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地点:海南省万宁
建设单位: 海南华润石梅湾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建筑类型:商业
设计日期:2016年
建成日期:2018年
建筑面积:20 124平方米
建筑高度:19米
主持建筑师:胡铮
设计团队: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Loction: Wanning, Hainan Province
Client: Hainan Huarun Shimeiwan Tourism Development Co., Ltd.
Type: Business
Design: 2016
Completion: 2018
Gross Floor Area: 20124 m²
Building Height: 19 m
Design Director: Hu Zheng
Design Team: CCDI
项目地处海南省万宁市石梅湾旅游度假区之内,远离喧闹的市井,四周茂密的树林、花园、山丘,还有远处的大海,都提示着这片场地隐逸自在的特征。
重新梳理总平面布局之后,我们保留了前后两进院落的格局,控制每栋房子的体量和进退关系,房子之间留白借景远处树林山丘,并用二层廊道相连,使群体组合曲折有致,尺度合宜,塑造出类似聚落的空间关系,与周边松散自然的环境相呼应。沿中轴线纵深串联重要节点空间,强化仪式感,与整体放松的聚落特征对比,凸显出一种张弛有度的氛围感。
在炙热的阳光和突如其来的暴雨下,由宽大的屋檐造成的遮阳避暑的阴影空间是热带地区典型的建筑意象。这一意象成为我们建筑设计的出发点。所有建筑单体均可看成是大屋顶与方盒子体量组合而成。屋顶平缓的挑出,其下留出的阴影空间深度甚至与室内进深相当。屋檐压得尽量低,防止眩光,使得檐下的建筑体量消失在浓重的阴影里,从外面看透露出令人喜悦的神秘性。反过来,从走廊看出去,则能够欣赏到由屋檐裁剪出的长卷景观。阳光斜射进来,被檐口遮挡,照到地面并且反射到天花上,渲染出阳光跃动渐变的画面。通过这种方式,我们重新演绎了热带建筑风格,它不是简单的形式表现,而是一种生活美学;它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既是具体的也是抽象的。
尽管建筑单体众多,但归纳下来,只有两种基本类型:双坡顶建筑和中轴线上的节点建筑。两种建筑类型最大的区别在于屋顶形式。双坡顶在四面出挑,与外走廊相对应。中轴线上建筑屋顶采用了规格更高的伞盖和十字坡,屋顶下的建筑体量与屋顶分离,相对于双坡顶与其下体量的粘连,显得更加空透自由。
类型固化于结构,建筑类型的实现依赖于结构体系的设计与表达。双坡屋顶采用混凝土结构,挑檐部分用柱支撑,柱子中间分开,一方面可使结构不致太粗笨,另一方面也可安置落水管,避免水管外露的问题。
屋顶的底部处理是一个难点。原始的设计是屋面板在上,梁在下,通过金属格栅吊顶将屋面底部收平。因为造价原因取消了格栅吊顶,我们将屋面板降至与梁底部平齐,考虑到整板尺度过大,在混凝土支模时用木方嵌入压槽,混凝土现浇拆模后即可在屋面底部留槽。混凝土的特殊质感加强了屋顶的分量感,当人站在屋顶下方时,从上方传递下来的分量感与墙面通透轻盈的质感相对比,让人体验到更强的存在感。这一体验在十字坡屋顶下方时更为强烈。
伞盖屋顶采用的是钢结构,用分叉的钢柱支撑三角形的交叉梁格。为了保证所有的梁柱交界面严丝合缝,梁柱截面采用定制化焊接处理,分解成6种基本截面形式。分叉柱与混凝土基座之间采用铰接处理,以应对基座与钢屋面之间的形变差异。密斯在德国国家美术馆中采用了类似做法,在十字形钢柱与屋顶之间采用了球形铰接点进行过渡。密斯通过对现代结构技术的表现,还原了柱式的古典意义。即使抛开柱式的古典隐喻不谈,有条不紊的结构秩序也是建筑体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表皮是建构的重点。与分量感十足的大屋顶相对,屋顶下方的盒子体量则尽可能做得轻盈通透。大面积的玻璃幕墙构成盒子表皮的主体;盒子的东西立面外做竖向铝格栅,以隐藏背后的玻璃开启扇、空调室外机和消火栓等设备。保证建筑主要立面干净完整的效果。
第二进院落功能以书院和健康疗养为主,立面做法区别于第一进院落。底部厚实,因为成本原因只能选择面砖。为了实现犹如岩石一般的体量感,我们设计了厚墙体系,将窗洞内凹,表现出墙的厚度和体积感。底部厚墙为砌筑体系,上部铝格栅则是外挂幕墙体系。
尽管都是依托建筑结构定位向外侧拓展,两种建造体系基本上是独立的,在构造厚度上也无必然的一致之处。综合考虑我们决定协调构造厚度,将砌筑厚墙和铝格栅做平,以呈现出一个完整、抽象的整体体量效果。在两部分之间留缝,满足幕墙排水,更重要的是在此制造出视觉停顿,暗示两种构造体系的分离:下部厚重,与大地结合生长;上部轻盈,似有漂浮之感。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