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程秀男 陈松 韩建平
黑龙江省地域广阔,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沃野千里,大小兴安岭丛山峻岭林海起伏,江湖秀丽,草原丰美,植物、动物、矿物等种类繁多的药材资源漫山遍野皆是。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黑龙江省丰富的北药资源如同一块璞玉,未被雕琢。历史上在中原地区的药学典籍中,记录黑龙江地区的药物相对较少。近代以来,一大批医药界的有识之士关注黑龙江地区的医药资源,在一代代龙江医药人的不懈努力下,探索南药北移、北药南流,变野生为家种等医药实践,黑龙江省为祖国的医药宝库贡献颇多。
新中国成立以来,黑龙江省医药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北药研发和种植上,黑龙江省立足农业大省的实际,利用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全力推动北药产业向全产业链方式发展,让北药产业成为黑龙江省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
中药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矿产资源。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黑龙江地区各族人民的生存繁衍、防病治病和康复保健,提供了重要保证,做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全省范围内加强对民族医药的开发研究,大力发展以往不被重视的草药,扩大药源,推动药材生产,改变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的面貌,全省医药事业如枯木逢春,出现一片欣欣向荣的场面。
新中国成立以后,根据国家统一部署,我省开始进行中医药资源普查工作。在普查中发现,我省地处寒温带,兼跨三个植被区域植物区系,分布的野生动植物药材,有明显的寒地生态习性和鲜明的区域性特点。生长在大兴安岭山脊、向阳山坡上的樟子松、油松能够入药的松节可以祛风止痛,松针可以安神解毒,松花粉可以止血,松树皮可以生肌。在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植被区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人参、五味子、刺五加等名贵药材分布其中。在温带草原植被区域,防风、甘草、柴胡、知母等常用中草药呈现群落分布,质量极佳。
黑龙江省的药材资源,不仅品种多、储量大、质量好、品位高,而且寒地特点鲜明,在国内和国际上均独具特色。防风、桔梗、苍术、赤芍、车前子、黄芩、玉竹、芡实等,在国内外药材市场上久负盛名,满山红、刺五加、黄芪、黄柏、五味子、人参、党参、龙胆、柴胡、平贝、一轮贝等名贵药材,独具品位。防风、黄柏、刺五加、满山红、寄生、车前子的调出量居全国第一位;人参、苍术、龙胆、赤芍、蒲公英的调出量居全国第二位;黄芪、五味子、玉竹的调出量居全国第三位。黑龙江省的药材蕴藏量超过20亿公斤,开发潜力巨大。
1956年,中共黑龙江省委制定的《黑龙江农业十二年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大药材生产,尤其要重点栽培和采集经济价值较高的药材。此后,药材的种植和利用有了长足的进步,到上世纪70年代末,全省药材种植面积保持在4万至5万亩之间,其中人参、防风、平贝和细辛的种植面积与新中国成立之初相比增长迅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我省的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工作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根据国家对药材质量的管理要求,黑龙江省制定了100种药材地方标准,对促进药材的优质高产和改进经营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药材的道地性直接决定产品的品质,而我省在这方面可谓得天独厚,以北方独有的道地药材为原料生产的产品,直接就有了道地的品牌。经过多年来的探索,我省筛选出以刺五加、五味子、人参、西洋参、关防风、赤芍、火麻仁、板蓝根、鹿茸等为重点的“龙九味”品牌。
让这些药材资源真正为民所用,为民造福,还离不开我省培养起来的一大批中医药人才。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一代代中医药人的不懈努力,我省形成了以高仲山、马骥、华廷芳等为代表的龙江医派,还拥有张琪、卢芳两位国医大师,李延、孙申田两位全国名中医,4位岐黄学者,以及众多全国老中医专家、省级名中医、青年名中医。我省经过多年积淀、传承形成的中医药教学、科研方面的优势,也形成了产业发展的“双轨”,助推我省中医药产业大发展、快发展。我省还拥有“高、精、尖”的科研平台,全省有十余个国家级和省级实验基地,有一批从事中医药领域研究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随着科技发展,我省中医药研究人员用现代工艺和技术从中药中萃取有效成分,制成颗粒、饮片和注射液,改变了传统药壶煎煮方式,让龙江北药驰名全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紧紧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契机,依托省内丰富的野生药材资源和适合发展药材人工栽培的林地、耕地空间先天优势,把发展北药产业作为“调整种植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壮大农业经济”的重要抓手,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投入、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模式,全省北药产业发展劲头足,势头旺,“北方药圃”的美誉越叫越响。
多年前,庆安县平安镇永平村农民孙永富等一批农民开始在自家院里种植北五味子。他们采用双面架势方法进行栽培,减少投入三分之一,产量却增加了一倍,收入“一亩药十亩田”。斗转星移,北药开发在绿乡庆安遍地开花,平贝、黄芩、黄芪、防风等北药材成了农民增收的“金银花”。
目前,庆安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目标,通过调品种、提品质、打品牌,向种植结构调整聚焦发力,坚持差异化发展原则,将大力推进北药开发种植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引导农民“粮改药”,做活了调整结构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大文章。还通过政策激励和项目资金扶持、引进科研院所和专业人才举措,对药材生产基地、医药科技园区以及科研开发、市场培育等进行全新的高端打造。对规模化种植中药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大户给予棚室化建设、滴灌设施、供电等政策扶持,组织专业部门提供技术标准服务、市场信息服务以及技術支撑服务,农户种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庆安县种植中药材9万亩,建成百亩育苗基地2个,千亩示范基地5个,万亩种植基地1个,促农增收近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人参栽培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