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总体规划修编探讨

2019-09-06 01:37陈德武
福建建筑 2019年8期
关键词:用地园区海洋

陈德武

(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 福建福州 350108)

1 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基本情况

2012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福建成为全国4个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之一。福州由此开始在福清市江镜镇规划建设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以下称蓝园),主动承接台湾产业转移、对接平潭综合实验区优惠政策,引导高端产业向园区集聚,加快园区发展。

蓝园地处福州市“一带一核两翼四湾”海洋开发新格局中的环兴化湾重点区域,距离福州市区69km,距平潭综合实验区25km,距福州长乐机场71km,距江阴港区8km,区位优势突出,交通条件便捷。闽台蓝色经济产业园以江镜华侨农场为依托,规划蓝园总面积约65km2。

2 上版总体规划编制情况简介

上版《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总体规划(2012-2030)》[1]从2012年开始编制,并于2013年4月8日正式由福州市人民政府批复实施。

2.1 发展定位与规模

2.1.1总体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

蓝园发展定位是以海洋产业为主,建设成生态环境优美的闽台合作示范产业区[1]。发展目标为:①新职能——福州海洋产业培育集聚区;②新空间——南翼产业集聚区新的增长空间;③新模式——生态示范产业新区、闽台海洋产业合作示范区。

2.1.2产业发展定位

蓝园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定位是:①海洋高端产业的重要集聚区;②两岸海洋产业深度合作的引导区;③海洋科技创新的先行区;④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的核心区。

2.2 发展规模

规划远期2030年保留村庄人口3.8万人,居住本地岗位的常住人口约为18万人,常住人口规模总计为21.8万人[1]。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规模56.25km2。规划近期2015年人口规模6万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规模14.04km2,如图1所示。

图1 上版蓝园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图

2.3 产业发展规划

产业发展规划分为产业片区、科研与高端服务片区、配套服务片区3个片区,其中产业片区有海洋生物组团、装备制造组团、物流组团3个组团。

2.4 空间结构

规划构建“一核、一轴、四区”的园区空间构架[1],形成功能布局合理、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配套设施完善的生态型、高端化产业园。如图2所示,“一核”:核心服务与景观区,集商业购物、娱乐休憩、配套居住、行政办公等核心公共服务和配套服务。“一轴”:结合中央水系的东西向产业发展轴线和生态景观带。“四区”:由水网绿廊分隔成的1个生活区、1个服务区、2个产业区。

图2 上版蓝园总体规划规划结构分析图

3 上版总规实施情况及实施评估综述

上版总规在发展定位、产业发展重点、空间结构、用地布局、基础设施等方面所确定的规划目标与策略,基本符合当前蓝园发展特征和趋势,对蓝园的发展建设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总规批复近6年来,蓝园实施进展情况良好,但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困难和矛盾。

3.1 园区建设用地规模滞后

蓝园建设用地增长较为缓慢,新增建设用地约105hm2,未能实现总体规划的速度与规模目标。新增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蓝园核心区位置,新建中铝、美铝项目主要集中在滨海大道北侧。

3.2 近期引进企业,偏离原产业发展重点

原总规产业发展主要以蓝色海洋产业为主,但是近年引进的项目主要是以铝精深加工,与原总规产业发展重点有一定偏差。

3.3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不够

目前,蓝园正在开发建设产业综合体,以提高未来企业员工的生活保障水平。但是,社会事业发展总体仍然落后,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发展水平较低。

3.4 园区总体风貌特色不突出

蓝园虽然具备良好的自然资源和风貌景观资源,但总体特色风貌还不够突出,园区海岸线和滞洪区水系的系统性、完整性不够,公共空间需要进一步的拓展和完善。

4 总规修编背景和总体思路

4.1 本轮总规修编背景

(1)2015年国家层面提出“一带一路”建设,支持福建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福州市要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建设“海上福州”战略决策,着力把握“五区叠加”战略机遇,努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加快智慧海洋建设,发展特色鲜明的湾区经济,迈出海洋强市建设新步伐。

(2)上版蓝园总规批复后,福州市、福清市陆续开展了《福州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福州市新区总体规划》《福清市城乡总体规划》《福清市多规合一规划》《福州市湿地保护规划》等规划,其中新区总体规划对蓝园产业发展指引方面,主要由海洋科技、高端制造、创新研发等功能构成,远期2030年规划人口规模为9万人。福清市多规合一规划,确定蓝园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6.78km2;湿地保护规划中,蓝园南侧临海近15.7km2的区域(原总规为城市建设用地)划为一级湿地保护区,为禁止建设区。因此,上版蓝园总规批复以来,与新编制的相关规划在人口用地发展规模以及用地性质有较大冲突。

(3)渔平(渔溪-平潭)高速公路与滨海大通道的施工线型与原总规存在一定的偏差,内部污水处理厂、给水厂等重大基础设施重新规划布局,工业用地调整等因素,蓝园需全面推进给排水、电力、天然气、道路、城际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以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促进重大企业项目的落位建设。

(4)目前,园区内已入驻中铝东南沿海铝精深加工基地,中铝公司与美铝公司合作的汽车合金生产线项目也拟在园区选址建设,这两个项目联动发展,将吸引相关上下游企业入驻,但与原总规以蓝色海洋经济生态园的定位有较大出入,蓝园的产业发展需要重新定位。从人口规模和建设用地规模来看, 2017年蓝园常住人口为4.28万人,用地规模为9.2km2,相较于上版总规确定近期(2015年)6万的人口规模和14km2的建设用地规模也有较大差距,因此蓝园整体发展需要重新谋划。

4.2 本轮总规修编总体思路

针对国家发展战略和上位规划等新要求、新任务,本轮总规修编应围绕发展战略、发展目标、用地规模和布局、产业规划等方面内容,做进一步调整、补充和完善。

(1)总规修编应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体现新的海洋发展和建设理念,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与江阴片区联动发展,全面建成海洋经济示范园。

(2)总规修编需明确发展指标并对应蓝园近远期发展赋以合理的目标值,如从综合实力提高水平、科技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合理性、社会民生服务水平、资源环境保护状况等方面综合考虑。

(3)上版总规的土地利用规划弹性不足及福清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导致实际建设中产生与规划的不相适合问题。因此,总规修编需核实蓝园自身的用地需求、落位项目对建设用地的需求,调整规划范围及用地布局。

(4)根据“海上福州”等上位规划对海洋产业提出的带动力强、附加值高、节能环保、临海型的产业特征要求,总规修编需推进海洋经济的升级版,即推进现代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推进海洋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推进现代海洋服务业高端化发展、促进临港产业绿色集约化发展、促进海洋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5 本轮总规修编主要内容

5.1 发展策略

(1)产城融合,合力筑园

通过临海装备制造、智能制造与智能服务生产、铝精深加工与电子功能性材料产业等主导产业引领,以产促城,打造产城融合的“产业之城”。

(2)开放开发,借力活园

构建蓝园大发展大开放格局,推动园区与山东半岛、浙江、广东等海洋经济试验区的合作交流;加强与厦门、漳州、泉州、宁德、莆田等沿海5市的海洋经济合作,推动福建省蓝色经济事业的共赢发展;借助台湾先进制造技术,将园区打造为闽台高端制造业融合发展平台;积极融入环兴化湾发展区域,辐射龙高半岛,接受平潭综合实验区的辐射与带动,打造开放开发的“活力之城”。

(3)保护生态,特色造园

充分发挥园区河网水系环境优势,利用候鸟保护及湿地保护区等生态资源禀赋、发展潜力和环境承载力等有利条件,打造“园在水中,水在园中”的“生态之城”。

(4)滚动开发,弹性营园

合理安排园区开发时序与规模,对应开发的不确定性,面向市场寻求弹性适应的开发模式,预留生态廊道确保安全底线,为机遇型产业提供落地可能,为公共服务设施留足弹性空间,预留大型基础设施选址落位,实现弹性营园。

5.2 发展定位及重点

(1)发展定位: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现代蓝色海洋经济产业示范区。

(2)根据蓝园发展定位和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为出发点,确定发展重点——以新型工业园区为方向,以蓝园产业综合体为重点,发展创新产业社区,建设相对完善的城市综合配套设施,解决产业发展的生产性及生活型需求,吸引高端技术人才、产业工人落地;大力发展海洋装备制造产业、智能制造与智能服务产业、铝精深加工与高端电子功能性材料产业,带动蓝园全面发展建设[2]。

5.3 规划规模、总体布局及空间结构

5.3.1规划规模

蓝园远期(2030年)规划人口规模为9.3万人,与福州新区总规确定的9万人基本保持一致[2];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7km2左右,与福清多规合一规划中蓝园的建设用地规模为16.78km2也基本保持一致[2]。

5.3.2用地布局总体构思

用地布局充分结合蓝园现状,并考虑园区外核电站、机场净空及区内高压线等影响,如图3所示。

(1)将生活、服务功能布置在远离核电站影响的西、北部,生活区结合现状村庄进行布局;

(2)将产业物流功能布置在园区东南部核电5km~10km应急计划区及周边;

(3)将可能产生高层建筑的生活商务服务区布置在远离机场净空影响的南部;

(4)尽可能利用现状沟渠塘库,形成“水在园中,园在水中”的格局;

(5)高压走廊与规划水系和规划路网相结合,尽可能减少高压走廊对园区的空间分割;

(6)港口码头区靠近深水岸线。

图3 本版蓝园总体规划修编土地利用规划图

5.3.3空间结构

构建“一核、一轴、三组团”的空间结构[2],如图4所示。

图4 本版蓝园总体规划修编规划结构分析图

“一核”即核心服务区与景观核心区,集商业购物、文化体育、娱乐休憩、行政研发办公等公共服务核心;

“一轴”即结合中央水系打造园区东西向发展轴线;

“三组团”即由主干道和水网绿廊分割形成的三个功能组团,分别为生活配套组团、公共服务组团、产业集聚组团。

5.4 绿地系统规划及空间景观风貌规划

5.4.1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形成“一心、一带、多廊道、多节点”的网络状开放型绿地布局结构[2],如图5所示。

图5 本版蓝园总体规划修编绿地系统规划图

“一心”指中心湖及绿地形成园区绿地核心;

“一带”指区内中部结合规划河道形成的东西向生态绿带;

“多廊道”指的是结合河道联接兴化湾多条生态绿地廊道; “多节点”充分利用本区内水体等自然资源,结合用地功能布局,规划设置区内公园绿地。

5.4.2空间景观风貌规划

规划形成“一湾、一廊、两带、多节点”的网络状开放型空间景观结构[2],如图6所示。

图6 本版蓝园总体规划修编空间景观系统规划图

“一湾”:指的是沿兴化湾形成的园区环湾景观风貌;

“一廊”:指由中心湖和水系、绿地构成的水体景观廊道;

“两带”:沿蓝色大道形成的南北景观轴和滨海大道形成的东西景观轴;

“多节点”:指的是环中心湖结合大型公建绿地形成园区核心滨水景观区及规划在园区入口、重要交叉口、节点设多个重要的景观节点。

6 结语

本文对蓝园总规修编工作做了简要回顾和总结:

一是针对国家发展战略和上位规划等的新要求新任务,确立了总规修编应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并对应蓝园近远期发展赋以合理的目标值,同时推进蓝园海洋经济的升级版等较切合实际的总体发展思路, 为总规修编明确了总的方向。

二是结合国内国际产业园区发展的新趋势,确定了①产城融合,合力筑园;②开放开发,借力活园;③保护生态,特色造园;④滚动开发,弹性营园等4个方面的发展策略,明确蓝园是集 “生态、生活、生产” 于一体的现代蓝色海洋经济产业示范区,为总规修编制定了具体策略。

三是依据上位规划及相关规划,在人口用地规模及用地性质等方面进行了有机对接,并依据蓝园现状及周边用地情况,进行规划用地布局,形成合理的园区空间结构、绿地系统规划和空间景观风貌规划等,以较好地指导蓝园规划与建设。

蓝园是从产业基础几乎空白而发展起来的福州市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将面对着诸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尤其在产业的选择和发展方向上还需要根据国际、国内诸多变化因素不断完善和调整。同时蓝园作为福州新区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直接受益,还可以通过学习效应、溢出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分享福州自贸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州新区高速成长所带来的发展机会,有利于福州市成为现阶段国内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

蓝园未来发展任重而道远,必定会存在较多不可确定的变化因素,唯有不断创新和发展,才能承担起新时期的历史使命和任务。

猜你喜欢
用地园区海洋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