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提出的14条具体要求第一条便是:深挖国内需求潜力,拓展扩大最终需求,有效启动农村市场,多用改革办法扩大消费。而对照之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4%,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54.9%,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为各方所看重的内需消费,正发挥出此前中央要求的“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之威力,且还需深挖潜力。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北京的一则新闻:7月19日起,途经三里屯、簋街、国贸等热门商圈的25条夜班公交线将同步加密发车车次,便利市民夜间出行。显然,这是随着夜间经济发展,特别是入夏后市民夜间消费持续升温而改进的一项服务。
作为现代都市的经济业态之一,夜间经济指从当日下午6点到次日早上6点发生的经济文化活动。有调查说,城市居民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一些经济学家也把夜间灯光的亮度用于评价经济的活跃情况。眼下,不少城市已出台了相关政策举措:去年11月,天津市印發了《关于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今年4月,上海市商务委等联合出台《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而7月9日,北京市商务局印发了《北京市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力求形成一批“夜京城”地标、商圈和生活圈,满足消费需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期,特别是东部大中型城市尤为明显,第三产业比重逐渐提升。而夜间经济涵盖了“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多方面,从业态来看,一系列美食节、灯光节、江河夜游、博物馆夜游等主题活动,24小时书店、音乐俱乐部、驻场秀及电影、戏曲、歌剧演出等夜间文化娱乐,以及健体、培训、创意、会展等方面都有很大探索空间。
延伸到纺织服装行业,夜间经济对于“穿衣经济”自然少不了又一轮拉动,毕竟服装服饰仍是各类商业渠道的主要标配;而夜间活动的增多、活动场景的多样化也会拉动休闲、运动服乃至礼服的消费,一天换2套、多套服饰成为新的需要。
与此同时,一些精品服饰、时尚品牌已跨界进入文化创意领域,向为消费者提供整体生活方式的文化产业迈进,比如很早就开设书店、咖啡区的例外服饰,引入非遗手作课堂的艺之卉,以及达利的丝绸工业园旅游、万事利的丝绸文化体验馆等等。此外,一批糅合了买手店、设计师工作坊及餐饮、展览、演出等多种形态的时尚街区、艺术园区,更是以时尚为表、以文化为芯,蓬勃生发出创意经济的根芽。
由夜间经济到穿衣经济再到创意经济,以文化为引领的时尚纺织产业,正澎湃出无限新动力……