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评论员
夜间经济,一段时间来成为时髦名词,顾名思义是发生在夜间的经济活动,可促进市民和游客夜间消费,改善城市中心区夜晚空巢的现象。现在,夜间经济在城市经济中已经占据重要地位,也是一天忙到晚、下班后才有自由时间的上班族重要的社交渠道。
尤其是夏天,白天天气炎热,相对凉爽的夜晚成为人们呼朋唤友休闲娱乐的黄金时间。印象中,每到夏天,街头的大排档总是人满为患,烧烤加啤酒,成为不少工薪族下班后聚会的标配,大街上往往到了半夜还是热闹非凡。
夜间经济除了满足市民休闲社交的需求外,也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有些人在下班之后到夜市摆摊,增加一部分收入。也有一些没有工作的人,用一辆手推车推着锅碗瓢盆,几张桌椅板凳,每晚忙碌到深夜,撑起一个家庭。
然而,有一段时间,各大城市纷纷对大排档念起紧箍咒,比如影响市容、空气污染、噪音扰民等,甚至包括夜间喝酒后治安案件、交通事故多发都成为治理的理由。还有不少城市,要求各类商家不能营业到凌晨2点之后。大排档逐渐在城市街头消失。
现在,随着促进消费提振经济的需要,夜间经济又要回来了。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共20条,再次提出要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大中城市也纷纷出台了促进夜间经济的措施。
不过,政府要做的,不仅是“发展夜间经济”,也包括破除不利于夜间消费发展的过度管制。也就是说,推动夜间经济繁荣,需要以市场为主导,放松管制。
夜间经济区域要放宽。目前各城市对打造夜间经济还有比较严格的地域限制。比如一些城市提出要打造若干个“市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要“编制夜生活集聚区发展规划,打造一批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但是哪里适合发展夜间经济,应该主要由市场决定。夜间经济的集聚区,应该考虑消费人群的需求,或者离工作地点近,便于下班后去消费,或者离居住区近,便于消费之后回家。当然选址也要考虑减少扰民,不能离民居太近。
对店外经营的限制应该放宽。很多城市出于市容及交通等考虑,禁止沿街店铺占路经营,步行街也不例外。而国外很多旅游城市,入夜之后街道两侧各具特色的排档,已经成为美丽的城市风景线。国务院办公厅意见明确提出,在符合公共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商业步行街等具备条件的商业街区开展户外营销。天津也提出,20至24时将放宽相关摆卖管制。希望未来大排档能再次出现在国内城市。一个经济体,要正常运行,既需要大血管,也需要无数毛细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