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森
2018年七大民生目标落地,你受益多少?随着个税起征点、养老金和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取消“漫游”费等的一一兑现,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发展的温度。(2018年12月16日中新网)
为了人民发展,发展为了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抓民生就是抓发展。回应群众期盼,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让老百姓能够真真切切感受到发展温度,是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些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居民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房子越住越大,私家车越来越多,口袋越来越鼓,居住环境越来越好,老百姓的日子犹如爬着楼梯吃甘庶,步步高、节节甜。几代人所梦想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座座大桥江上架,条条大路四通八达”,早已成真。但对照“民生高质量”的要求,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城乡之间的差距虽然有所缩小,但还很明显;居民收入明显提高,但贫困线以下的仍然存在。习总书记说得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以人民为中心,不在于说,而在于做,在于实打实的行动。说机关、事业、企业养老金并轨,但还是两股道上跑的车,一个“100迈”一个“20迈”,何谈“并轨”?天天都说降药价,可涨的还是比降的快,何来“看病不贵看病不难”?天天都说富民在先,但行政开支居高不下与民争利,何谈“利民为本”?说到做到不放空炮,才能取信于民。
民生高质量要靠实打实的发展质量。高质量的发展是民生高质量的支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离开了高质量发展,改善民生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不断把发展“蛋糕”做大,富民才有保障。有了钱才能为老百姓多办事、办大事。以我所在的南通为例,这些年,南通一门心思谋发展,凝心聚力求突破,加快了接轨上海、融入苏南的步伐,取得了经济总量跻身江苏第一方阵、全国地級市六强的骄人业绩。但南通仍然处于上升期、追赶期,只有一着不让、一步不让、撸起袖子加油干、开足马力追赶超,才能在新时代有新作为,才能为民生高质量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民生高质量要靠实打实的民生投入。经济发展了民生投入就应同步增长。虽说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但人均收入还不靠前,补齐短板就要不断加大民生投入。一是加大就业投入。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有就业就有收入,有收入才有改善。还是以南通为例,近年来,南通市为就业创业优先,实施更加积极的政策,各类专场招聘会628场,吸引22.9万人进场应聘,达成就业意向7.3万人次。二是要坚持“限高扩中提低”分配改革方向,不断向中低收入者倾斜。收入与GDP同步增长,发展才可协调、可持续,收入老是落后GDP,容易成为跛足巨人。三是加大宜居环境投入,继续做好“天蓝水清”工程。以国家森林城市的创成为节点,不断做好巩固、提质的工作,让居民享受绿色的健康之美。四是加大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以地铁的修建为节点,不断提升城市的管理水平,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公共福利。
民生高质量要靠实打实的保障体系。要织牢社会保障网,不断扩大社会保障面。发展温度体现在少有所学、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诸多方面。“有所”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全覆盖,一个不能少,这方面已经做得很多,但还有一定差距。二是“有所”还只是基本保障,还不算是高质量。人民生活要达到“高质量”的标维,就要实现“有所学”向“学得好”,“有得住”向“住得好”,“有所医”向“医得好”,“有所养”向“养得好”的转变。如何提高居民收入,如何提升大病医保水平,如何做好特殊人群的兜底保障等,确有不少发展空间。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民之所盼正是政之所趋,我们的工作做得越细、越实,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就越少,生活质量就越高。民生就是民心,你对老百姓越关爱,老百姓对你就越贴心。温暖沉下去,威信升上来。真心实意而不是虚情假意关爱民生,换来的则是不离不弃的拥护和连绵不断的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