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文莲
龚贤中年以后课徒为业,留下许多课徒画稿。学界多认为龚贤课徒画稿现存六个本子。1王耀庭:“历年来龚贤《课徒画稿》的版本,分纯文字形式与图例形式,纯文字形式大致如四川省博物院藏《龚半千课徒画说》,图例形式因收藏与流传年代的久远,目前可见至少存在两种版本以上,主要为北京荣宝斋发行的四川博物馆藏《龚贤课徒画稿》外,依前人之研究,在过去尚有六种不同的版本:(一)日人大村西崖影印本、(二)莫友芝(子偲)旧藏本、(三)泰山残石楼影印本、(四)中华书局误题为《奚铁生树木山石画法册》影印本、(五)1935年商务印书馆影印本、(六)四川人民出版社影印本。”见颜晓军、田洪编著,《龚贤研究文集:纪念龚贤诞辰395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页。经查证四川博物院、荣宝斋等所藏龚贤课徒画稿墨迹本,其中两种同版而异名。大村西崖影印本和1935年商务印书馆影印本是以同一墨迹本(今藏北京荣宝斋美术馆)作底本,泰山残石楼影印本的底本是莫友芝旧藏本(今藏台湾何创时基金会),因此,龚贤课徒画稿现存四种。
传为《奚铁生树木山石册画法册》,民国八年(1919)上海中华书局珂罗版影印本,线装二册,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藏。上册十二叶,为树木画法;下册二十三叶,为山石画法。传为《奚铁生树木山石画法册》下册叶一和叶二(图1)可能原为两张册页纸合并后画作一幅课徒画稿,又如叶七和叶八(图2)、叶九和叶十(图3)、叶十五和叶十六(图4)也一样,其余的都是一叶为一幅,这表明传为《奚铁生树木山石册画法册》可能原为册页。
扉页文字为“本册提要”:“原册纸本十八页,高约英寸十寸,宽约英寸二十五寸。此册专写学画山水者指示画法,疏解画意,自树石起手及点染成章,分图详释,尤于运墨使笔,气韵雅逸,三致意焉。为此诚宣泄古今作者之秘奥,沾溉后学,岂浅尟哉。”2[清]龚贤,传为《奚铁生树木山石画法册》(上册扉页),中华书局影印本,1919年。
民国十二年(1923)、民国二十三年(1936)、1950年等中华书局多次影印这套传为《奚铁生树木山石画法册》的龚贤课徒画稿。
此册最后一叶题跋写道(图5):
近见吾甥戚子良学画山水,笔颇有古致,然用墨钝滞,未能尽洗尘俗。因□画意十□则遗之,畅其心志,当必有进也。奚冈。
推测当时中华书局根据此册最后一叶的题跋落款误认为此课徒画稿为奚冈绘制。笔者将此册最后一叶的画和题跋分别与龚贤、奚冈作品比对画法和书法用笔用墨,发现可见该册最后一叶的画法和书法都是属于奚冈的笔墨特征,另外,从题跋可知,奚冈曾为外甥戚子良学画山水而绘制课徒稿。
图1 龚贤,传为《奚铁生树木山石画法册》下册叶一、叶二,中华书局影印本
图2 龚贤,传为《奚铁生树木山石画法册》下册叶七、叶八,中华书局影印本
图3 龚贤,传为《奚铁生树木山石画法册》下册叶九、叶十,中华书局影印本
图4 龚贤,传为《奚铁生树木山石画法册》下册叶十五、叶十六,中华书局影印本
北京荣宝斋藏墨迹本《龚半千授徒画稿》后有褚德彝题跋:
宣统纪元,余在秣陵曾得一长卷,树石分二十余段,无款,仅有“半千”一印,惜为友人豪敚去,余曾影摹一卷存箧中。浙中某收藏家得二册,无款,为估人署奚铁生赝款,某书局付印仍标奚名,经余说明,观者始恍然。知画诀存世不止一本,惟观二本画迹俱是中年。
图5 龚贤,传为《奚铁生树木山石画法册》尾叶,中华书局影印本
中华书局误题《奚铁生山水树石画法》,余绍宋辨其为龚贤原本,而跋为伪托,俞剑华则断为龚氏所作。笔者认为除此册最后一叶以外,其余为龚贤所作。
台湾何创时基金会藏墨迹本《龚半千画法并柴丈画说册页》,纸本,册页,凡十九开,有图者七开,有文无图者十二开。每开画心均为纵24 厘米、横18 厘米,开本纵32 厘米、横46.5 厘米。前七开共十四幅有图无文字说明,后十二开二十三幅全为文字说明(最后一开右边有文字,左边有十一方印)。应是莫友芝旧藏本。最后一开右幅,下有“龚贤之印”“半千”两印,整开左右两幅之收藏印为莫家三代之收藏印(图6)。
图6 龚贤,《龚半千画法并柴丈画说册页》,台湾何创时基金会藏
莫友芝《郘亭书画经眼录》著录“龚半千画法并柴丈画说册页”,当指此本。兹录于下:
纸本。都四十七幅,幅高一尺余七分,广七寸七分。第一幅画树干法,自一二三笔渐益至成枝干,旁注笔法起止,并书其说。第二幅叶法,亦自一笔递增至成丛。第三幅枝干法。第四幅叶法。第五幅枝干法。第六幅叶法。第七幅至廿幅皆成幅山水,疏密远近,法法赅备。盖用以教子弟者也。第廿一幅首题曰“柴丈画说”,尽二十七幅为说四十一条,书法参画意,遒劲苍古,变化莫测,洵兴到之笔,《知不足斋丛书》中有半千《画诀》一卷,检校无同条,则是册又失传之稿,特此而仅存者,尤足珍矣。
与莫友芝旧藏本比对,台湾何创时基金会藏《龚半千画法并柴丈画说册页》前三开今佚(每开左右两幅,共六幅为树干法、枝干法、叶法等),从第七幅至二十幅(皆成幅山水)共十四幅,后面第二十一幅(首题曰“柴丈画说”)和二十二幅今佚,后面共二十七幅(全为文字)。据了解这几幅缺的可能已丢失。
莫友芝旧藏本收入民国十八年(1929)《泰山残石楼藏画》第四集(共十册),其中二册前为《柴丈画稿》,共十叶,每叶左右两幅画(共二十幅,其中前三叶四图有文字说明,其余十六图无文字说明;后为《柴丈画说》共十四叶,全为文字说明,每叶左右两幅字(共二十七幅字,最后一叶右边有文字,左边只有印章)。
吴敢提及民国十八年(1929)珂罗版影印《泰山残石楼藏画》第一集(共十种)中的《柴丈画稿》《柴丈画说》二种。3同注1,第94页。经稽核,并非见于《泰山残石楼藏画》第一集,而是《泰山残石楼藏画》第四集(共十册)其中二册,据前引莫氏著录的顺序,似应《柴丈画稿》在前,《柴丈画说》在后。他认为:
图7 龚贤,《龚半千画法并柴丈画说册页》,台湾何创时基金会
图8 龚贤,《柴丈画稿》,泰山残石楼影印本
笔者目验之后,认为《柴丈画说》字迹虽大小不一,但纸幅大小一致,书写风格前后相符,难以速定为拼合之本。至于字迹的大小变化或是视文字内容的多寡而适时调整所致,如起首论述“画家三等”“画家四要”“笔法”三条,因是核心总述,故皆署标题,标题字迹较大(与后论具体画法者大小相近),而标题下之具体论说因文字内容均较多,故以近半之字缩小书之,至于总论以下论具体画法者,皆不署标题,且因每条文字内容皆较少,故字迹较大,与总述标题相似。4同注3。
泰山残石楼影印本的藏印有朱文“京口何氏收藏”、朱文“青羊镜轩收藏”、朱文“芷龄审定”等,可知莫氏三代珍藏之后,又经何宾笙收藏。何氏字芷龄(又作稚芩),号青羊居士,斋名青羊镜轩,祖籍江苏舟徒,世居扬州。其为近代收藏家,工诗,能书画,与吴昌硕、陈师曾等人相友善。何氏之后,此册或入高氏泰山残石楼,但册中无高氏藏印。余绍宋著录称“往在友人处亦见一册”,此友人很有可能指何、高二氏之一。
吴敢提出:
以个人观感而言,笔者倾向于认为何氏藏本(图7)乃泰山残石楼本的摹临本(图8)(先勾摹轮廓再临写细节),但因未能获睹何氏藏本全貌,谨慎起见故不作定论。而泰山残石楼本之《柴丈画稿》与《柴丈画说》,因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未得再行出版,所以了解者较少,以致对其的相关著录亦颇多讹误,但是它保留了莫友芝家族三世珍藏的《龚半千画法并柴丈画说册页》的真实。
图9 龚贤,《龚半千画法并柴丈画说册页》,台湾何创时基金会
图10 龚贤,《柴丈画稿》,泰山残石楼影印本
图11 龚贤,《柴丈画稿》,泰山残石楼影印本
藏本的纸张纤维纹理(图9)皆与泰山残石楼影印本相同(图10),作品上虫蚀痕迹的位置、形状等亦相同,其次二者笔法墨法亦相同,只是泰山残石楼影印本没有何氏藏本清晰。何氏藏本(图9)比泰山残石楼影印本(图10)多一方白文“张正学印”。何藏本最后一开(图6)比泰山残石楼影印本尾叶(图11)多一方朱文“张正学所得金石书画记”。本文倾向于何氏藏本是泰山残石楼本影印时的墨迹本。
四川博物院藏《龚贤课徒画稿》(图12),纸本,长卷分三段:第一段引首“观物之生/道复书”,纵23.3 厘米,横91.5 厘米,内容为右上方有一方“大秋□”白文印,右下方有一方“□露”朱文印,左下方有二方“白阳山人”“复父氏”白文印;第二段为龚贤课徒画稿,总长537 厘米,宽27.3 厘米。
经反复查验,此课徒画稿原为纸本册页,共十六开,每开纵27.3 厘米,横33.5—34 厘米不等,每开有图有文,全为树谱;第三段龚贤题跋,总长267.5 厘米,宽27.3 厘米,原为册页,共八开,每开纵27.3 厘米,横33 厘米,内容为《画苑名家》《野遗氏漫记》(图13),最后款署“野遗氏漫记”。
卷签有旧题“龚贤课徒稿”,引首写在八开小方形宣纸(发黄由多处霉点)和后面课徒画稿的宣纸不一样,后面课徒画稿宣纸质量非常好,墨色变化丰富,其中有几张课徒画稿的边上缺字,可能装裱时不慎裁掉,有几处虫蚀处好像被修补过。
图13 龚贤,《龚贤课徒画稿》(部分),四川博物院
图14 龚贤,《画苑名家》《野遗氏漫记》(局部),四川博物院
吕晓《试论龚贤对吕潜山水画的影响》文中提到据说现藏于四川省博物院的《龚贤课徒稿》亦是从遂宁的吕氏后人处征集得来的。据藏品卡片记录,此作来自黄逸民。黄隐(1890—1969),别名逸民,四川省华阳县(今属天府新区)人。河北省保定军校第一期毕业。1924年任四川江防军总司令,1928年任中国成都市历史上首位市长。1938年任95 军军长。1949年率95 军在成都起义。1950年后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1969 去世。民国年间在四川民间被认为是四川军阀邓锡侯部“五虎将之首”,称“四小诸葛”。至于黄逸民是否从遂宁的吕氏后人处征集的就不得而知了。
北京荣宝斋美术馆藏《龚半千授徒画稿》(图14)(编号1750),纸本,册页,凡二十二开,前二十开为课徒画稿,每开画心纵25 厘米、横36 厘米,其中十八开画面中题有文字说明,前六开为画树起手法示范,并有文字解说;第七至九开为山石法示范,并有文字解说;第十开为房屋、桥、点景等部分;后十开为较完整的山水树石小品,大多为简笔渴勾,亦有三两开作数遍皴点;第二十开无文字,但有三方印:“张学正收藏印”朱文、“忠宣后裔”白文、“洪炘珍秘”朱文;最后二开为褚德彝题跋。
宋代流行的蝴蝶装装订形式,发展到明代早期,为了看阅方便而出现线装形式装订成册,经细查此本每开纸张的质地与作品点画的墨色变化,认为此课徒画稿原来是画在册页上,依据每开上皆有折痕的信息,可以推断此册页可能曾以蝴蝶装装订成册。
以此套授徒画稿墨迹本为底本出版的六种不同书名影印本之异同。
1.《龚贤画法册》,日本大村西崖影印本,1922年。
大村西崖于大正十一年(1922)以珂罗版影印,名为《龚贤画法册》,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卷二著录《龚半千画法册》:
图14 龚贤,《龚半千授徒画稿》,北京荣宝斋
图15 龚贤,《龚贤画法册》大村西崖跋,大村西崖影印本
此册为日本大村西崖借上海蒋氏藏本影印者,凡二十叶,前五叶画树法,第六叶点叶法,第七、八、九叶画石法,第十叶画房屋法,第十一、十二叶画山法,第十三至二十叶俱成章法,各为之图,说明至为精当。以较《画诀》,所说大体相类,而详略不同。往在友人处亦见一册,乃贵筑莫子偲(按即莫友芝)旧藏,与此相似,惟无山石画法,当时未及抄录,今不知落于谁氏,无由取以互证。因知半千生平以此课徒,所作不止一本,详略互有不同。
1922年珂罗版影印出版的《龚贤画法册》后有大村西崖尾跋(图15)。由大村西崖此跋可知该册即是余绍宋著录中所说的“借上海蒋氏藏本影印者”。而商务印书馆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又曾将蒋氏藏本以珂罗版影印发行,并改称为《龚半千授徒画稿》,也就是《荣宝斋画谱》影印龚贤两种《龚半千课徒画稿》中的第一种。
2.《龚半千授徒画稿》,商务印书馆珂罗版影印本,1935年。
《龚半千授徒画稿》,民国二十四年(1935)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本,(线装),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藏。封底页有注张昌伯收藏。共二十二叶,前二十叶为龚半千授徒画稿,后二叶为褚德彝题跋,画幅每图比墨迹本实际尺寸略小。
3.《龚半千授徒画稿》,齐云出版社影印本,1976年。
4.《龚半千山水画课徒稿》,四川人民出版社影印本,1981年。
5.《龚半千授徒画稿》,天津市古籍书店影印本,1992年。
6.《龚半千课徒画稿》,荣宝斋出版社影印本,1995年。
现存四个版本除四川博物院藏《龚贤课徒画稿》只有树法,其余皆含有树法与石法、小景,基本编排按先树法后石法,再屋桥、三远布局、小景等为顺序。四个版本中四川博物院藏《龚贤课徒画稿》和台湾何创时基金会藏《龚半千画法并柴丈画说册页》后面都有纯文字课徒画说、画诀。
传为《奚铁生树木山石画法册》(影印本)上下二册,上册为树木画法,下册为山石画法,其中文字解析有时略显得散淡,已涉及积墨法的运用。荣宝斋藏《龚半千授徒画稿》中的技法与画理更全面且组织更有条理,言语简明,重点在用笔,而不是用墨。比如,比起前三版本,《龚半千授徒画稿》多了分步骤详解山石画法顺序。
龚贤的《画诀》与《画说》(纯文字无图),根据流传形式分墨迹本、刻本、抄本、影印本四种。根据内容不同可分为:《画苑名家》和《野遗氏漫记》《柴丈画说》《柴丈人画诀》《龚安节先生画诀》或《画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