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是一间小小的院子

2019-09-05 01:52唐依敏
北京青年周刊 2019年35期
关键词:院子民宿乡愁

唐依敏

花田間向家院子去得了远方,也回得了故乡

“花田间向家院子”,初闻其名,诗意悠长,这是一座屹立在宣汉县白马镇的青山脚下、碧水之滨的古朴建筑。翠竹、青松、红花、绿草点缀四周。整个院落拙朴典雅,大气庄重;三层的房间屋顶有可以看星星的天窗;每个房间的桌子上摆着一本《凡尔登湖》;这座被称为花田间的传统建筑,不仅是一栋承载居住功能的川东民居,更是一座寄托游子乡愁、立足国际视野的创客营地。

Q=《北京青年》周刊

A=向勇

Q:“花田间向家院子”坐落的白马镇是一个什么样的镇子,有什么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A:大巴山、花田间。白马镇是大巴山腹地一个静谧安详的森林小镇,位于四川宣汉的东北山区。这里云海绵绵、山溪潺潺、稻香飘飘。这里不仅连亘着巴山夜雨的缠绵相思,也守候着东野巴人的传奇秘密。尽管这里山河秀美、人文深厚、传说广布,但这里还是鲜为人知。这里,是每个人的归园田居。

Q:“花田间向家院子”建成之前,是一个什么样的院落?

A:曾几何时,我们未曾想过以这样一种方式返回故里。“花田间向家院子”曾经是我们家的百年祖屋,当年我的祖父在阔别故土二十年后携妻儿回到家乡,扎根乡土。美丽的花田接纳了这个困顿潦倒的家庭。四十年前,作为他的第三代嫡孙,我出生在这里,这片山水是我童年的乐园。四年前,我们这些祖孙在父辈的倡议下回到久别的家乡,在诸多友人的热心帮助下把父辈修缮百年祖屋的家族倡议,转变成乡村振兴的社会行动,将向家院子改建成花田间国际乡村创客营地。

Q:你为什么建造“花田间向家院子”?

A:我们生于斯,长于斯,二三十年的千里离别,此刻似乎又回到原点。我和弟弟二人的乡愁故事,也是每个中国人共同的乡愁故事。中国社会经历了百年未有的大变革,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从乡村到城市,我们都曾经努力想远离故土,而现在又渴望回到故土。

Q:“花田间向家院子”的建筑设计和空间布局,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如何理解房子是内心世界的物化?

A:整栋建筑借鉴了北京大学燕南园民国建筑样式,融合了川东巴山地区的民居风格,将艺术融入乡野,让院落彰显文化。这个营地规划了活动和展示空间、创作和休憩空间、研学和修习空间,将传统乡贤的人文理想和现代创客的精益追求,凝结成人人共享的花田使命。

Q:与一般的民宿不一样,“花田间向家院子”被称作国际乡村创客营地,为什么?

A:大巴山花田艺穗节是中国第一个乡村艺穗节,于2019年8月20日至9月20日在这里举行。这是巴山乡民人人参与的丰年祭,是与花田大地相连的盛大节日,是将乡村作为艺术现场的文化事件。这个营地将发挥社会连结和创意赋能的平台功能,透过即将陆续展开的花田营造计划系列活动,吸引全球有志于乡村事业的新乡贤,凝聚村民的内生力量,共同参与到地方创生,投身白马镇的新故乡建设。

Q:何为乡愁?

A:四十余载年华匆匆溜走,犹如眼前这条小小浅浅的白马河,清清静静地流过。说白马河是河,对于见惯了大江大海的外乡人们,只是把它看作大山深处一条小溪而已。而正是这条小溪,以及这条小溪所环绕的花田村庄和绵延青山,是我们儿时童年最欢快的人间乐园,它构成了我们全部乡愁的山水想象。青山、绿水、田野、村庄,是我们儿时童年最欢快的人间乐园。这个大山深处的故土原乡,构成了我们全部的乡愁记忆。

Q:旅游者与到访地的地方价值如何达成情感的分享和连接?

A:我刚发表了一篇论文《创意旅游: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共生机制》,在文章里提到旅游者创生了地方,地方形塑了旅游者。旅游者在创意旅游中表现出对其游憩之所的精神连接、情感敬重和行为忠诚,形塑了旅游者独特的地方意识,形成了一种承载特殊经验的地方感。在这里,地方已经不再是固有的“当地人”的地方,而是旅游者作为“在地人”的地方。彼此分享共同的地方故事和文化记忆,实现和解。

Q:你对“花田间向家院子”的未来愿景是什么?

A:白马河终会汇入遥远的东海,曾经的偏乡,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连接世界。这个大山深处的乡村原点,有着自己与外部世界对话的独特方式,正孕育全新的生命能量,激发无限的想象力和无穷的行动力,引导我们看到她的光辉未来。我们去得了远方,也回得了故乡。

无何有·梨花小院变的是时光,不变的是乡愁

梨花小院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它大概不是那种网络上热传的冷淡风的民宿,没有那样大片白色的留白,它就是简单的、淳朴的、像是你熟悉的人家一样的存在,是大山脚下一处安逸的小院。它也许会让你想起无数个记忆里的悠长假期,去菜地里采摘弄脏的手,可以听见蝉鸣的午后,有微凉的风吹过的可以看见无数颗星星的夜晚。就像小院的主理人陆文斌说的“做民宿有一种归属感”那样,他希望每一个来梨花小院的人都能“体验当地独特风土人情和乡土文化、体验当地独特乡村生活、体验一种乡愁故事和主人情怀”。

我们看了太多大城市的灯火通明,但是某一个瞬间这间民宿为我们打开了另外一种探索城市的方式。“这么多年,经济腾飞发展,高楼大厦的崛起是北京最大的变化,但没变的是乡愁,一个院子,一杯茶,一个鸟笼,人们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更追求原乡的昧道”。

Q=《北京青年》周刊

A=梨花小院主理人陆文斌

Q:简单地介绍一下你的民宿吧。

A:无何有·梨花小院坐落在北京市平谷区大华山镇西牛峪村。2018年年初,我们以“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模式,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前提下,多措并举、有序盘活农村依法建造的宅基地农民房屋、闲置农房、闲置农地等资源,施以合理的设计、修缮和改造,保留原有风貌,为游客提供休闲度假、体验当地风俗文化和特色美食、购买农副产品等服务,立足村民增收致富,拓宽村民增收渠道,盘活村民闲置宅基地发展高端民宿产业。“坚持文化引领、乡村特色坚持绿色发展、保护优先;坚持农民主体、大众消费;坚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四个坚持牢牢把握乡村民宿发展的正确方向,打造一个高端民宿田园综合体。

Q:是什么契机让你想到要做一间民宿的?

A:做民宿有一种归属感,不仅可以发展自己喜欢的乡创产业,与村民村集体共同发展走向致富之路,让村民获得幸福感,还可以满足像我—样喜欢农村生活、喜欢民宿的朋友为他们提供一个短暂舒服的小窝。未来的发展在农村,机会也在农村,我希望用我的绵薄之力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出一份力。

Q:开了民宿之后,你觉得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发生了哪些变化?

A:开了民宿之后,离开城里的喧嚣让我疲惫的生活慢了下来,让我有了更多拥抱自然,释放身心,充满温情的原真的生活状态,更代表着自由洒脱、纯粹自我的生活方式。这些情怀与生活方式让我能够追求自我、保持真我而不迷失在这城市中。

Q:对于开民宿这件事,跟你最开始的设想有什么异同?

A:比想象中更加有趣,我始终觉得人是旅途中最美的风景。往来的客人们、店里的伙伴们包括自己、店与人、物与人、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互动,是一家民宿最温情的所在。

Q:你希望通过你自己的民宿传递给别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A: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民宿能够让客人感受到安全而有温度,有归属感,像家的感觉,给客人不仅提供有温度的住宿,更是一种走心的体验,让客户找到心灵的归宿!让客人体验当地独特风土人情和乡土文化、体验当地独特乡村生活、体验一种乡愁故事和主人情怀。

Q:你觉得民宿对于旅行有何特别的体验和意义?

A:我觉得旅行在外的游客可以说四海为家,如果住得不好就会降低自己旅行的幸福感,所以除了浏览各种不同的美景,尝遍不同城市的特色美食之外,必须要保证自己居住更舒适,可以让自己一身的疲劳得到放松。选择民宿它更能给人一种意外感,可能更像那种回归到家的感觉吧!

民宿通常都是远离城市喧嚣的生活,可以让自己真正地享受那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可以让自己在旅行的途中变得慢下来,不仅可以让游客在居住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更有特色的服务。并且高水平的民宿服务质量特别好,也可以给住宿者提供更自然的生活方式,也能够通过人文角度去解析当地民俗的特点,也能够直接通过这些小小的民宿,了解整个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可以了解自然生活给大家带来的乐趣,能够让自己享受大自然中的极乐之地!

Q:你对于好民宿的评判标准是什么样的?

A:好的民宿,可以从两个方面衡量:一是从设计的角度来讲,民宿设计不是仅仅简单的设计一栋房子,而是设计—种依凭原有房子的特质构建一种有别于都市生活的生活形态,是一个生活方式的系统设计。构建这种生活形态包括对建筑的设计、环境的规划与生活氛围的营造。二是从经营者的角度来讲,经营者的个人素质对民宿的好坏产生重要的影响。要求民宿的经营者是—个懂得生活的先行者,不要把民宿当作单纯的赚钱行当,而是要把民宿当作一件艺术品,—种生活方式来经营。所以设计师在对民宿进行设计时,要让经营者正确认识民宿,帮助经营者提升自身素质。

Q:如果你自己出去旅行你是否也会选择民宿?有没有在旅途中遇见的让你印象很深刻的民宿?

A:如果我出去旅行会选择民宿。印象比较深的在北京比如云峰山童话树屋,从设计、运营到销售都是非常成功的。

Q:你觉得民宿跟传统的酒店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A:民宿不同于传统的酒店,民宿有人情味,设计感,也许没有高级奢华的设施,但它能让人体验当地风情、感受民宿主人的热情与服务、并体验有别于以往的生活,远离城市喧嚣,可以让自己真正地享受那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可以让自己在旅行的途中变得慢下来。

Q:你在北京这个城市生活了多久?这些年你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A:我出生就在北京,就在胡同,我觉得这么多年,经济腾飞发展,高楼大厦的崛起是北京最大的变化,但没变的是乡愁,一个院子,一杯茶,一个鸟笼,人们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更追求原乡的味道。

Q:你自己所向往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现在达到了吗?

A:我希望在10年的时间里改造100个民宿,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农民尽一份力,达到多方共赢,和谐可持续发展。

TIPS越后妻有用藝术回馈大地

越后妻有,由日本战国时代的古地名越后国与妻有庄两者拼接而成,字面意思为“走到极地尽头之后”,颇有点绝处逢生之意。在这片76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坚持了19年之久的“大地艺术节”也确实在让这里的一切“置之死地而后生”。

曾经的越后妻有人口数量一度不到7万,严酷的自然环境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逃向大都市,老龄化问题也愈发严重,不断有农田和房屋被废弃,而艺术的出现成为了—切的转折点。在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创立的第十九个年头,它一直坚持着用艺术的方式解决地方问题,将一个日渐丧失活力的地区带动并振兴起来。大地艺术节发展至今,已经变为一个常年运营,各类艺术和文化活动层出不穷的持续性艺术节。除每三年一次的正展之外,非正展年中,大地艺术节也会结合当地的四季特色和风俗习惯,以春祭、夏祭、秋祭、冬祭为主题举办各类艺术展览、文化活动,应季美食体验等等,使越后妻有地区真正变成一片被艺术持续滋养的土地。

人们以760平方公里的山村和森林为舞台,重新探讨现代和传统、城市和乡村的关系。与在美术馆等封闭空间里举办展览不同,大地艺术节必须行走在田间山村才能观赏作品,而村民也会和艺术家共同参与创造。

因为农业,人类与土地有了联系,而艺术让这种人与自然之间的连结变得更加紧密。

猜你喜欢
院子民宿乡愁
孪生院子民宿
永远的乡愁
乡愁
再见,童年的院子
九月的乡愁
选择民宿出行的你,真的了解“它”吗?
你是民宿达人吗
厦门院子
回头一望是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