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霞,刘军,李博
(河北石家庄井陉县医院 骨科,河北 石家庄 050300)
在膝关节中,前十字韧带属于前向稳定结构,一旦发生断裂,便会出现膝关节不稳现象,严重影响膝关节正常功能,若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在不同程度上增加反复扭伤率,进而对半月板、关节软骨等重要结构带来损伤,出现关节过早老化等现象,大大降低日常生活质量[1-3]。以往所行的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治疗方式通常只是对前内束重建引起重视,而忽略了后外束,因此,存在一定几率的治疗失败率,且患者多伴有膝关节不稳以及疼痛感明显等现象[4-5]。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就我院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开展研究,分析膝关节镜下解剖中心点定位技术单束重建方式的治疗效果,具体如下。
选择2014 年1 月至2017 年12 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30 例,其中男性与女性例数分别17 例、13 例,年龄最大56 岁,最小18 岁,平均(29.38±3.03)岁,受伤时间范围7 d 至5 年,平均(15.36±2.06)个月。受伤原因:5 例交通事故,7 例生活扭伤,18 例运动损伤;受伤部位:13 例右膝,17 例左膝;所选择研究对象均没有合并其他韧带损伤,手术之前接受Lachman 试验,结果显示为阳性。
所选择研究对象均接受膝关节镜下解剖中心点定位技术单束重建方式治疗,主要内容:行椎管内麻醉,从高位前内侧以及前外侧行入路,并对前交叉韧带断裂情况进行探查,行纵行切口2.0 cm于胫骨结节内侧,便于将鹅足显露,对半腱肌腱及腘绳肌腱进行切取,编织直径在7~9 mm,完成预牵拉操作之后进行标记,行辅助内侧入路于内侧入路内侧下方(同半月板上缘距离0.5 cm 位置),在前交叉韧带股骨残端的中间位置使用股骨定位器定位,导针钻入,4.5 cm 空心钻钻透股骨皮质,测深后,放置导针,选择同移植物直径相同的空心钻钻取股骨侧相同深度隧道,置入牵引线,在胫骨导向器帮助下对胫骨侧残端出口位置进行定位,并将导针钻入,钻取胫骨隧道,将牵引线牵拉至胫骨隧道外,将移植物放于Endpbuttonsz 上于胫骨及股骨隧道内进行牵引,股骨端行Endpbutton 固定,胫骨端可吸收螺钉及门型钉固定;完成之后对切口进行冲洗,然后行包扎以及辅助固定。
观察统计随访Lachman 试验结果、轴移试验结果、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以及术前与最终随访时Lysgholm评分和Tegner 评分情况。
将本次研究所得所有项目数据资料均纳入SPSS 21.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 检验,并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若P<0.05 可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1 年随访,Lachman 试验结果:25 例阴性,5 例Ⅰ度阳性;轴移试验结果:23 例阴性,7 例Ⅰ度阳性;手术后同对侧比较,膝关节屈曲活动度有所减少7 例,减小范围低于10°,均不存在膝关节功能受限情况。
术后最终随访患者Lysholm 评分、Tegner 评分情况明显优于术前(P<0.05),见表1。
表1 不同时间Lysgholm 评分、Teg er 评分比较
表1 不同时间Lysgholm 评分、Teg er 评分比较
时间 例数 Lysholm 评分 Tegner 评分术前 30 51.03±9.53 3.11±1.68术后最终随访 30 93.03±3.84 6.25±0.49 t 31.664 13.898 P 0.001 0.001
对于人机体而言,前内侧束以及后外侧束对于膝关节甚至以及屈曲、旋转等有着重要的作用,同后外侧束进行比较,在膝关节活动时间方面,前内侧束时间是相对等长的,但是传统单束重建治疗方式通常只是对前内侧束的重建引起重视,在生物力学模仿轴移测试中发现,此方式无法对旋转负荷进行有效控制,所以更为推荐行后外侧束重建方式进行治疗[6-7]。但是由于单束重建胫骨隧道通常是在偏后位置,无法有效在前交叉韧带的解剖中心位置,导致治疗后所获得的效果并非十分理想[8]。
在开展前交叉韧带断裂治疗时,往往需要有前内入路屈膝角度为120°位置行辅助股骨隧道,而传统前交叉韧带单束治疗方式,则是将经股骨制作的隧道作为金标准。如果在前交叉韧带解剖的中心位置行胫骨隧道,其位点通常是在股骨解剖起点下方约为1.94 mm 的位置,若在胫骨解剖中心位置行隧道,需要确保胫骨隧道外口位置同关节线水平更为接近,才能够有效避免对外侧神经血管造成损伤,除此之外,在手术操作过程中,还需要谨慎操作,最大程度避免对股骨内髁软骨造成不必要的损伤[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1 年随访,Lachman 试验结果:25 例阴性,5 例Ⅰ度阳性;轴移试验结果:23 例阴性,7 例Ⅰ度阳性;手术后同对侧比较,膝关节屈曲活动度有所减少7 例,减小范围低于10°,均不存在膝关节功能受限情况。术后最终随访患者Lysholm 评分、Tegner 评分情况明显优于术前(P<0.05),提示对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行膝关节镜下解剖中心点定位技术单束重建治疗可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膝关节镜下解剖中心点定位技术单束重建治疗方式在开展操作过程中会借助到关节镜,因此术野清晰,可有效观察韧带等受损情况,操作更加精细,因此不会对关节环境等带来较大负面影响,具有创伤小优势,且是通过自身肌腱移植物进行重建,膝盖稳定性能更为理想。
综上所述,对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在临床中行膝关节镜下解剖中心点定位技术单束重建治疗是一种有效且具有安全性的治疗方式,能够理想地帮助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可观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