洞修坝,营造良田,使荒山变为米粮川,把一穷二白的唐庄建成为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省经济发达镇,被誉为“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并获“全国优秀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7年产值80亿元,2018年90多亿元,农业突破5个亿,老百姓收入30年前人均300元,现在2.6万元。
刘庄、辉县、卫辉……那一片使人思恋不尽的沃土,我曾经踏访过多少遍。在刘庄,我还记得多年前,史来贺带领我,走过大片农田、奶牛场、村办企业,还带着我走到当年毛主席视察刘庄大片棉田时驻足过的地方,引起我良久凝思;在辉县那块英雄土地上,县委书记郑永和带着我看过许多他付出汗水、辛劳的水利建设工程;在卫辉市唐庄的广阔土地上,我与杨贵一起,随同吴金印来到了狮豹头乡,走过多少个由吴金印率领成百上千农民修建过的山洞、隧洞、管道饮水工程等水利建设工程……想起那一切,那么清晰亲切,让我久久神往……
新乡北邻太行山南界黄河,8200平方公里土地,610多万人口,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半个多世纪以来,在祖国中原这块土地上,先后涌现出10多个全国先进,100多个省级先进,1000多个市县级先进,以及史来贺、郑永和、吴金印等一大批出类拔萃、非常优秀的人物,形成了十分独特的“先进群体现象”。先进数量之密集,以至于竟然形成为一种“现象”,这在全国不是独一无二的,也是数一数二的。
为什么产会产生这种“现象”?这些先进人物和先进典型有什么精神内涵和价值追求?在他们身上有什么样待破解的红色密码、隐藏着什么样的红色基因?人们从先进群体的实践中找到了四个以上的答案。
一、他们如何面对困难?先进人物和先进典型逐步成长、崛起的过程,遇到了许多难以言状的困难、艰辛。常言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正是战胜了千辛万难,才最终完成了对一个先进人物、先进典型的外部形象和内在世界的塑造。他们把困难当作完成一项伟大使命的动力,见困难就上,见困难就冲,荜路蓝缕,披荆斩棘,从不向困难俯首称臣。辉县西北,太行深处,曾经闭塞得只能靠“天梯”与外界沟通的郭亮村,修了一条挂壁公路——郭亮洞,其地形之险恶,被外国旅游者惊呼为“世界第九大奇迹”。这里下山太难,离山下卫生院15公里,有的病人走到半路就断气了,上学太难,五年级的学生得下山上学,一不小心,就滑下二三丈的深谷,每次下山无不提心吊胆。在张荣锁带领下,举起钢钎,向8.3硬度的砂质沉积岩宣战。一支钢钎打10厘米深,就得从新淬火,8磅重的铁锤打10厘米的炮眼,得打几千次,1250米的郭亮洞,凿开来,用掉了4800个铁锤,12吨钢钎,人们二话不说,眉头不皱,耗费了多少体力,流了多少汗,克服了多少困难,能数得清吗。白天,村里派“13壮士”炸出碎石,晚上,全村老少都去清渣。30多岁的壮汉王怀堂抡起锤,一口气打1500锤。一次排险,一个人走在前头,一块石头掉下来,把他砸进了山崖……就这样,人们硬是砸通了山洞。在辉县上八里镇的回龙村,380多个村民,完全靠铁锤钢钎,硬是凿出了一条挂壁公路和一条1050米长的S型隧道,是一条真正的“求生路”。70公里长的辉(县)陵(川)分路,要开凿10个隧洞,辉县境内9个,陵川境内一个,光这一个,总长达3900米。这一带全是上百米高如刀切的悬崖,仰头绝壁戳天,俯视潭深无底,石头硬度都在11级以上。钻山凿洞的愚公移山专业队的豪言是:哪怕是座铁山,也要捅这个大窟窿。从1968年到1972年,分两期工程,硬是修建完成。完工后第一天,郑永和来到工地,他对这支特殊的队伍作了这样评价:太行山硬,你们比太行山还硬,太行山折磨了我们多少人,多少代;愚公移山专业队一冲上去,到处戳窟窿,使山区的三难(路难、水难、生活难)变成了三通(路通、水通、电通)。专业队面前没有困难,你们是刀山敢上,火海敢闯!郑永和的评价实打实,没有半点夸张。这样的挂壁公路在辉县,在太行深处有多少条,谁统计过?
二、他们如何面对群众?吴金印扎根故土50多年了,今年74岁,每天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他把群众当亲人,说:“和老百姓在一起,踏实。”郑永和是他“心目中最尊敬的老师”,老郑直到去世,都在深山沟沟里,真真正正为群众奉献了一辈子。他们时不时在一起,和群众面对面,又劳动,又拉呱,吴金印提倡“四同”,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有事同群众商量,干一个事,成一个事,最实在。他带领群众把深山沟变成米粮川,把荒山变成绿山。他说:“百分之九十九的功劳都是群众的,我最多占百分之一。”有一次,吴金印到五保户杨务新老两口家里吃派饭,老两口杀了一只鸡,吃饭时捧出一大盆鸡汤。这只鸡是老两口半个家当,吃盐、打油,全靠它下的鸡蛋哩,吴金印借口有事,抬腿就走了。老吴说:“我能不知道肉好吃?如果我吃了,每个乡亲都知道我好吃肉,大家都会这样做。党员搞特殊的那一刻,就脱离了群众,你就干不长。”在他们心目中,老百姓是天,位置最高最尊贵;老百姓是地,关系最亲,最接气。他们能看到群众中存在什么问题,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总能和群众在一起,想出解决各种问题的办法。吴金印说:“心系群众苗保土,背离群众树断根。党员和干部打心眼里爱着群众,敬畏群众,一辈子记住一个理,千方百计要为老百姓谋利益。要叫群众干的,我们带头干,要叫群众流汗,我们先流汗。汗水流到一起,心才能站到一起。”史来贺把为群众造福看做平生最大乐趣。他说:“形势变,任务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相信和依靠群众的原则不能变,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的作风不能变。”这些话铮铮有声,不是嘴上说的,是他们每天干的。这些先进人物亲近群众,群众也没有一天不亲近他们,郑永和去世已10年有余,埋在辉县大山深处,他的墓前总有新鲜脚印,总有举着花圈,深情凭吊的群众身影。在刘庄,每逢春节、清明、阴历七月十五等各种日子口,总会有人络绎不绝地到刘庄纪念馆来“看望”史来贺。唐庄狮豹头的百姓给吴金印立了一块碑,都被吴金印挪走,群众干脆把“太行公仆吴金印”七个大字凿刻到太行山峭壁上,叫你“风刮不走,雨淋不坏,车挪不动”,让你没辙。
三、他们如何面对自己?郑永和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土地上,村民说,要求别人做到的,郑书记一定会首先做到。“郑永和学石匠”是至今还在辉县传诵的故事。1966年8月,陈家院水库开始动工,出工的民工中只有300个石匠,算下来,光备料就得4年,怎么办?郑永和站出来说:“生在太行山,不会斗石头,不是好愚公。从今天起,大家都来学石匠。半个月后,公社以上书记都要考试。”从这天起,干部们纷纷拜石匠师傅为师。半个月后,郑永和请了几位老石匠当考官,县委党委和各公社指挥长一大批干部来到了考场,考试结果,郑永和考了第三名。消息一传开,全县多个工地上,人们立马练兵学石匠,很快全县石匠猛增到4万名。领导向群众学群众就跟领导走。这就是郑永和常说的“领导迈啥步,群众就走啥路”,真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郑永和离休后说:“离退休绝不是一个人为社会服务的终点,而是一个转折点。只要不是手脚真的不能动了,脑子真糊涂得不能思考了,就应当力所能及地为社会、为人民办点事,能办大事办大事,不能办就办点小事。”这就是他们组织老干部服务队治理虫害、绿化荒山,修北干渠的缘由。在卫辉、唐庄水泥厂立项订购设备和机器安装期间,承包商蜂拥而来,各种回扣和好处费摆到吴金印面前。吴金印明白好处费的背后就是承包费的提价。他把这些“礼金”一一退回,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咱当的是老百姓的‘官,工资是从人民上缴的税款中提出来的,人民给了你钱,再去赚好处费,不成了吸血鬼?”镇上干部说:“八项规定,一条也卡不住吴书记。”1997年吴金印兼任辉县市委副书记,作风丝毫未变。他儿子结婚,连亲戚也没告一声,租了辆面包车,把新媳妇接回家,就算办了儿子的婚事。新乡地区先进人物严于律己,从不利用自己的权位谋私利。史来贺两个儿子高中毕业,正值推荐工农兵上大学,有人要史来贺活动活动,把儿子推荐上去,老史说:“活动个啥?当农民照样为人民服务。”两个儿子头天高中毕业,隔天就回到刘庄“修地球”去了。高考制度恢复后,大儿子史世领考进大学,入学不久,赶上刘庄办厂缺技术员,老史硬是把儿子“动员”回刘庄。儿子成绩突出,村里推荐他当全国“新长征突击手”,老史横竖不同意,后来还是让别人去了。儿子买了一块表,别人花了120元,他买只花30元,老史看到了,非常不高兴,把儿子好说了一顿。从那以后,儿子再也没戴过表。梁世昌女儿初中毕业,按规定可到村办企业上班,父亲不让,给女儿派了个又脏又累的活,厂长不好意思,想把女儿调到管理部门,父亲不同意,说:“越是别人不愿干的活,咱们的孩子就是应该带头去干,这样群众就没意见。”新乡先进群体的领导干部十分注重从严管理身边干部,许福卿亮明自己的观点:当干部必须有奉献精神,个人要想富不要当干部。他坚持用“身不能懒,嘴不能馋,心不能偏,财不能贪”来要求身边干部。他所在的楼村被定为“河南省首批廉政教育基地”。吴金印用“四同”要求自己,也同时要求身边其他领导干部,他认为,光“四同”还不够,还需要“四不能”,身不能懒,必须参加劳动;嘴不能馋,下乡一律不准吃请,不准喝酒;耳不能聋,要广交农民朋友,倾听群众呼声;手不能伸,不许到村里索要土特产,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在唐庄,“四同”永不过时,也从不落伍。十几年前如此,经过十几年的锻炼,这里的干部冬天再冷,夏天再热,吃住都在工地。
四、他们如何面对精神文明建设?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这是新乡先进群体的共同价值追求。大家深切地认识到,只顾口袋,不顾脑袋,道德沦落了,思想滑坡了,治安破坏了,口袋也保不住。真正做到两富皆顾,口袋会鼓得更满,脑袋也会变得更聪颖,更理智,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是人生的大事。这方面,各个先进单位都有自己的策划和举措,都收到良好的效果。梁修昌的体会很深刻:我们抓精神文明建设,着眼于对村民的思想道德教育,首先选择家庭这个载体。从伦理道德开始,先从养老敬老做起,除了“好媳妇”、“好公婆”、“五好家庭”评比外,每年元旦前后,还要开展其他各种形式的评比活动。从家庭伦理道德入手后,我们全面开展了社会公德教育,规定每年11月、12月为社会公德重点教育月。在加强思想品德,提高村民思想觉悟方面不怕下大功夫。下了功夫,效果显著。越来越多家庭和睦,村民尊老爱幼,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我们还花几十万元办起了6所农村夜校,配备了35吋的电视机。从1992年开始每年组织12次学习党的改革方针,法律道德知识,还学心理学。1992年以来,光法律就学了23部。除了请法律专家来村里授课外,我们自己还组织了三支队伍,一支是老年协会和民调组,对不和睦的家庭做了许多细致的调解工作,第二支是以6个村民组长为主体,经常面对面,心对心地给群众做工作,第三支是党委领导下的强有力的辅导员队伍,根据需要,更加具体有针对性地做工作。另外,我们还有一项重头工作,即十分注重制度建设。我们先后订了250多条制度,尽可能通过制度,刹住某些不良风气,比如干部特殊化,一些富人、大户逞强欺人等不良现象。我们提出了“四个不准欺负”,一是干部不准欺负群众,二是有钱人不准欺负没钱的人,三是大户不准欺负小户,四是本村人不准欺负外村人。这就成为制度。现在办红白喜事都有一条规矩,也成了一项制度。提倡集体婚礼,旅游结婚,红事不吃桌,就是大锅菜,白事不吹响器,不吹喇叭,三四十年来,这些不良现象在村里杜绝了。制度订立了,党员干部首先遵守,群众说你干部只要敢干,群众就敢跟。干部只要一身正气,制度最后都能树起来。
五、他们如何面对荣誉?先进人物和先进典型,群众赞扬,上级嘉奖,奖状奖杯一大堆。如何正确面对荣誉,是昏昏然,飘飘然,还是头脑冷静,淡定处之,新乡先进群体有自己的正确选择。坚持社区的裴春亮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连续当选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等等。入选中国好人榜,被人们称为“领奖专业户”。对于劈头盖脸,扑面而来的荣誉,裴春亮谦虚地说:“荣誉是一种鞭策和鼓励。盖了房子,乡亲们就算富了?他们赚不到钱,怎么办?解决了这个问题,又想,不能让乡亲们有钱了就不思进取,就变坏,得从思想上改变他们。每一件事干的时候都觉得重要,干成以后又觉得下一件事更重要,总是觉得不完美。这种持续的“不完美”,南李庄社区的范海涛也有过,范海涛先后获得了“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好人”、“全国道德模范”等,他的父亲范清荣也是全国劳模,十多年间,新乡土地上,涌现出这一对父子劳模,堪称一段佳话。范海涛说:“我们党的事业就是让群众满意,为群众服务,基层工作就是将温暖、关心送到群众中去,让群众拥护党,依附党。”范海涛的这句话真是说到点子上去了。面对荣誉,范海涛异常清醒:要学会归零,成绩和荣誉是零。它只能说明过去,不能说明现在和将来,只有保持初心不改,才能对得起这个荣誉。荣誉不能当饭吃,它是精神食粮,只能在精神上让你有更好发展。要时刻想着党的事业和群众利益,严格要求自己,为群众干好事、干实事。要不骄傲,不浮躁,始终记着自己是一个老百姓,一个基层的支部书记。梁修昌说:“没得势前,头不容易大,一旦头大,人就晃,就会栽跟头,人其实很虚荣,需要不断改造自己。”刘庄的史世领说:“有些荣誉给你,你没有做得那么好,你心里不安生,说话也没底气,你做得好了,心安理得,即使没有荣誉腰板也是硬的。”这些话说得那么透。新乡先进群体的成员们完全把荣誉看成身外之物,有了这样的精神境界,這些先进分子持续保持先进,先进之后更加先进,理所当然。
以上这些答案,十分准确地回答了什么是新乡先进群体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追求。为群众办好事,谋福利,一切都是为了群众的苦甜悲乐,这是他们身上的红色密码,是做一个先进人物的神圣使命,这个密码一代一代传下去,这也就成了先进群体的红色基因,它植根在肌肤中,渗透到血液里,先进群体的光华将永不消逝,永不褪色,永葆青春。
这本书起名《初心》,这个书名起得真好。新乡先进群体的精神内涵,价值追求以及他们身上的红色密码,红色基因,就是他们的初心。这个初心是长翅膀的,它将从一个地区飞传到另一个地区。从这一个省飞传到另一个省……越传越多,越传越远,生根、开花、结果,民何愁不富、国何愁不强,红色江山何愁保不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