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宽雨/文
本期的谣言就是奇闻二,你猜对了吗?
说到蜉蝣,我们能想到很多和它们有关的诗句,比如著名大文豪苏轼就曾在《赤壁赋》中用“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来慨叹人生的短促和人的渺小。为什么要借蜉蝣来表达人生的短促呢?相信很多同学的脑海里都会蹦出这样的答案——因为蜉蝣朝生暮死。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蜉蝣只能活一天,可事实却并非如此。如果蜉蝣可以为自己辩解的话,它一定会大声地说:“我真的不是短命鬼!”
夏夜的傍晚,一大群蜉蝣在湖面纷飞,它们正在疯狂地执行繁衍后代的任务。这些蜉蝣似乎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此刻必须要抓紧一切时间去生孩子。人们给蜉蝣这种繁殖后代的做法起了个很形象的名字——“婚飞”。待婚飞结束后,蜉蝣的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它们纷纷落入湖中,成了湖中鱼儿的大餐。也许古代的人们就是在看到蜉蝣婚飞的现象后,得出了蜉蝣朝生暮死的结论。
纷飞的蜉蝣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蜉蝣的生命确实很短暂,它们中很少有寿命超过一天的,有的只能活几个小时。据说,有一种雄性鲎(hòu)蜉从羽化后开始算,最多只能活45 分钟。但是,在空中纷飞的都是处于成虫阶段的蜉蝣,它并不能代表蜉蝣的整个生命过程。要知道,蜉蝣不像孙悟空那样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它们是一点点长大的。
蜉蝣生命的起点和蜻蜓一样,都是从一枚产在水中的卵开始的,刚出生的它们靠吸取水中的氧气生活。蜉蝣的整个童年都是在水中度过的,相比短暂的成年,它们长达一年的童年就显得非常漫长了。在这个过程中,蜉蝣会一次次“进化”,朝着冲出水面、飞向蓝天的目标奋进。在一次次蜕变中,蜉蝣慢慢长大,终于在某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它们离开了自己童年的“家”,爬到了附近的石块或植物上。在皎洁的月光下,蜉蝣羽化成了亚成虫,此时的它们长出了翅膀,呼吸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外表已经和成虫差不多了。在这之后,蜉蝣会经历最后一次蜕变,这次蜕变会让它们如愿变成美丽的成虫。卵、稚虫、亚成虫、成虫,这四个过程加在一起才是蜉蝣完整的一生,整个生命过程自然不会只有一天,甚至可以用年来衡量。
我有一个漫长的童年
虽然蜉蝣成虫阶段的寿命很短,但它们并没有因此而抱怨。相反,它们懂得利用这宝贵的时间完成最重要的任务——繁殖后代。或许,就是这种对时间的充分利用,让蜉蝣从几亿年前的远古时代一直活到了现在,它们个体的生命也许不算长,但它们却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种族一直延续了下来。
在对蜉蝣有了了解之后,我们至少要明白两件事:第一,从整个生命阶段来看,人家确确实实不是短命鬼;第二,从朝生暮死的蜉蝣成虫身上,我们不应该只慨叹人生短暂,还应该学会利用时间,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