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湖区文化产业发展调研与思考

2019-09-06 15:48郭建光
新丝路(下旬) 2019年2期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文化产业

郭建光

摘 要:当今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文化产业作为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附加价值高、发展潜力大的“绿色产业”,相对于传统产业具有较强的拉动性和“溢出效应”,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莲湖区是西安市的传统老城区,也是西安市的文化资源大区,但不属于文化产业强区。为贯彻落实好市委《关于落实“五新”战略任务 加快补齐“十大短板”的决定》,充分了解掌握莲湖区文化产业现状,助力莲湖文化产业深入、持续、创新发展,自五月份以来,课题组深入到政府机关、龙头企业等相关单位,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座谈交流、数据分析等形式,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参阅了大量文献。通过对调研结果及调研数据的认真分析,深入思考,试图勾勒出当前莲湖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所在,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期望能够对莲湖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融合

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道写入党章,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一个崭新高度,对于全党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具有重要意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坚定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可或缺。

一、莲湖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莲湖区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数据

(1)文化产业单位数及从业人员情况。根据2013年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全区有文化产业单位747家,相比较于2010年610家增长了22%,其中文化制造业43家,文化批零业158家,文化服务业526家。全区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2580人。

(2)增加值完成情况。根据最新反馈数据,2015年莲湖区文化产业增加值77.14亿元,2014年为70.23亿元,修正前2013年增加值就达到79.04亿元,经过2013年全国经济普查,全市对经普年份的文化产业增加值重新进行了全面的测算,由于分类办法与测算方式的差别,出现了缺口,于是对2013年与2014年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绝对量进行了修正,2013年由79.04亿元调整为65.57亿元。

2010年莲湖区文化产业增加值为35.22亿元,在“十二五”期间,莲湖区文化产业增加值从基数35.22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77.14亿元,翻了一番,莲湖区文化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3)莲湖区文化产业结构组成。莲湖区文化产业主要有三部分:文化制造业、文化批零业、文化服务业。总量比例如图:

2.莲湖区文化底蕴深厚

莲湖区为核心城区,是文化资源大区,拥有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资源,打造出了新汉风、大唐西市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北院门风情街、武术之乡等文化品牌。

(1)历史文化。西安是13朝古都,中国四大古都之一,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81年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美媒评选的世界十大古都之一,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莲湖区是西安市核心城区,历史文化遗迹众多。北有汉长安城,南有丝绸之路起点,中间钟鼓楼与明城墙交相辉映。古有汉唐文化遗风,近有明清文化印记。发生在这里许多典故都是历史演进中的重大节點或流风余韵,如“王莽九庙”、“大唐西市”、“玄武门之变”、“光绪慈禧西狩”等。一幕幕历史活剧,都在莲湖这方土地上上演。

(2)宗教文化。莲湖区宗教文化浓郁,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天主教、藏传佛教五大宗教文化交相辉映,其代表性建筑各具特色。化觉巷清真大寺作为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中国宫殿式古建筑群,是伊斯兰文化和中国文化相融合的结晶,是中国最具特色、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中国式清真寺之一,被称为世界上唯一中国式伊斯兰寺院。广仁寺是清康熙帝御批敕建的著名喇嘛寺院,是西安地区唯一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也是藏汉文化交流、民族团结的见证。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和九世班禅额尔德尼·曲结尼玛窦在此设有坐床。都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是西安市内仅存的两座道观之一。道教城隍鼓乐作为都城隍庙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存,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和“西安古代的交响乐”。皇家寺院——云居寺又称西五台,原名安庆寺,相传是李世民为其母所建,为尼僧道场。云居寺“其台基于唐,创于宋,屡葺于明”。现存的云居寺殿宇保持着宋代“硬山式”建筑形式,尤其是卧佛殿内卧佛塑像堪称明代塑像珍品。

(3)民族文化。莲湖区是西安市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的区,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区有26个少数民族,30752人,占当时总人口的5.61%,其中回族28762人,占5.25%;满族1315人,占0.24%;百人以上的还有蒙古族219人,朝鲜族113人;其余22个民族均不足百人。众多的民族孕育着不同的文化,在同一片土地上相互辉映,发展壮大

(4)红色文化。近代中国许多历史事件也发生在莲湖,不仅对历史发展产生影响,也为莲湖留下许多“红色”旧址。如“西安事变”领导者杨虎城将军的故居,中共西北特别支部的秘密联络站——莲湖食堂,西安地下党秘密联络站——奇园茶社等。

(5)丝路文化。丝绸之路,并不是一条单一的道路,而是指中国与世界其它地区之间贯穿古今的海上和陆上通商以及文化交流的区域,这是汉朝的正式官方使节达到的最远国家,这条路线联通了西方和汉朝之间的联系。中国的丝绸、瓷器、陶器、茶叶等大量珍贵产品和科学文化,除通过横贯大陆的陆上交通线路大量输往中亚、西亚和非洲、欧洲之外,也通过海上源源不断地销往东亚、大洋洲、美洲和世界各地。因此,学界习惯于将这些陆上与海上的交通路线区域称之为“丝绸之路”。而沿这些丝路所传播和衍生的文化则被称之为“丝路文化”。而今,我国正在布局的“一带一路”战略必将为莲湖区(丝绸之路的起点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3.莲湖区品牌文化产业

(1)“丝绸之路起点”——大唐西市。大唐西市划分为特色步行街、现代商业区、休闲娱乐区、宾馆、办公、博物馆等六大功能区域。通过借鉴大唐“開放、博大、包容”的情怀,充分体现大唐的“精、气、神”。并以世界级的丝路文化和大唐的历史文化为题材,以多彩的异域文化和风情为主线,打造以丝路文化风情旅游、休闲购物和娱乐商业为主导,以高档的商务型酒店、办公和居住为辅助的都市体验旅游中心、休闲商业中心和区域性的高档商务中心。同时通过唐文化与现代商业模式的完美结合,让人们“走进历史,感受人文,体验生活”。商业功能与历史文化在此交融,古代与现代在此辉映,东方与西方在此碰撞,形成了大唐西市独有的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和商业特质。

(2)“饕餮天堂”——北院门回坊风情街。以北院门为核心形成的历史文化风情街,是西安乃至全国闻名遐迩的回民餐饮商业步行街区,周边分布着著名的钟鼓楼、清真大寺、高家大院等名胜古迹。在这里,游人可以体验伊斯兰风情,品味明清古建筑,一边品尝多种西安的特色小吃,购买古玩字画、工艺品和土特产,一边感受西安古城历史风貌和现代文明的交融,俨然已成为西安之旅的必游之地,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消费。

(3)“新汉风与时尚业态完美结合”——老城根文尚小镇。去年,以“产、城、人、文”四位一体、“业态、形态、生态、文态”高度融合为鲜明特色的老城根文尚小镇初见规模。小镇以商创、文创、众创为主题,导入时尚文化、时尚艺术、时尚创意等资源,以打造“文化引领时尚,时尚弘扬文化”的城市新地标为功能和建设定位。小镇整体体现新汉风古今融合风格,以十二星座为主题,串联十二个公共广场、铁路与运动两个主题公园。并与今年7月21日至8月12日,成功举办以“打造音乐之城 品味优雅西安”为主旨的音乐节,开启了西安盛夏音乐的狂欢模式。小镇依托文化成功推动了城市商业的更新换代,提升了区域整体形象和品位,为西安人赋予了时尚生活的全新体验。

二、莲湖文化产业发展短板和制约发展的难题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推进文化建设的活力和源泉,莲湖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取得了一些成就,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和大西安发展的要求、和莲湖深厚的文化资源、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莲湖的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发展的难题。

1.文化产业结构亟待优化

莲湖区是西安市的老城区,也是西安市的老工业区,传统工业占比很大,少有的文化产业也是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文化产业组成结构极不合理。

(1)文化制造业比重偏大,且营业收入呈下滑趋势。以西安印钞有限公司为例,受电子支付迅速崛起壮大的影响,今年1~9月,其营业收入占全区规模以上文化单位营业收入总量的39.5%,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2%,直接拉低了莲湖区文化产业收入增速。

(2)传统文化大企业占比过重。据统计,文化制造业中的西安印钞有限公司和西安新华印务有限公司,文化批零业中的陕西新华发行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文化服务业中的西安日报社、西北综合勘察设计院、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等这样的大型文化产业单位,占了全区规模以上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的大部分,其相关指标的上升或者下降在很大程度直接影响莲湖区指标数据走向,这对全区文化产业均衡发展十分不利。

(3)缺乏品牌企业,企业关停频繁。全区虽有大唐西市、回民风情街等大型的文化产业发展区和旅游景区,但没有集中管理,其发展状况不计入莲湖区统计数据计。文化产业单位规模普遍较小、科技含量较低,特别是个体工商户较多,没有统一管理集中收银,市场竞争力差、企业关停频繁。

(4)行业小类覆盖不全,行业门类发展不均衡。目前全区的文化产业涵盖十个门类(共十个门类),60个行业小类(共120个行业小类),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308家,占比40.1%,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业91家,占比11.85%,文化用品的生产业90家,占比11.73%,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81家,占比10.55%,文化艺术服务业72家,占比9.38%,工艺美术品的生产业49家,占比6.38%,新闻出版发行服务业37家,占比6.12%,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15家,占比1.95%,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12家,占比1.56%,、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3家,占比0.39%,虽然十个行业门类齐全,但是行业内部小类覆盖不全,例如,电子出版物出版、广播、记录媒介复制、图书出租、音像制品出租等。十个行业门类发展不均衡,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测算。

2.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缓慢

文化创意产业(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在国家产业转型的大时代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莲湖区的创意文化产业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在创意水平上还有很大的差距:

(1)从文化传统角度来说。文化进行产业化创新缺乏传统。创新意味着“未知”——而未知带来的更多是恐怖、担忧。即使这个“未知”可以解决现有可行但又确实存在的技术难题、创新需求、带来更高的利润、提高效益、降低成本等现实回报;但还是抵不过“未知”的恐怖和担忧。而放眼全球,许多曾经的行业巨头由于缺乏创新而衰败陨落,如诺基亚、摩托罗拉等。而像Facebook、腾讯等公司正是由于创新而获得了巨大成功,文化产业更需要创新驱动。而通过调研,这正是莲湖区文化产业所缺乏的,也是必须大力发展的,否则将在新一轮的发展中落伍。

(2)从理论指导角度来说。缺乏自主理论体系的构建。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引进大量的西方著作和理论。西方的成功案例和理论经验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Made in PRC)已经成为世界上认知度最高的标签之一,但是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目前还没有这样一个水平,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极不相称的。国家如此,莲湖亦如此。

第三,在企业布局方面。合作关系正成为互联网文化企业之间的主要选择。整个互联网文化产业将呈现集团化、舰队化的企业聚集形态。特别是在变化迅速的互联网背景下,文化企业的商业模式能不能成功取决于企业合作伙伴。在市场变动、技术更新、资本重组如此频繁的情况下,文化企业必须形成企业联盟才能生存下去,合作关系替代竞争关系,企业更加关注资源的互补性与共同开发。例如阿里巴巴在影视领域既投资了光线传媒,又投资了华谊兄弟,而华谊兄弟既与腾讯合作又与阿里巴巴合作,很多企业根据优势互补的需要形成了一种“企业联盟”的形态。

第四,在创业方面。在2015年大众创业的热潮下,互联网推动了文化创意领域内的大众创业,兴起了许多线上众创空间。线上众创空间为文化创意从业者开辟了一个创业空间,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变得简单、快捷。线上众创空间也影响了传统的文化产业园,大多数文化产业园都开始涉足创业领域。在文化产业园里,可以进行“三创”,即创业、创投和创投辅导,它可以把创客、创业资源、创业投资全部融合在一起,这样形成的创业辅导模式能够让创业有更高的成功率。而在产业园里的小微文化企业分布于文化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产业园这个组合平台可以把政府资源与各界的资源联动整合起来,实现各方的价值最大化,从而形成组合平台的竞争优势。

(3)文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既有助于促进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提高相关产业的发展质量。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和科技、金融、旅游、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主要的融合领域为数字内容、智能终端、信息媒体、应用服务四个领域,并有进一步深化的趋势。

第一,科技特别是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文化创意产品的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各个层面和关键环节,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和重要引擎,为此前面有专门论述。

第二,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具有天然的互补性,文化为旅游提供丰富的内容产品,旅游则为文化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与其他产业相比,文化与旅游融合更加天然,更加自觉,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第三,融资难一直是制约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瓶颈,尤其对于轻资产文化创意企业而言更是一大难题。但文化产业具有产品附加值高、就业吸纳能力强等特征,已成为是经济新的增长点,金融产业投资文化产业也必将成为金融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也为文化产业提供了资金支持。文化与金融产业融合必然会形成共赢局面,而在版权管理、文化产业交易所、文化众筹和小额信贷等方面都将能够率先见效。

第四,我国制造业受生产成本上涨、新型业态兴起等因素影响,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内生动力明显不足。“文化+制造业”这种新型融合发展模式,可以将文化元素植入、融合、渗透到制造业企业之中,赋予制造业企业文化内核、文化属性、文化精神和文化价值,提升企业创造能力。同时在产品中加入文化元素或者创意设计,用创意融合提升产品附加值,利于打造品牌效应。

2.文化产业发展先进经验与案例

(1)国外发展文化产业经验

一是政府加大财政投入。法国政府非常重视文化产业,对文化事业及相关产业给予不同形式的财政支持或赞助。一是中央政府直接提供赞助、补助和奖金等。每一个从事文化活动的企业或民间协会均可向文化部直接申请财政支持。二是地方财政支持。法国的大区、省、市、镇政府都有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财政预算。三是政府通过制定减税等规章鼓励企业为文化发展提供各类帮助。有关企业可享受30%左右的税收优惠。

二是投资主体多元化。美国文化产业成功经验之一在于实现了文化产业投资主体的多元性。美国政府对于文化艺术的资助一般不会超过文化组织所得的20%,其余部分则必须由申请者从政府机构以外筹集。美国政府尤其注重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杠杆来鼓励各州、各企业以及全社会对文化事业进行赞助和支持,美国文化艺术团体得到的来自于公司、基金会和个人的捐助数额要远远高于各级政府的资助。此外,美国的文化产业还得益于财团的资助。以传媒为例,美國的主流媒体大多由各大财团控股,依靠财团巨大的财力和其他资源维持其运营。

三是融资方式多样性。多样化的融资方式为美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美国文化产业的金融介入程度比较高,在美国各个文化产业集团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融资体制,一些有实力的文化产业集团如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等,其背后都有金融资本的有力支撑,文化产业集团与金融集团间互相渗透,互相参股、控股,建立了稳定的伙伴关系。

四是文化产业管理法制化。加拿大政府十分重视通过法律调整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联邦国家,加拿大的文化产业由联邦、省、市政府分别管理,联邦负责全国性的文化事务,主要通过颁布各种法规对全行业进行宏观管理。省、市政府进行的是微观管理,他们依据其管辖范围,通过各种法规和条例进行管理。健全完善的文化法规协调了宏观和微观管理关系,为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管理文化产业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五是日本通过法律法规调控文化市场的手段已经逐渐机制化。这些年来,日本先后颁布了著作权管理法、IT基本法、知识产权基本法、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等法律、法规。新的法律颁布后往往还有更为具体的措施相配套,使文化产业得以健康有序地发展。

(2)国内成功案例

案例一、文化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智能手机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网络视频的异军突起,给传统电视媒体带来了致命冲击,电视开机率急剧下跌,各大卫视争相出招抗跌止损。湖南卫视早在7年前就推出了芒果TV,将其打造成为旗下唯一融网络特色与电视特色于一体,面向电脑、手机、平板、电视机“多屏合一”的互联网视频供应平台。2014年湖南卫视甚至推出了“芒果独播”机制,即湖南卫视的所有原创视频内容,其网络版权不再进行分销,而只在“芒果TV”进行独家播出,此举将进一步优化湖南卫视的媒体生态圈。除了打造网络播出平台之外,依靠互联网进行互动营销也是湖南卫视台网融合的另一成功举措,其品牌节目《我是歌手》依靠电视、互联网和移动端同步直播,依靠QQ空间、微信、微博进行话题造势极大地提升了收视率,甚至一度成为同时段收视冠军。

案例二、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在杭州,单纯的西湖观光已经不能支持杭州旅游业的发展,以“杭州宋城”为典型代表的新的旅游支柱应运而生。宋城景区坚持以“建筑为形,文化为魂”的经营理念,着力于开创和推广“主体公园+旅游文化演艺”深度融合的“宋城模式”,是文化产业与旅游深度融合和协同的完美体现。其打造的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堪称目前世界年演出场次最多和观众接待数量最大的剧场演出。上演12年,每年只需注资1000万元就有2亿多的元的票房收入。最为关键的是,游客为了观看《宋城千古情》在杭州的逗留时间至少延长一天。按照惯例可以带动相关消费产业比为1:7,每年为杭州旅游产业增加收入几十亿元。

案例三、文化产业与金融业的融合。为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融资难题,2009年6月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挂牌成立。其是由中宣部、商务部、文化部、财政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上海市政府认定批准的综合性文化产权交易服务机构,是以文化版权、股权、物权、债权等各类文化产权为交易对象的专业化市场平台,是立足长三角、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权益性资本市场。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通过境内外的分支机构,为各类出资主体提供灵活、便捷的投融资服务,是上海及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市场平台,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融资支撑。

案例四、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传统制造产业转型升级,企业理念、模式、技术都要相应发生变化。台湾的“观光工厂”就是目前比较成功的案例。“观光工厂”结合观光休闲、教育学习、文化艺术等多角度、全方位运营模式,将传统制造和文化创意结合起来。设计“观光”主题,规划厂区空间、创新体验、导游解说、企业形象等内容,传达有关产业、产品的核心知识,提升美感塑造特色。企业通过不断的产品创新和趣味体验,让消费者获得难忘的情感和感官体验,加深对原料、制作过程的了解。在此过程中,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也得到不断攀升,为消费者创造更好的生活价值。企业也从一家家传统制造企业成为台湾热门观光景点,获得经济效益和产业附加值双丰收。

四、促进莲湖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日益突出。为加快莲湖区经济发展,特别是文化产业发展就必须弥补现存的短板,克服制约的困难,既要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又要避免盲目“克隆”,勇于创新,走出有莲湖特点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通过深入研究与思考,我们认为应关注以下几点并积极加以探索。

1.政府主导,紧抓发展机遇

(1)国家发展战略带来机遇

一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纵深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交思想的具体化,也是全球化新阶段下我国对外开放的最新发展和实践。今年五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更标志着“一带一路”战略进入了经济、贸易、文化等领域的实质性战略实施阶段。并且,2019西安将承办下一届高峰论坛。

二是文化开放已成为国家战略的核心组成。实施文化开放战略是在新的历史阶段,我国文化强国建设、全面开放战略的核心組成。围绕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中华文化精神,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文化贸易,进一步提升和彰显文化自信,促进文化输出,对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话语权以及文化强国建设,有着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同时,文化开放战略也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先导要求。

(2)西安发展战略带来机遇

“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是王永康书记在西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城市定位,不断强调文化强市战略,加快建设丝路文化高地,推进丝路文化交流。在“聚焦三六九,振兴大西安”这一战略体系中,反复突出西安在对外开放、丝路交流、文化实力等领域的发展要求。莲湖区位于丝路起点,与西安城市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将在西安发展中发挥更有力的支撑作用,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会窗口。

(3)加强政府主导与扶持

机遇带来挑战,面对挑战莲湖区必须加强文化产业的主导与扶持。一要健全机构,做好服务;二要配套政策,紧抓落实;三要鼓励微小,奖励先进;四要经济搭台,文化唱戏。

2.聚合发展,深化园区效应

为莲湖文化产业的发展,建设高质量、高效率的文化产业园区势在必行。参考我区实际,可将西大街大量闲置商铺利用与开发。其积极意义在于推动莲湖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提高创新创意能力,加快先进文化传播;有效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有效吸引外资,促进产业发展;传承文化内涵,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体制创新,打造莲湖文化品牌。要做好桃园开发区转型,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双创空间。为保障文化产业园区健康有序发展,应采取以下对策与措施。

(1)创新管理体制,完善运营管理职能。实现公共利益和经济利益最大化是文化产业园区运营管理的双重目标。为实现目标要求,管委会既要有政府性质也要有市场性质;要积极创新园区管委会管理体制,实行综合职能部门和营运管理部门相分离的管理模式。

(2)引进龙头企业,扶优培强本土企业。企业是产业的微观基础,企业的质量决定产业的发展水平,尤其是大型龙头企业对产业的状况和走向起着关键性、决定性的作用。要依托园区的特色资源和定位,加大引进原创型、品牌型和规模型等优质文化企业。要加大扶持园区中小企业的力度,把符合园区产业发展方向、运营良好、前景较广阔的中小文化企业认定为园区扶持的重点企业。

(3)引进优秀人才,做好人才培训。目前多数文化产业园区发展亟需解决的最主要问题是人才缺乏。文化创意人才特别是高端的领军型、复合型、开拓型、创新型、营销型的人才缺乏,成为制约园区文化产业发展一大瓶颈。因此一方面要加大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另一方面加大人才的培训力度。

(4)加强公共服务,促进企业增强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劲动力。促进企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既要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公共技术服务,如健全技术市场,有效发挥其连接技术供需双方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大知识产权的宣传和保护;又要充分发挥文化企业的主体作用,如积极引导和促进企业引进创新人才,组建高水平团队,自主或合作研发新技术等。

3.加强融合,合理结构布局

(1)文化+金融。长期以来,文化企业融资难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帮助文化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莲湖主管部门可以尝试以下措施。

一是成立文化产业专项发展基金,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助、税收奖励等多种形式支持和引导文化产业发展,同时重点扶持那些发展前景好、社会效益大、科技含量高的文化产业。二是成立文化产业风险补偿基金,对商业银行或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在对文化企业以无形资产质押为担保方式的融资中产生的直接贷款损失和担保代偿损失给予专项补偿,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承担能力和金融支持意愿。三是成立文化产业信用担保机构,重点针对一批经营业绩良好、管理制度规范、发展潜力巨大的中小文化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四是推动中小文化企业成立集体信托组织,以多家企业联保的形式申请额度授信。五是引导银行根据中小文化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发无形资产质押贷款、供应链融资等特色产品,政府对银行的金融支持予以奖励。六是争取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私募投资、外商投资等民间投资主体入驻莲湖,帮助区内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2)文化+互联网。在“互联网+”的网络新思维的指引下,围绕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发展现状,互联网思维正在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文化+互联网”必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其融合发展。

一是政府引导传统文化企业转变观念以主动适应互联网经济革命。二是帮助文化企业改变传统运营模式,融合并适应互联网运营模式。三是利用互联网传播迅速的效应扩大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引进或扶持互联网企业参与莲湖文化产业投资与发展。五是政府主导并出资,微小企业及个人参股,整合力量,共同孵化互联网文化企业。六是引进互联网经济的管理、运营、策划人才,助力莲湖文化与互联网产业的融合发展。

(3)文化+旅游。西安市是旅游大市,莲湖也是旅游热点和文化资源大区,做好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进而张扬旅游文化个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形成独特的文化吸引力和凝聚力,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对策。

一是立足本土,是指要以本土的自然历史文化景观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资源,以适合本土可持续发展的开发方式来开发。立足本土才能产生持久的文化吸引力。二是内涵互渗,以旅游开发规律和当地历史文化传统、人文资源禀赋、社会生活习俗等的协调发展为基础,以文化和旅游的体制机制相协调为有效支撑进行开发。因此,在旅游开发中,要避免零星点缀一些文化元素和文化旅游产品中的伪文化、文化缺位、文化错位等现象。推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演艺、节庆等文化旅游产品时,要提供丰富而独特的文化体验,强化地方性特点和比较优势。三是形式多样,是指以更宽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来看待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将旅游业发展的全过程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多层面多形式特点相结合,寻求更多样化的合作形式。包括文化节会、旅游演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种产品形式。四是文化引导,用文化引导并形成有地域特色的健康文明的旅游文化、旅游观念、旅游习惯,使之成为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4)文化+制造。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不仅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引擎,而且还成为制造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选择合适的合作模式是文化与制造业融合的关键,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宣扬企业文化,提高品牌影响力,从而影响行业发展理念。二是开设工业制造旅游观光项目(笔者认为在安全保密的前提下,每个人或许都想看看钞票的生产过程),并适当开设职业体验项目。三是建立莲湖工业变迁、发展及产品演变、收藏博物馆。

4.创意发展,讲好莲湖故事

文化创意产业运营模式变换多样,对专业化人才的需求较高,受西安市产业分布与莲湖区位的影响,我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及相关人才引进受到很大制约。除了政策扶持,金融支撑、引进企业与人才之外,选择合适的突破点是关键。通过研究与思考,我们认为应当深入挖掘莲湖丰厚的文化资源,讲好莲湖故事入手。

一是借助“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契合“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以大唐西市丝路文旅小镇为基础,创新驱动,做强做大“丝路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二是深入挖掘莲湖丰厚的民族、宗教、历史、红色文化资源,引入创新理念,打造特色街区、景点与文演,展示一个生动、鲜活、有故事的莲湖。

三是紧扣时代脉搏,将时尚与经典结合,引进多样艺术元素,文商文旅小镇定时开展演艺及文化产品博览会,以丰富市民的文化休闲需求。

四是以工业企业生产外迁为契机,借鉴北京“798艺术工厂”模式,打造莲湖特色的文化创意园区,筑巢引凤。

五、结语

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无限的发展潜力,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未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看到,由于莲湖区文化产业起步晚、发展实践不足、缺乏经验,与发达国家及我国的发达地区相比,在投资融资、法制建设、产业结构、创新能力、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希望通过此次调查研究,引发政府、企业及其他相关单位深入思考,通过改善管理、提高经营水平、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增强创新能力,力争为“补短板”加快莲湖区文化产业发展貢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少锋等.中国互联网文化产业报告.华文出版社,2016年10月

[2]金雪涛.文化产业投融资:理论与案例.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年12月

[3]王广振.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系统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13年9月

[4]张玉绒等.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机制研究.人民交通出版社,2017年2月

[5]于少东等.中国文化产业经典案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年1月

[6]李季.世界文化产业经典案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年1月

[7]莲湖丝路文化印记.莲湖区文化体育局,2017年7月

[8]潘文龙.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对策.2015年6月

猜你喜欢
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文化产业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基于熵权—TOPSIS法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旅游经济
巧借“文化创意”实现转型升级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